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剛需是個偽概念!

剛需是個偽概念!

原標題:剛需是個偽概念!



在高房價時代,剛需一向是政治正確的代名詞,是需要被保護的對象。


首付成數、貸款利率、公積金政策、選房排號,無一不向首套房剛需傾斜。


哪怕是近期退房大潮中的各類房鬧,只要祭出剛需兩個字,所有人都噤口不言了。

今天,我就來認真分析一下剛需這個群體。


1


先來看剛需的解釋。


剛需,剛性需求的簡稱。


剛性需求,對應的是彈性需求,字面理解就是硬性的、必須滿足的需求。書面解釋就是指在商品供求關係中,受價格影響較小的需求,比如房產、民生類食品等。


在房子越來越貴之後,剛需這個名詞開始出現,並且成了有首套購房需求的人群代稱。


為什麼首套房需求者是剛需,很多人是這麼解釋的,正常的商品價格變化與需求變化的曲線是這樣的。價格越高,需求越低。



比如股票,從1000點漲到6000點,股價高了你可以選擇不買;比如服飾包包,如果太貴你可以選擇少買或者不買,這些都不影響你的生活。


但是房子不同啊,是人就得有個窩,不能睡橋洞吧;再說,結婚必須買房,否則沒人嫁給你;生子也必須買房,否則孩子讀書怎麼辦?

所以,首套房購買群體,就是妥妥的剛的不能再剛的剛需。


是剛需,就得保護!


怎麼保護?


首套房首付降低,三成都高了,能降到二成,一成更好,因為是剛需!


利率必須打折,八折,七折不嫌少,因為是剛需!


房價太高怎麼辦?理直氣壯要求政府降房價,因為是剛需!


房價跌了鬧售樓處要退房,剛需毫無心理壓力,因為自帶免罪金牌,我是剛需。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剛需頭頂一圈光環,成了正義的代名詞,人擋殺人,佛擋殺佛。


2


其實,這世界上哪有什麼房產剛需,全是偽剛需!因為買房根本就不是剛性需求!

說剛需沒房就要睡橋洞的,你見到哪個沒房的剛需睡橋洞了,沒有自己的房子就不能租房子嗎,租不起貴的不能租便宜的嗎?


租房明明可以解決居住需求,卻被偷換概念為不買房就活不下去了。如果你說租房體驗不好,對不起,那是下一個話題。


人幾天不吃飯,幾分鐘不呼吸就會活不下去,但一年、甚至一輩子不買房只租房,照樣能活的好好的,不好的只是你的心理體驗。


所以,我說買房剛需是個偽概念。買房並非剛性需求,有房住才是剛性需求。


估計接下來又會有人反駁我了,你說的輕巧,租房,丈母娘不答應啊,未婚妻不答應啊,娶不到老婆怎麼辦,生了孩子上不了學怎麼辦?


醒醒,現在已經是2018年了,不是不買房就娶不到老婆的年代了。


當然,這種陋習在有些城市依然存在,在中國的廣大三四五六七八線,括弧,北方小城市和縣城更嚴重,沒有房子,確實很難娶到老婆。


可是,三四五線普遍以本地居民為主,當地青年買房大多有父母資助,而且房價普遍不高,踮踮腳就能夠到。很多生男孩的父母早早就備下了全款大三居,為買房焦頭爛額的還真不多。


3


真正天天喊剛需好慘的,普遍是一線城市的北漂、滬漂、深漂和各類漂。

剛需的典型畫像:外地人,漂在一線,來到大城市數年,或者有戶口,或者沒戶口,急於買房紮根定居。房價又高高在上遙不可及,於是悲憤難當,天天以剛需自居,盼政府降房價,降首付,降利率,順帶漲工資,解救自己於水深火熱之中。


那麼,這些是真正的剛需嗎?


很可惜,也不是。


首先,畫重點:是你選擇了這座城市,而不是這座城市選擇了你。


在你打好行囊離開家鄉,準備投奔這座城市搏一把前程的時候,你就應該想的很清楚,誰都知道大城市機會多,生存壓力更大,搏得功名自然最好,但更有可能混得灰頭土臉。


沒有人會因為你買了一張去大城市的車票,就要給你打保票,讓你必須在這座城市體面的生存下去。


說白了,誰也不欠你一套大城市的房子,開發商不欠,政府也不欠。千萬不要認為你混的年頭夠久,你就變成了這座城市的剛需,不管你掙多掙少,這個城市都必須讓你能買得起房。


混得好,留下;混不好,離開,到你能買得起房子的城市去,這麼簡單的道理,很多人卻想不明白,認定自己是這座城市的剛需,認定買不起房就是這座城市虧欠和辜負了自己。


混得不好,買不起房,但待習慣了,覺得還是這裡機會更多,不想去小城市屈就,我能理解,租房啊!


結婚不是理由,現在一線城市一套房動輒幾百萬起,有幾個丈母娘張口就敢要一套房,兩個人共同奮鬥一起買房,或者租房結婚的不要太多。

孩子上學的問題,租房一樣可以解決,大城市教育方面的保障還是比較好的,除非沒有本地戶口不能參加高考。


但戶口和房子又是兩回事,在孩子教育方面,戶口其實比房子更重要,所以孩子的教育也不是擋箭牌,當然如果你心太大又想上名校那另說。


說到底,買房並不是生理需求,而是心理需求。覺得沒有一套自己的房子不安心,沒面子,更重要的是,沒有得到房產升值的利益,這才是重中之重。


4


所以,我們看到很多自稱剛需的,眼睜睜錯過了多年的入場機會,很多不是因為湊不出首付,而是總嫌房價太高。經過多年心理拉鋸後,最終舉白旗投降,在房價達到最高點的一刻,不顧一切地進場接盤。


然後就悲劇了。


現在的樓市大家都知道,冷了,熊了,跌了,這些剛的不能再剛的剛需呢?他們神奇的消失了。

我不著急,再觀望一下,等降到位再說。


過完年看看吧,我們還年輕,再攢點錢,一步到位買套大的。


反正也租房這麼多年了,大不了再多租兩年唄!

你要說房價下降空間不大,剛需只管買,早買早踏實,早住早享受。馬上有人跳出來說,買什麼買,剛需的錢就不是錢啊,要是跌個大幾十萬,誰受得了?


這個時候,剛需咋不剛了,買房咋又不著急了?


所以,哪有什麼真剛需,絕大部分都是偽剛需。房價上漲時,一群要求政府保護的剛需如雨後春筍般生生不息,房價下跌時,這群剛需就迅速消失了,剛性需求變彈性需求了,安心地等待房價跌到他們的心理價位為止。


幾乎每位剛需,在尋求購房建議時,無一例外,都會要求自住兼升值,升值慢的房子那是絕對不考慮的。一樣都是想賺錢,剛需比起投資客,憑什麼就站上了道德置高點?


最後,還是有相當一部分態度端正的剛需群體,他們不以剛需自居四處賣慘,罵開發商罵社會。他們會根據自身的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城市,一線留不下就去二線,二線留不下就去三線。


買房子,能力大就一步到位,能力小就先買老破小過渡,選擇合適的時機堅定入場,不盲目,不等待。這才是一個剛需的自我修養。


最後,我建議取消剛需這個附加了感情色彩的名詞,正確的說法應該是首套購房群體,請記住,這是一個中性詞。


請關注專業深度的樓市公眾號


米宅北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米宅北京 的精彩文章:

生活在北京,你的通勤痛苦指數有多高?

TAG:米宅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