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史上最傳奇10高僧 道濟上榜 第1九華山修佛100年不下山不見人

中國史上最傳奇10高僧 道濟上榜 第1九華山修佛100年不下山不見人

原標題:中國史上最傳奇10高僧 道濟上榜 第1九華山修佛100年不下山不見人


(說歷史的女人——第469期)在中國古代史上,禪佛領域產生了許多得道高僧,各自都對中國古代的佛家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不過今天筆者在此所列之高僧,除了禪宗佛教外,還有藏傳佛教方面的高僧。此外,每個高僧除了突出的佛教修為和貢獻之外,他們的人生本身也充滿了傳奇性。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中國史上最傳奇10大高僧都有誰,其中道濟和尚上榜,不過第1最傳奇,他在九華山修佛100年之久不下山不見人。



第10位:辯機和尚。


辯機和尚的人生可謂是全在「一念之間」的結果,這主要表現在他的佛緣和俗世之間的那一點點高貴的糾纏。他本是金華人,在15歲的時候,就出家為僧,共跟過兩位師父,其一是大唐著名的僧人道岳和尚,其二便是後來被寫進《西遊記》的玄奘和尚。若是單純看天賦才智的話,辯機可謂是聰慧過人,如潛心佛學,辯機的成就或可超過玄奘成為一代高僧。他幫助玄奘翻譯經文,並且撰寫成了長達12卷的著名典籍《大唐西域記》。此書研究古代佛教佛史的重要資料,所以其意義還是非常重大的。一代國學大師季羨林就曾經校注過《大唐西域記校注》。

辯機在佛學上的成就和造詣是公認的,也因此成為玄奘最得意的弟子,在公元645年,玄奘在長安弘福寺開講佛學、弘揚佛法,這個課件在當時影響很大,26歲的辯機便因佛學修為和造詣得到了一直推崇,成為九名綴文大德之一。


然而如此有前途的辯機,卻因和高陽公主那剪不斷的盛世亂情,斷送了自己的佛緣和人生,被李世民腰斬。辯機因此背負惡名,以至於後世記載對其是能省略就省略,唯恐其名玷污佛學史冊。堪稱史上最可惜最令人遺憾的佛學青年才俊。


第9位:倉央嘉措。


提起倉央嘉措,我們先來看一下他留下的美麗詩篇:


其一:住進布達拉宮,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薩街頭,


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與瑪吉阿米的更傳神,


自恐多情損梵行,

入山又怕誤傾城。


世間安得雙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


其二:一個人需要隱藏多少秘密


才能巧妙地度過一生


這佛光閃閃的高原


三步兩步便是天堂


卻仍有那麼多人


因心事過重而走不動


其三:我放下過天地

卻從未放下過你


我生命中的千山萬水


任你一一告別


世間事


除了生死


哪一件事不是閑事


誰的隱私不被迴光返照


殉葬的花朵開合有度


菩提的果實奏響了空山


告訴我

你藏在落葉下的那些腳印


暗示著多少祭日


專供我法外逍遙


關於倉央嘉措的詩歌還有很多,根據後世記載整理,大約有60多首,在此不再一一列舉。不過通過以上三節詩歌,我們大概已經約略感受到了倉央嘉措的那一顆亦佛亦俗的心。如果說佛是普度眾生,那麼修佛就該感悟塵世凡俗人的喜怒哀樂和情愁,或者這也是修佛的一種。倉央嘉措算是神仙紅塵的高僧,始終以一顆真心對待自己所遇到的一切,無論是佛,無論是人間的世俗情。


倉央嘉措生於公元1683年,出身不好,為農奴之家。在公元1697年被認定為五世達賴的轉世靈童,並且在此年於布達拉宮進行了坐床典禮,但是到了公元1706年,倉央嘉措因當時的政治原因被廢除,被押解京師,但是途徑青海湖時,他就地打坐,卻圓寂。


倉央嘉措在歷史上,也是頗具傳奇性的人物,不過留給後世的,還是他那無比精美的詩歌。他的詩歌兼具情感、佛教、哲理等特點,但通俗易懂,真摯感人,成為無數人念念不忘的經典作品。



