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手機信號、垃圾處理對人有害嗎?僅有知識還不夠

手機信號、垃圾處理對人有害嗎?僅有知識還不夠

手機信號、電力設施、垃圾處理對人體有害嗎

應對環境與健康問題,僅有知識還不夠

四川成都市某小區因手機信號差,需增添信號設備,但移動公司工程人員進入小區施工時,遭到部分業主的反對和阻攔,理由是擔心信號設備有輻射,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在多次協商無果後,近日,三大運營商聯合鐵塔公司共同決定從小區撤離,隨後小區大部分居民無法撥打、接聽手機或上網……

與成都小區類似,公眾出於自身健康受到影響的擔憂而與公共設施建設施工部門發生衝突的事件日益增多。比如北京就由於小區附近架設高壓電線、修建垃圾處理設施等問題,也發生過公眾反對設施修建事件。

手機使用、電力輸送和垃圾處理等,都是日常生活的「剛需」,但公眾對其相關設施的環境健康影響卻難以判斷,分歧巨大。對此,生態環境部宣教中心主任賈峰等專家認為,生態文明建設、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推進,能不能取得成效直接取決於人的素質,必須儘快提高公眾的環境與健康素養。

不到一成居民具備相關素養

環境與健康素養指的是人們獲取並理解環境與健康基本知識, 同時運用這些知識對常見的環境與健康問題做出正確判斷,樹立科學觀念,並由此具備保護環境、維護自身健康的能力。

「過去由於對霧霾不了解,人們即使遭遇霧霾天氣,也以為是大霧而漠不關心;如今,有時發生的是大霧,大家也會以為是霧霾而非常擔心。」有環保人士表示,由於缺乏環境健康知識和素養,很多人都是人云亦云,對環境問題一驚一乍。朋友圈裡更是各種誤讀甚至謠言盛行,不但給環保工作的開展造成很多困難,而且為此還會付出巨大的社會成本。

為推動社會共同努力應對環境與健康問題,原環境保護部發布了《中國公民環境與健康素養(試行)》,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做了我國首次對居民環境與健康素養的調查,並於2016年底發布《北京、湖北和甘肅三省(市)居民環境與健康素養抽樣調查結果》,結果顯示,居民環境與健康素養水平較低,僅8.41%,即每100個15—69歲的居民中,僅有不到9人具備環境與健康基本理念、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其中,基本理念、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素養水平分別為20.11%、5.85%、24.27%,基本知識水平低是導致環境與健康素養總體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居民環境與健康素養水平低,加大了社會治理成本;即便是素養水平相對較高的城市,高學歷、低年齡段居民,其基本知識分類素養也有明顯「短板」。

按照《居民環境與健康素養監測總體實施方案》,生態環境部於2018年在北京、內蒙古和雲南等15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的90個縣(區)開展了居民環境與健康素養監測工作。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截至目前,全國近4萬餘份有效問卷已回傳至技術後台,完成了監測任務目標,新的監測報告預計在2018年底發布。

系統思維有助化解環境矛盾

生態環境部相關人士表示,環境污染已成為影響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公眾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依靠公眾的力量來保護環境、維護健康,是最具普惠性、最符合成本效益原則的措施。

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所長葉欣誠教授在此前召開的「環境素養促進生態文明建設論壇」上說:「大家都很清楚環境問題從何而來?是人的想法、行為造成的。」而環境與健康素養,是人對於環境的知識、態度、行為、價值觀等的綜合體現,也是一種以科學為基礎的系統思維能力。「很多環境議題都面臨兩難處境。就像北京的空氣為什麼會變好?一定是有很多工廠關門,不排放污染物了。雖然污染物排放減少了,卻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經濟發展和一些人的生活。這樣的矛盾總是會出現,如果我們能夠強調系統思維,用宏觀發展的觀念理解、看待這些矛盾,就可以避免不少衝突。再如有機作物、納米科技、人工智慧等,也可能會對公眾的環境和健康造成影響,甚至對人類可持續發展造成衝擊,但不管是贊成還是反對,都需要人們用系統思維去共同解決。」

除了系統思維能力不足,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徐春說,我國環境與健康素養培育還面臨著一些其他問題,如相關知識的缺乏、公眾生態價值觀比較淡薄。「人們通常從功利的角度來看自然,在涉及到自身的健康時才會考慮環境問題。」

公眾環境與健康素養還存在很多較為複雜的問題,也不是知識越多素養就會越高。台灣曾經就環境與健康素養做過全面調查,葉欣誠說:「結果發現,基本上小學生、中學生的環境與健康素養比大學生好。在很多其他調查中也發現了類似情況,很多人並非會隨著成長,其環境與健康素養就會提升,有時懂得越多想得也越多,行為和態度反而變得更為複雜了。」

因此,很多專家表示,依靠公眾的力量來保護環境、維護健康,社會各方還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

走出社區參與失靈的困境

徐春說,生態文明與人的環境與健康素養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互動關係。提高環境與健康素養有各種途徑,其中,社區很可能被忽略了。社區的環境和公眾自身健康有直接的利害關係,對社區內部的生態進行保護和治理,可以解決政府治理難以觸及的「細枝末節」。社區這個環境既具有私益性,又有公益性,公眾在社區里比較容易協商,環保組織進入社區後也能夠助力社區居民環境與健康素養的提升。

「我們現在面臨社區參與失靈的困境。」徐春表示,政府應提供平台,讓環境信息在「陽光下」透明清晰,讓社區公眾作為一支重要力量,關注環境利益,監督周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並主動通過參與社區環境的建設,提高自身的環境與健康素養。

「美國等國的學者提出,應通過環境教育來提高環境與健康素養。」賈峰表示,環境教育的目標,是提高公眾對環境整體的感知與敏感性,了解環境問題,並通過學習,積累經驗,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目前,我國正逐步建立綠色校園、綠色社區、綠色家庭等。「雖然與世界先進的國家和地區相比,我國在環境教育方面還存在差距,但差距正在縮小。」

據了解,各地都在積極開展環境教育工作,如《天津市環境教育條例》規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應對本單位人員每年至少進行一次環境教育培訓,受教育人員比例不得低於95%;納入國家和本市排放污染物重點監控的企業,其負責人和環境保護管理人員、環境保護設施操作人員,每年接受環境教育培訓的時間不得少於8學時;小學、中學每學年安排的環境教育課時不得少於4課時等。「通過這樣的法規,可以讓環境教育進入到有法可依的軌道,建立完善環境教育的保障和監督、獎懲機制。」賈峰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百分百 的精彩文章:

美海灘現2.7米長大白鯊屍體 腹部臉部血紅
心跳和血壓關係不大

TAG:科普百分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