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經題」之釋:「本願」——《地藏經科注》學習(4)

「經題」之釋:「本願」——《地藏經科注》學習(4)

「經題」之釋:「本願」——《地藏經科注》學習(4)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經題」之釋:「菩薩」——《地藏經科注》學習(3)



青蓮法師《地藏菩薩本願經科注》學習

下面還有「本願」兩個字。「本」是根本,在此的意思是說,他這個願不是這一生才發的。我們知道一切眾生都有過去生,也有未來生,所以講三世。地藏菩薩在過去生中就發這個願,過去還有過去,過去無始,無始劫來生生世世都發這個願,我們稱這個願叫本願。所以這個願是有根本的,不是這一生當中才發的。「願」是一種希望、是一種希求,這個希求、希望能夠得到滿足,這就稱之為願。如果意思說得更深一點,「本」就是真如本性,而「願」是從本性裡面發生的,這才是大乘法裡面講「本願」真正的意思。

菩薩,如《華嚴經》上所說的法身大士,已經斷掉了妄想、分別、執著,這已經斷盡了。所謂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確確實實契入如來果地上的境界,雖然入得不夠深,但是已經進入,已經是明心見性,這個時候的願,是從自性裡面發出來。沒有見性的人,是從識裡面建立的願心。我們講有過去世,過去世中還有過去世,多生多劫都發這個願,這是從識心裡頭說的;明心見性之後是從本性裡面說的,這兩個意思都可以說之為本願,本願的意思淺深有差別。

但是在相用上很接近。在事相上,無量劫來生生世世有這個願,他這個願力很強,也不容易被外面境界所移。縱然被外面境界所動搖,他很快會回頭,他會覺悟、他會回頭,他能懺悔。如果這個願是這一生才發的,或者是過去一生、兩生所發的,他這個力量淺,很容易被外境迷惑;迷了之後,不容易回頭,不知道懺悔,我們就曉得他這個願力深度不夠,也就是他沒有「本」,如果有本一定肯回頭。我們在《觀經》裡面看到,阿闍世王造的種種罪業,到自己得到這個果報,病苦現前、地獄相現前,他能夠悔過、能夠自新,這個說明他過去生中,生生世世修持有力量,他的願力很強,雖然一時糊塗、一時迷了,到緊要的關頭他還能覺悟。這都是從事相上看的。

如果是法身菩薩從自性裡面發的願,那才是真真實實的本願,決定不會為外境動搖。即使在這個大時代,佛在經上講「邪師說法,如恆河沙」,他也會如如不動,不受影響。這是本願一點的意思。

題目對我們修學關係太大了,必須要很清楚的理解。很多人不能說不用功、不能說不精進,為什麼得不到成就?實在是因為對於心地寶藏沒有真正認識清楚。世間人在過去無論是哪一個行業,尤其是讀書人,佛法更是不例外;世法裡面重視立志,一個人沒有志向,他的一生奮鬥努力沒有目標,當然不會有結果。佛法講發願,發願跟世間人所講立志是同樣的意義,一定要發大誓願。我們的願為什麼發不出來?這個道理並不難懂。佛常常在經上做比喻,譬如一個植物,種子為什麼它不能夠發芽、不能夠生長?是這個種子沒有放在地上。我們把種子放在桌子上、放在茶杯上,它永遠不會發芽成長。所以願一定要有個依靠,依靠什麼?依靠大地——依靠心地。心地不明,願怎麼能生得出來?一定的道理。樹木要依靠大地它才能生根、茁壯、開花結果。

諸佛菩薩的大願都是從心地上建立,所以地藏兩個字就很重要。為什麼說修學大乘從「地藏」開始?你的願心是從地藏建立,我們的「行」也是從地藏建立。心地裡面含藏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能、無量的才藝,我們才能發揮得出來。如果不明心地本具的德能寶藏,怎麼樣苦修都不會有成就。在此講願是種子。《華嚴經》裡頭把信心比喻種子,也非常有道理。不信,願從哪裡生?

「願」稱之為「本願」,「本」有兩個意思:從事上講無量劫來生生世世都曾經發過這個願,發這個願,你為什麼沒成就?願是發了,不是從心地上發,不是從真心本性裡面發的。從哪裡發的?從意識心裏面發的,妄心裏面發的;妄心是生滅心,所以你那個願會滅。如果從真心裏面發的,這個願就不會滅,真心不生不滅,這個願發了之後,不會退轉;從妄心裡發的會退轉。緣消失了,願就沒有了,這一生再投生到人間來,又遇到佛法,把從前的願心又勾引起來,就這麼回事情,所以稱之為本願,這個意思淺。

深一層的意思,「本」就是真如本性,從真如本性發的大願這叫本願。果真從真如本性發的大願,就不是凡夫,就是《華嚴經》上講的法身大士。因為會用真心,用妄心是凡夫,用真心是菩薩。《百法明門》,法相唯識入門的一個課本。《百法明門》裡面給你講「同生性、異生性」,這兩個都是此處講「本」的意思。異生性就是用妄心,「異」是不一樣,跟佛菩薩不一樣,用的心不一樣;佛菩薩用真心,用妄心,跟佛菩薩有差異就叫「異生性」。哪些人是異生性?十法界都是異生性。別說六道凡夫,聲聞、緣覺、菩薩,跟十法界裡面的佛,像天台家所講藏教佛、通教佛,都是異生性。

哪些是同生性?「同生性」就跟諸佛如來用同樣的真心。如果用相宗的話來講:「轉八識成四智」,這就是用真心,那就是同生性。「同」是跟諸佛如來相同,跟佛用的是同樣的心,用真心。佛的心好比十五的滿月,如果我們會用同生性,好比是初二、初三的月牙。月牙雖然跟滿月的光不一樣,但是都是真的,都是真正的月光,不是假的。異生性,古人把它比喻水裡面的月亮,是月亮的影子,那個叫異生性,那個不一樣,不是真的。雖然是月牙,像初住菩薩、十住菩薩真的是月牙,到十行、十迴向、十地,慢慢在增加它的光輝,到如來果地上那就是滿月,統統用的是真心。從真心裏面建立的信心,從真心裏面發起的大願,這是本願。這樣的願力,古德講,經得起考驗,什麼樣的狂風大浪,他也不會動搖;無論什麼樣的順境、逆境,他決定不會為境界所動。為什麼?他那個願是從真心裡發的,他是依真心。如果不是依真心,是妄心發的願,這個願力不強,願力很弱,很容易被境界所轉,很容易迷失方向,這是我們一定要曉得。


文據:

青蓮法師《地藏菩薩本願經科注》;

聖一法師《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凈空法師《地藏菩薩本願經》講座



迴向偈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凈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沙門的世界 的精彩文章:

「貧窮布施難,豪貴忍辱難」——《 菩薩本行經 》
《佛說當來變經》原文

TAG:沙門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