第8位:弘一法師。


如果你喜歡唱歌,你一定聽過或唱過《送別》,其中有這樣的句子:「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因為字數原因,在此只摘取幾句,有興趣可以去聽完整歌曲)


這首歌詞就出自一代高僧弘一法師李叔同之手,李叔同在寫這首歌詞的時候,還沒有皈依佛門,當時有個摯友來拜訪李叔同,此人叫許幻園,是個小說家和詩人,在三十年代的舊上海很有名氣。(許幻園是著名的「天涯五友之一」——「天涯五友」分別為李叔同、許幻園、張小樓、蔡小香、袁希濂。)

但是許幻園卻沒有進李叔同的家門,只是站在門外喊李叔同和其夫人的名字,李叔同和夫人出來後,許幻園對李叔同說:「叔同兄,我家破產了,我們後會有期。」說罷,許幻園眼中藏淚,接著揮淚而去。那天下著大雪,天地間顯得十分凄涼,李叔同看著許幻園在紛紛大雪中離去的背影,心裡如同大海翻騰。他站在那裡一直看著許幻園離去、消失在大雪紛紛的遠處,卻仍然沒有動彈,根據一些資料記載,他在雪地里幾乎站了將近一個小時才轉身回到屋裡。回到房間後,他立即讓夫人彈琴,自己則伏案揮淚寫下了這首充滿離殤感人至今的《送別》。


李叔同生於光緒六年,是清末、民國時期最傳奇的一代大師,在許多領域都有著非常傑出的建樹,甚至是開創了中國之先河,他在詩、詞、書、畫、篆刻、音樂、戲劇、文學、教育、哲學、法學、漢字學、社會學、廣告學、出版學、環境與動植物保護、人體斷食實驗諸方面都有著很大成就和推動作用。對於中國文化、佛學等的貢獻非常大,被譽為中國近現代史上最傑出最傳奇的一位高僧。另外,在李叔同(弘一法師)的後半生,他遠離世俗、苦心參佛、過午不食、精研律學、弘揚佛法,因其極大的成就和影響力,被佛門弟子奉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李叔同(弘一法師)的佛學智慧和一生治學,都是後人取之不盡的財富。



第7位:玄奘。


這位在中國民間可謂知名度相當高,一切都要歸功於小說家吳承恩。他在《西遊記》中所塑造的唐僧之原型,就是玄奘。玄奘在中國佛學史上的地位非常高,影響也非常大。他生於隋朝時期,並在隋大業八年於凈土寺皈依佛門,這一年玄奘才11歲。不過玄奘天資聰慧,與佛極有緣分,對佛的悟性和學習力都非常高,深得寺中師父們的欣賞。不過中間因是隋末,發生了許多戰爭,玄奘因戰亂被迫離開洛陽,曾到漢川、成都等地雲遊,學習佛法。


唐朝建立後,玄奘來到長安,公元627年,玄奘向唐玄宗李世民申請西行學習佛法,但是李世民拒絕了玄奘的這個想法。然玄奘求佛之心懇切,雖李世民不準,他依然偷偷前往,史載其是「冒越憲章,私往天竺」。他一路歷經艱辛萬苦,途徑高昌國、烏茲別克首都塔什干、今阿富汗加茲地方和巴米揚、犍雙羅國等諸多地域,長途苦行數萬里,終於在印度求得真經,並且在印度佛教領域因取得極高成就而聲譽極高,得到了非常高的尊崇。


到公元643年,離國十數載的玄奘踏上了回國之路,不過他可是載譽而歸,帶著657部珍貴的佛經。兩年後的正月,即公元645年初,玄奘回到了長安,在這年的2月,李世民在洛陽親自接見了玄奘(李世民當時在洛陽準備遼東戰事)。此後玄奘就開始了自己的譯經生涯,前後花了十幾年時間,苦心翻譯,翻譯了《瑜伽師地論》《咒五首》等經卷74部,約1300多萬字,李世民還親自為《瑜伽師地論》寫了評價極高的序言。公元664年2月5日夜,玄奘圓寂。玄奘對於中國佛教的發展有著極其重大的作用,並且開創了法相宗。


