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部青春的電影,能點到為止,讓人想起已經忘掉的事情

一部青春的電影,能點到為止,讓人想起已經忘掉的事情

人生,沒有永遠的傷痛,再深的痛,傷口總會痊癒。 文/丹丹【原創首發,禁止複製抄襲,違者必究】 今天看了《昨日青空》,讓我好像回到了高中的時候,整部動漫里,日漫的畫風,俗套的劇情,過多的音樂等等,讓人可能略感失望。受日漫的影響不假,可指望一部國產動漫就能超出日漫這麼多年的發展,是期望過高了。俗套的劇情,俗套的劇情啊......呵呵,我們都是俗人,都有愚不可及的過去,都過俗不可耐的生活。一部表現普通人成長的動畫電影,拍出所謂的清新脫俗,會不會又要被指摘不切現實啊?影片很貼近現實。比如說電影裡面很多的標語和口號,各式各樣的,各方各面的。各種標語口號就佔領了全國大小高中畢業年級的小黑板。現在再看這些標語口號,會時過境遷地戲謔一笑,覺得很黑色幽默。

兩三年前,三五年前呢?影片里除了標語口號,還有黑板右邊黃色油漆漆成的一列課程格子。講真,不是電影里再現,這個陪過自己三年的簡易課程表,都快忘記了。電影限於時長吧,還有些挺普遍的東西沒能表現出來:一部講青春的電影,能點到為止,讓人想起已經忘掉的事情,會心一笑待之,就沒必要過多指摘其他細節了。三位主角除了標語和口號外,有的台詞印象挺深刻的。「最好的自己」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我們自己是不知道的。於是,自己喜歡的人就成了一面鏡子,他總能照出我們身體和靈魂上的不稱心,讓我們一邊猝不及防捉襟見肘地掩飾,一邊又想破腦袋——在鏡子面前怎樣才算舉止得體、落落大方。

好多問題問不出口的,只能沒遍數地問自己:「他會怎麼想自己?」唉,現在想想是有點幼稚啊,但這就是青春啊。說到底,哪來什麼「最好的自己」,無非是「你喜歡的樣子」。影片里男一號屠小意決定放棄高考去深圳畫漫畫,原因當然不止一個,但真正的原因也就那麼一個——姚哲恬期望他畫漫畫。至少在屠小意看來是這樣,可對他來說,這就足夠了。影片里姚哲恬在小巷裡對齊景軒說的話:「你知道我說的不是這個」,齊景軒當然知道她想說什麼,所以他把扯著自己衣角不放的姚哲恬推開了。姚哲恬蠻勇敢的,可被推開的時候也蠻狼狽的。

還有屠小意。畫滿自己對姚哲恬心跡的幾張畫紙,被雨水浸的模糊不可辨,期望姚哲恬看到又害怕姚哲恬看到的屠小意,到底還是不夠勇敢。看到這句話,淚目了。從小被誇懂事,被老師誇,被親戚誇,被父母誇,也一直覺得自己是挺懂事的好孩子。後來才明白「懂事」二字的真正含義——「懂事。懂得當初上帝用懵懂來幫你屏蔽了的傷心事。」就像一艘漂流在海上的千孔百洞的船,為了這艘船還能像樣地飄搖,父母去堵住那些大的窟窿。自己呢,蹲下來用小手捧一捧船里進的水,蹣跚到船沿,倒到海里,就這麼「懂事」地捧著。

還以為自己只要一直這樣懂事,這艘船就一定不會沉下去。都是生下來淘氣的小小孩兒,如果可以任性,誰又願意早早懂事?其實整部電影都被一個矛盾支配——高考和戀愛。八月長安的這段話,可以看作對高考和戀愛這兩者奇怪關係的完美描述了。影片略過了屠小意他們高考後的人生經歷,直接跳到了Ten years later 。這樣的劇情安排,簡直絕妙。高考前,我們都是差不多的樣子——或者是喜歡得戰戰兢兢的屠小意,或者是敢於吐露心聲的姚哲恬,或是看不慣世俗的齊景軒,也或者,是嘻嘻哈哈沒有煩惱地過完高中的花生。可高考後呢? 【圖片來自網路。圖文無關,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要記得,成為想成為的人,不要只是說說而已。從現在做起,人生的每一刻,都是在為自己的明天鋪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的點滴 的精彩文章:

李詠去世後妻子哈文首發文:我和女兒會堅強
胡歌除了熱愛拍戲外 他還熱愛這個職業 還是大師級別

TAG:歷史的點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