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年月日,時間單位是怎麼定義的,時分秒,又為什麼不是十進位?

年月日,時間單位是怎麼定義的,時分秒,又為什麼不是十進位?

就現在來說,十進位是公認的基礎計數原則,畢竟人類只有十根手指頭,十進位用的順手,而且整數進位讓人好計算一些,不需要依靠其他工具,對於數學不好的西方來說尤為重要。那麼,我們使用最多的是時間計數為什麼是十二進位呢?這事說來就話長了。

年月日,時間單位是怎麼定義的,時分秒,又為什麼不是十進位?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年,月,日

時間計數在很早的時候就有了,只不過那個時候時間的基礎單位是天,沒辦法,那個時候人類只能通過自然現象來計算時間,那麼日出日落這個規律且無限循環的自然現象就最適合不過了,所有就有了天的概念,一天的時間正好是人類的一個活動周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接著人類繼續發現了29.53天的月相,早起的人類可沒這個標準的數字,他們只能知道大概30天使一個朔望周期,於是月的概念有了30天就是一月。不然你以為名字怎麼來的,一天叫日是因為太陽的一個周期,30天叫月是因為月亮的一個周期啊。

年月日,時間單位是怎麼定義的,時分秒,又為什麼不是十進位?

自然現象再明顯的就是四季,不過古人可不會精準的測算出365.2422是一個回歸年,他們只能大概的知道大概12個朔望周期是一年,所以我們的年也有了,12個月360天。當然這個演算法不準確,所以在發展的過程中,全世界都在不斷的修正。公曆中少了的那十天就是最好的例子。年月日之所以是這樣,那是因為自然現象。

年月日,時間單位是怎麼定義的,時分秒,又為什麼不是十進位?

時,分,秒

那不光往上算,往下也得算,天也得繼續細分一點吧。於是就有了最開始的計時工具,日晷。一個圓盤中間插根棍子,根據日影把天繼續往下分。那分成十份我們一天就是十個小時了啊,這就是沒嘗試的人,你現在可以試試把一個圓均勻的分成十份試試。「等分圓周」真的是一個古老的數學問題,十等分,真的很難。對半分,簡單,但是一天只有上下午不行啊,3等分也還行,一天6個小時也有點少,4等分也容易,於是2.3.4的最小公倍數12出來了。一天最好分成12份,於是中國就出現了十二個時辰,而西方將一天分成了白天和晚上,就翻倍24等分了。於是時的概念來了。

年月日,時間單位是怎麼定義的,時分秒,又為什麼不是十進位?

隨著文明的發展,時間就進一步細分了,分秒也出現了,那為什麼會60進位呢,首先分秒還必須依託於這個「日冕」,所以起碼必須是12進位或者12的倍數,和時一樣,為了能細分一下時間,我們就採用了2.3.4.5.6的最小公倍數60。包括我們現在的角度是360度,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方便細分。所以時分秒之所以是這樣,是因為出於等分圓周的便捷性考慮。

年月日,時間單位是怎麼定義的,時分秒,又為什麼不是十進位?

在近代,我們其實還有進一步細分時間的需求,比如1毫秒=1/1000秒,但是這個時候已經不再基於傳統圓周分割,所以我們就按照傳統的十進位了。其實關於時間為何這樣劃分,還有很多其他說法,比如黃道上恰好12宮所以一年是12個月(你們把蛇夫座放在眼裡了么),但是這些說法都有其不合理不自然的地方,所以小編也就不再給大家分享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即正義 的精彩文章:

如何獲得一顆星星的命名權,這是天文里最令人心動的浪漫與情懷
天文影響人類,沒有新仙女木事件,也許你還在石器時代追兔子

TAG:科技即正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