第6位:道濟。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這是道濟和尚在後世流傳最關的一句聖訓,不過很多人僅知道前半句,並不知道這後半句。因此,在街頭巷尾聽人念前半句跟念順口溜一樣的時候,心裡真是著急,無知便近乎褻瀆了。


道濟是法號,道濟的本名為濟公,原名叫李修緣。生於公元1148年,浙江人,是南宋時期最知名的得道高僧。不過道濟和尚跟我們通常所認識的高僧不同,一般在老百姓心目中的高僧都是要麼慈眉善目、要麼佛學修為高深,總之一個個多少有點正經八百的嚴肅勁兒,可是道濟和尚卻不同,他穿的衣服也不是乾乾淨淨整整齊齊的那種,舉止也不像那些高僧正襟危坐中規中矩,一切都與之相反,衣服破爛,行為瘋癲。最為不可思議的是,他該吃吃該喝喝,日日「酒肉穿腸過」!

但這一切都不過是他的表象,用四個字形容他,就是「外俗內仁」。道濟不僅是一位學問淵博的真高僧,而且還是一位醫術高明的神醫。他四處雲遊,採集藥草,到處行醫,救治病弱,也正因此,他被無數老百姓尊稱為「活佛濟公」。道濟因常人難以理解的高深佛修和貢獻被列為禪宗第五十祖和楊岐派第六祖。


第5位:釋虛雲。


釋虛雲,即虛雲禪師。他在中國現代史上,對於佛教的貢獻和作用,可以說功勞之大,無能能出其右,因此被譽為禪宗泰斗。虛雲禪師的傳奇人生,事迹眾多,並非片言隻語能夠概括,今天在此僅說他人生比較有傳奇性的三件事:


其一是他的出生和出家,根據《自述年譜》的記載,虛雲禪師剛從母胎生出來的時候,是一個血糊糊的肉球,直接把其母嚇得一命歸西。正在大家不知道如何處理這個肉球的時候,第二天有一個賣葯翁來到他家裡,看到肉球後,就用刀剖開肉球,肉球中有一個男嬰,就是後來的虛雲禪師。


再說虛雲禪師的出家,他的家人本指望他好好讀書,就算不求取功名,至少也能過正常人的生活,成家立業傳宗接代,可是虛雲禪師長到17歲的時候,竟然忽生出家之念,便偷偷離家前往南嶽衡山,結果被家人知道抓了回去。但他父親害怕他再去出家,遂心想讓他娶妻生子就能打消他出家的念頭。於是就趕緊給他張羅了一門婚事,而且是一下就為他娶了兩個妻子,一個是田氏,一個是譚氏。為了讓這件事有一個保險的結果,虛雲禪師的父親把他和兩個妻子鎖在一個房間里,可是虛雲禪師卻沒有碰任何一個妻子,反而出家之心越發堅定。到咸豐八年,虛雲禪師給兩個妻子寫了一封信,離開家到鼓山湧泉寺出家,從此開始了他修佛參佛的人生。


其二是不遺餘力修復修建佛寺,重新振興祖庭。公元1918年,虛雲禪師負責主持興福寺、節竹寺、勝因寺、松隱寺、太華寺、普賢寺等的修復重建工作,這一下就是十數年操勞。此後又花十年時間重修了著名的南華寺,又在105歲重修建雲門寺。可謂是把一生的心血和精力都毫無保留地獻給了佛教事業。


其三是成立中國佛教協會,在1953年,虛雲禪師倡導成立中國佛教協會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在他的倡議和推動下,中國佛教協會得以成立,他被選為名譽會長。6年後,即1959年9月12圓寂,實際壽命為119歲。荼毗——即火化之後,竟有舍利子多達數百粒,堪稱一大奇蹟。


第4位:惠能六組。


作為禪宗六祖的慧能也是一個傳奇,主要表現有三點:其一是他的父親姓盧,按照正常的習俗,一般人出生後都會取一個俗名,可是慧能一出生,便出現兩個異僧,來到慧能家,為其取名慧能。然而我們都知道,依照佛門規矩,這慧能乃是法名,是只有出家之後才會有的名字。


