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在背叛關羽的兩個部下中,麋芳是劉備的舅子,士仁又是何許人也

在背叛關羽的兩個部下中,麋芳是劉備的舅子,士仁又是何許人也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七十六回,發生在呂蒙「白衣渡江」之後,相關人物為麋芳和傅士仁。原文如下:

卻說麋芳聞荊州有失,正無計可施。忽報公安守將傅士仁至,芳忙接入城,問其事故。士仁曰:「吾非不忠。勢危力困,不能支持,我今已降東吳。將軍亦不如早降。」芳曰:「吾等受漢中王厚恩,安忍背之?「士仁曰:「關公去日,痛恨吾二人;倘一日得勝而回,必無輕恕。公細察之。」芳曰:「吾兄弟久事漢中王,豈可一朝相背?」

正猶豫間,忽報關公遣使至,接入廳上。使者曰:「關公軍中缺糧,特來南郡、公安二處取白米十萬石,令二將軍星夜解去軍前交割。如遲立斬。」芳大驚,顧謂傅士仁曰:「今荊州已被東吳所取,此糧怎得過去?」士仁厲聲曰:「不必多疑!」遂拔劍斬來使於堂上。芳驚曰:「公如何斬之?」士仁曰:「關公此意,正要斬我二人。我等安可束手受死?公今不早降東吳,必被關公所殺。」正說間,忽報呂蒙引兵殺至城下。芳大驚,乃同傅士仁出城投降。蒙大喜,引見孫權。權重賞二人。安民已畢,大犒三軍。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呂蒙白衣渡江,兵不血刃佔領了荊州。孫權又令虞翻來到公安,勸降傅士仁。傅士仁投降後,又主動提出勸降鎮守南郡的糜芳。就在傅士仁與麋芳交談之際,關羽的使者來到南郡,責令南郡和公安立即向荊襄前線運送白米十萬石,如有延誤力斬不赦。傅士仁斬殺來使,麋芳走投無路,只好跟隨傅士仁一起投降東吳。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便是得知荊州失守後麋芳的心理狀態,叫做「無計可施」, 意為沒有什麼計謀可以施展,比喻沒有辦法可用。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元代無名氏雜劇無名氏《施仁義劉弘嫁婢》第三折中的「使小聖展轉彷徨;無計可施。」

關羽在荊襄之戰期間,後院失火,公安守將和南郡太守先後投敵,呂蒙兵不血刃就端了關羽的大本營,這也導致了關羽最後的覆滅。關於這個問題,小說只是如實地將歷史的原貌呈現給了讀者,並未進行多大的改動。不過,小說的描述也有一個地方是錯誤的,那就是誤將荊州當成了一個城池,並由此引申出了一個呂蒙揮淚斬同鄉的情節。實際上荊州卻是漢末十三刺史部之一,涵蓋的範圍很廣,相當於如今的一個省。嚴格地來說,小說中的呂蒙所佔領的荊州,應該是當時荊州的州治江陵。

講完了相關的地理知識,再來說說當時鎮守關羽大本營的兩個關鍵人物:麋芳和傅士仁。麋芳這個人物相信大家都比較熟悉,他是麋竺的弟弟,妹妹曾經是劉備的夫人。因此,麋芳的身份除了是關羽的屬下之外,還是劉備的親戚。劉備任命他擔任南郡太守,無可厚非。

說到傅士仁,這個人的情況有點複雜。首先是他的姓氏和名字在歷史上就有兩種不同的說法。在陳壽所著的《三國志》當中,此人叫做士仁,而在司馬光的《資治通鑒》當中,則叫做傅士仁。《三國演義》作者採信了後者,稱其為傅士仁。不過,此人的來歷和事迹在史料中留下的記載很少,除了荊州之戰之外,再無記錄,只知道他是留守公安的守將。

那麼,這位士仁(傅士仁)究竟是何來歷呢?在《三國志·楊戲傳》中有一個記載非常值得關注。該傳載:「士仁字君義,廣陽人也,為將軍,住公安,統屬關羽,與羽有隙,叛迎孫權。」這裡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士仁的籍貫:廣陽。廣陽在哪裡?據《續漢書·郡國志》載,廣陽是東漢東北的一個郡,隸屬於幽州。從士仁的籍貫籍貫來看,我們不妨做一個大膽的推測,他不但與劉備同屬幽州,是同鄉關係,同時很可能早年就跟隨劉備一起闖蕩並深得劉備信任。因此,在關羽率軍征戰荊襄之際,他才會留守荊州的州治公安。

與麋芳一樣,士仁也是劉備所信任的人。在劉備進入益州後,他與麋芳一起留守荊州協助關羽。只可惜這兩個人都與關羽不睦。《三國志·關羽傳》載:「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關羽甚至威脅說等自己勝利之後將嚴懲二人。也就是因為如此,當呂蒙白衣渡江後,對二人進行誘降。二人也毫不猶豫地背叛關羽投靠孫權,這才有了荊州之失和關羽之死。

參考書籍:《三國志》、《續漢書》、《三國演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燦爛海灘 的精彩文章:

董承密謀誅殺曹操,結果連累了董貴妃,但兩人的關係卻不是兄妹
晉明帝聽完司馬懿事迹,為何會掩面而哭,唐太宗李世民道破原因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