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或永遠消失!長江已15年未見白鱘,專家:可能已經滅絕

或永遠消失!長江已15年未見白鱘,專家:可能已經滅絕

我國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在長期的生物演變中保留下了很多獨特且稀少的動植物,比如大家熟知的熊貓、水杉等,都是我國獨有的珍稀物種。但有很多特有物種因為環境和棲息地等原因,目前的繁衍情況並不容樂觀——我國獨有的白鱀豚和長江鰣魚已先後宣布野外功能性滅絕,中國特有的珍稀物種長江白鱘也同樣處於危險之中。

白鱀豚

長江白鱘又稱作稱作中華匙吻鱘、鴨嘴鱘、象鼻鱘、中國劍魚,因為它個體皮膚灰白,身體頭部吻平直如劍,頂端狀如鴨嘴,生活在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或者是湖泊當中,白鱘與大家熟知的中華鱘生活水域基本相近,以其他魚類和小型蝦蟹為食,身長可達2米體重,20世紀五十年代,有漁民曾捕獲過7米長的白鱘。

白鱘與同樣生活在長江中的白鱀豚、長江鰣魚、中華鱘、江豚一樣,由於過度捕撈、水質污染、棲息地破壞等多種問題,其生存環境遭到嚴重影響,目前,白鱘已在長江內很少見到,11月4日,在湖北武漢召開的長江生物資源保護論壇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論壇上,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院首席科學家危起偉表示,長期不見蹤跡的白鱘可能已經滅絕!

白鱘標本

因為科研人員自2003年以後,已經近15年沒有在長江內發現過白鱘,也沒有人工養殖個體的存留,這一情況十分危險,白鱘可能從長江中已經永遠的離開了我們,但研究人員表示希望並非完全破滅——雖然15年來並未發現白鱘,但長江的某些水域或許還存留著白鱘,但這仍需要對長江展開調查。

作為我國一級保護動物,白鱘因為其數量極其稀少又極易受傷死亡,至今科學家們還未能捕獲到白鱘雙親進行人工繁殖研究。但在長江生物資源保護論壇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論壇上,相關研究人員對於白鱘提出了新的「拯救計劃」——通過人工細胞方法培育白鱘。

科研人員提出了魚類生殖細胞移植技術,簡單來說就是「借腹生子」,即通過獲取白鱘的生殖細胞結合成受精卵,然後借用與白鱘親緣相近的長江鱘來繁育受精卵生出很多白鱘來,從而挽救瀕臨滅絕的白鱘,科研人員也提出甚至可以用克隆技術來搶救白鱘。但無論何種技術,目前的當務之急仍然是確定白鱘的下落,避免這種生物真的從長江中永遠的消失,那必定是我們的極大損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氣象愛好者 的精彩文章:

罕見風雨來襲,「水城」威尼斯被洪水淹沒!居民在洪水中跑馬拉松
尋找銀河系失蹤的「鄰居」:大小麥哲倫星雲原來是三個星系?

TAG:中國氣象愛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