其二是慧能因父母在其三歲時就已經亡故,故而慧能沒有機會上私塾讀書,因此,他是個不識字的文盲。然而意外的是,這位不識字的慧能卻能夠聽懂《金剛經》等高深艱澀的佛經。慧能天生悟性極高,能夠參透佛經之意,在三十歲就開始坐壇弘揚佛法,慧能以「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頓悟禪,開創了一代新風。

其三是慧能的四句偈語,不過這四句偈語有三個版本,一個是記載在敦煌古本《壇經》中,內容為:「菩提本無樹,明鏡亦無台。佛性常清凈,何處有塵埃?」另外有兩個日本記載的版本,內容大致為:「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後版本是流傳比較廣的一個版本。


第3位:印光法師。


前面我們說了弘一法師,這位高僧便是弘一法師的師父,其佛法高深和品質高潔的程度足見一斑。印光法師在出家前,俗名為趙紹伊,公元1861年生於陝西省合陽縣。21歲因病,得遇佛緣,遂出家,後因虔誠誦經參佛,年少時近乎失明的雙眼又復明得見,堪稱傳奇。印光法師一生赤誠,致力於弘揚佛法的偉大事業,為推動佛教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被譽為民國時期四大高僧之一。不過印光法師的貢獻主要在凈土宗上,可謂居功至偉,無人可比,故被後世人尊其為凈土宗第十三祖。


第2位:憨山德清。


慧能開創曹溪禪在佛教中的正統地位,但是到了明末時期,曹溪禪祖庭南華寺已經衰落,這時候出現了一位高僧,他重振曹溪,功勞巨大,令後世敬仰,被譽為曹溪中興祖師。此高僧就是憨山德清,不過他能有緣振興曹溪,其中還頗具傳奇。憨山德清出家前俗名叫蔡澄印,安徽人。在八九歲的時候,就跟著母親開始接觸佛經,12歲直接就進入報恩寺學習佛經,兼學詞賦等傳統文化知識。19歲決定皈依,出家報恩寺。之後,他就一直全心全意從事佛教事業,可是到了公元1595年,發生了一件事,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當時明神宗對皇太后為了修佛耗費巨資,極其不滿,之後因朝廷上的政治原因,被連累拘押,審判後定了一個私創寺院的罪名,被充軍到廣州雷州。這一去,對於南方佛教事業的發展可以說是一個巨大的福音。在廣東一帶,德清幫助饑民,弘揚佛法,深得民心,於是在公元1600年的秋天,他被南韶長官祝公請到曹溪主持佛寺,可是當時的南華寺已經衰落不堪,寺院破敗,荒草叢生,德清非常傷感,遂決心重振祖庭。他就在南華寺留下,講佛法,僅一年時間,就使得南華寺僧眾匯聚,生機勃勃。之後,德清又屢經波折,不過結果還算圓滿,公元1622年,他在曹溪坐化,今天的曹溪還供著德清的肉身佛像。



第1位:海玉法師。


這位高僧的一生簡直就是一個傳奇中的傳奇。釋海玉,生於公元1497年,北京人。公元1536年,因佛緣到五台山出家為僧。萬曆年間,他雲遊至九華山,認為此地是修佛之聖地,於是就在九華山的插霄峰摩空嶺上結茅定居,以葛根、生黃精等物充饑,以山澗之水解渴,靜心修佛100年,期間不下山,也不見人,期間用刺舌血拌和金粉抄寫經文81卷,此血經至今還收藏於九華山歷史文物館中。海玉法師參佛之心,已經達到開石之誠,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直到他126歲的那年9月14日,把一生修佛之事寫畢,圓寂。明毅宗封海玉法師為應身菩薩。

結語:佛法高深,這十大高僧其人生傳奇令人驚奇,而其修佛之心更是令人感動。除了辯機因情斷送修行生涯之外,其餘都堪稱後世佛家之楷模。筆者願與各位看官都能在佛光中學會以寬容之心處世、愛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說歷史的女人 的精彩文章:

史上39位死於39歲的名人:皇帝5位 名將15位 美女2位
他是蜀國唯一被醜化人物 劉備要殺 孔明不敢殺 原因僅易中天說透

TAG:說歷史的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