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風味人間》:肚子餓的時候不要看,看完你會更餓的!

《風味人間》:肚子餓的時候不要看,看完你會更餓的!

  《舌尖上的中國》被刷了一遍又一遍,終於等到《人間風味》開播了,很多小夥伴打趣的說就不應該在大半夜肚子餓的時候看這檔節目,我到底做錯了什麼?大半夜的,為什麼要找虐!這個世界上,最折磨的事莫過於讓一個吃貨隔著屏幕看美食,最可怕的事莫過於讓一個瘋狂熱愛吃的人拍美食,最讓人難以接受的事當然就是合以上兩件事為一。

  陳曉卿這個名聲在外的「大吃貨」著實配得上「饕餮」的稱號,彷佛這人世間就沒有他不能吃的、他沒吃過的。在《舌尖上的中國·第一季》驚艷亮相以後,「陳曉卿」這個名字迅速傳播,「舌尖」也似乎成了所有餐館、小吃店唯一會用的宣傳文案。陳曉卿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即便是看他談吃時候的表情,你都會被勾起食慾。因為他的這種「特異功能」,我特地挑了一天,做完晚飯,三兩口吃完,稍事休息以後沐浴更衣,然後才打開了《風味人間》的正片。「總顧問,沈宏非、蔡瀾、陳立」、「總導演,陳曉卿」的字幕赫然出現在畫面上,聽著李立宏老師的聲音流淌出畫外,我基本就確定,那個熟悉的味道又回來了。

  《風味》沿襲了陳曉卿一貫的風格,他總是讓你在看美食的同時,又不僅僅讓你只看見美食。這是一種神奇的視覺享受,它能通過你的眼睛刺激到你情感的神經。看陳曉卿的美食紀錄片看到眼眶濕潤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你能深切地感受到他對於生活、對於飲食的那種近乎偏執的狂熱,他關注的不光是食物、食材、加工方法,更有這些東西背後的文化歷史、人情冷暖。曾經和朋友開玩笑說,他皮膚黝黑,人和作品都像是上海地區的一道名菜——八寶鴨,樸實的取材,外形豐腴誘人,內里還有著深厚的內涵,用時髦的網路語言來說,他簡直就是一個實打實的「寶藏男孩」啊!

  第一期主題是山海之間,不知道同學們懂不懂裡面隱藏的含義。山珍海味,其中山上的羊和海中的魚,這兩個正好組成一個「鮮」字。「善」字裡面也有「羊」這個部首,由此可見羊肉在古人心裡是多麼美味,甚至引申出美好的意思。五味之中,酸甜苦咸鮮,鮮居首位。辣嚴格來說不算五味,因為味蕾中有識別其他五味的神經,辣是燒灼神經以後的感覺。好吃到沒有天理的

  最讓我驚心動魄的就是,父子倆在大風大浪中出海,追捕海洋中的短跑冠軍旗魚。堪稱海洋中的頂級動作大片也不為過,完全就是隨著鏡頭去感受那種緊張的氣氛,同時也是有一種對出海漁民的敬畏在裡面,就像片中所說,海洋,人類最後的獵場。人類對食物的極致追求,也體現在對海洋的掠奪上,但也是一種共存。

  第二集劃重點:中東國家伊朗是小麥飲食文化的發源地,石頭烤饃又香又脆,大人小孩排隊買,小村莊一片祥和其樂融融;戴白帽的庭虎師傅做的大饅頭就是正宗,美味可口技藝超群;與日本人愛吃海生魚不一樣,我們更偏好淡水生魚片,草魚捕撈後讓其吐凈泥沙,生片0.5mm,只需點幾滴油撒點薄鹽,回歸自然本味,真棒!

  大到環球,小到顯微。由舌尖至人間,從味道到人情。拍的是口舌之歡,述的是風味煙火。吃個雞蛋讓你認識雞蛋的祖宗,而非先讓你認識雞窩。不泛泛而談,說的是食物的味道,動的是人心裡的鄉情,牽掛與執念。好一個風味人間,暢快淋漓,大快朵頤。視覺上的快意,味覺上的快活。吃有溫度的美食,愛溫暖的人。美食背後是人間煙火,沒有人情煙火的美食不足以動人。陳曉晴把食物的滋味,舌尖的挂念,人情的溫暖處理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兼得而不亂。活色生香,走心動情的對美食進行探索。唯一不足是剪輯太快,重心不穩,顯得有點串味,但瑕不掩瑜,不影響這部片子成為一部足以為人稱道的上乘之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啊莉的娛樂 的精彩文章:

用過10年的清潔面膜,這3款真正能吸出黑頭,洗過才知道臉有多臟
讓你的搭配更亮眼只需要一款漂亮的包包

TAG:啊莉的娛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