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新規發威 上市銀行理財業務遇冷

新規發威 上市銀行理財業務遇冷

資管新規發布已滿半年時間,從已披露三季報數據的28家上市銀行中就可看出銀行業受資管新規影響的「蛛絲馬跡」。11月5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多家上市銀行出現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下滑、保本理財規模收縮的現象。在業內人士看來,銀行理財業務正在面臨深刻轉變,未來銀行向凈值化產品轉型的步伐也將加快。

理財減收

從各大銀行2018年三季報數據來看,在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方面,部分銀行仍面臨不小的壓力。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在五大國有行中,中國銀行出現負增長,但該行並未披露導致負增長的具體原因。具體來看,中國銀行前三季度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為685.18億元,同比2017年的699.01億元減少13.83億元,下降1.98%。建設銀行的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為965.28億元,較2017年的936.49億元同比增長3.07%。雖然保持平穩增速,但該行也在三季報中稱,理財產品受資管新規實施影響,該業務收入出現同比下滑,此外,還有部分結算、代理及顧問諮詢類產品受監管政策、市場環境及服務收費減免等因素影響,收入同比也出現不同程度下降。

除國有大行受資管新規「波及」外,中小銀行的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8家上市股份制銀行中,浦發銀行、華夏銀行、民生銀行、中信銀行4家股份制銀行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浦發銀行下滑較為明顯,從2017年前三季度的355.51億元,下降至今年同期的299.71億元,同比降幅達15.7%。華夏銀行、民生銀行、中信銀行同比分別下降5.48%、0.03%、4.7%至130.31億元、361.67億元、326.04億元。

相較國有大行和股份制銀行,區域性中小銀行的表現則更為乏力,在15家已上市的區域性中小銀行中,僅有4家銀行的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呈上升趨勢,其餘11家銀行步入下行區間,其中無錫銀行、張家港農商行以及成都銀行降幅都超過30%,無錫銀行降幅最高,較2017年末下降45.24%,成都銀行較2017年末下降32.21%,張家港農商行較2017年三季度同期下降32.46%。

業內人士認為,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無異於理財業務收入的減少,無錫銀行在三季報中披露,該行收入下降是由於理財業務收入減少。成都銀行也表示,造成該項收入變動的主要原因是銀行卡、理財及投資銀行業務手續費收入下降所致。

保本理財持續縮量

在資管新規「破剛兌」的要求下,銀行理財「保本保收益」的日子一去不復返,在三季報中也能看出,除理財業務中間收入減少外,各家銀行的保本理財產品也持續下降。例如,平安銀行三季報顯示,截至2018年9月末,該行保本理財產品餘額968.76億元,剔除結構性存款後的理財餘額比2017年底減少2070億元以上,降幅高達25.1%;但平安銀行結構性存款呈現「激增」態勢,結構性存款餘額4268.53億元,較上年末增長96.2%。

杭州銀行三季報中「其他負債」一項顯示,今年9月末與同期相比下降了56.21個百分點,杭州銀行解釋稱其原因為「保本理財款的減少」。除了銀行三季報之外,機構監測數據也說明了保本理財產品正在逐漸成為「邊緣」產品。

據融360最新監測數據顯示,上周(10月26日-11月1日)保本理財產品發行量為496款,佔比為26.02%,較前一周略微下降0.01個百分點,也創下了今年最低水平。

融360理財分析師劉銀平分析認為,「在新規下發後,不少中小銀行已經暫停發行結構性存款。特別是一些沒有衍生品業務資格的中小銀行,此前通過尋找具有資格的大型銀行通道發行結構性存款,現在也暫停了發行。預計未來預期收益率型的理財產品,尤其是保本理財產品將會進一步壓縮。而保本理財產品退出市場是必然的,但由於過渡期到2020年底,所以保本理財的退出是漸進的,以後更多會被結構性存款所代替。

凈值化轉型提速

在保本理財業務收入縮量的同時,銀行向凈值化產品轉型的步伐也在加快。貴陽銀行在三季報中表示,正在完善資產管理業務制度體系,加速產品凈值化轉型,截至9月末,理財產品存續餘額達到749.66億元。南京銀行也在保持傳統理財規模穩定的基礎上增加凈值型產品供應,發行凈值型理財產品300多億元。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在銀行理財產品凈值化轉型大軍里,中小銀行正在快速追趕。11月5日,在中國理財網在售的79款凈值化理財產品中,城商行、農商行等區域性中小銀行表現搶眼,明顯領先國有大行和股份制銀行,共發行67款產品,佔比超一半,而國有大行和股份制銀行僅發行12款產品。在預售的16款凈值化產品列表中,這些產品的發行主體均為區域性銀行,未見全國性銀行的身影。「雖然城商行、農商行表現強勁,但這類銀行整體理財產品規模、客戶體量較小,且傳統資管投資半數以上依賴於委外機構,自主投資能力偏弱。」普益標準研究員趙璐表示。

事實上,銀行理財向凈值化轉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打破剛性兌付,對於沒有及時轉型且凈值型產品基礎薄弱的銀行存在的影響,劉銀平進一步指出,銀行應定期披露產品的凈值,而且凈值要與資產價格緊密掛鉤,才能真實反映資金的盈虧狀況。對於沒有及時轉型且凈值型產品基礎薄弱的銀行而言,好的情況是銀保監會延長對這些銀行的過渡期,或是進行私下約談,壞的情況是嚴禁繼續發行不符合新規的理財產品。

「對於中小銀行來說,在銀行理財業務轉型過程中,應一方面以存款產品轉接存量保本理財需求客戶,另一方面加大凈值型產品創設投入,儘快部署定期開放型、現金管理型產品,分步驟對存量理財到期客戶進行轉化,並定期向本行客戶配套屬地化活動,提升客戶黏性。」趙璐說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評媒 的精彩文章:

泰然金融堅守初心 穩健運營
14位區塊鏈富豪逆勢上榜,礦機成新一代造富機器

TAG:金評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