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西南平叛,一仗犧牲130多人,戰馬悲鳴,不願離去
原標題:解放軍西南平叛,一仗犧牲130多人,戰馬悲鳴,不願離去
1958年,甘肅南部、青海南部藏區,繼1956年西康武裝叛亂後也發動了暴亂,對抗民主改革的叛亂分子圍攻政府,襲擊守點部隊和過往軍車,對政府工作人員和不願從叛的群眾破腹掏心,安多草原再次陷入了血雨腥風 。
騎兵第一師剿滅馬良股匪後,駐防甘肅平涼,一九五六年西北軍區改稱蘭州軍區 。在此期間,部隊強化文化學習,貫徹新的條令條例,推行正規化的軍事訓練,接到叛亂情況通報後,立即向軍區請戰,三月底奉命開赴甘青南,開始了長達三年的平叛作戰。
與一九五三年甘青川邊剿匪相比,騎一師這次作戰,機動距離更長,甘南作戰後渡過黃河,深入青海南部果洛、玉樹境內,作戰區域向西南方向大面積延展。
陳老的老戰友魏潤鎖老人,當年親歷了這個階段的戰鬥。一九六六年陳老任特務連連長時,魏老從師警衛排調任特務連副連長,是老搭檔 。陳老聽我問起當時騎兵輕機槍戰鬥攜行方面的細節,一下就想起了老戰友,遠在陝西三原的魏老很快就發來了答覆,對當年騎兵部隊的裝備、伙食、戰鬥經過講的非常清晰 。
歲月不饒人,看不出吧,這位身形瘦小的老人,當年平叛戰鬥後,即調任騎兵師長的貼身警衛員,且在警衛排長的任上一干就是六年,當年的軍事素質可想而知 ,魏老回憶:
「(五八年)我是四團一連三排九班機槍副射手。
新兵連的每人都分一匹大馬,給我分了一匹黑馬。一個排的馬,一起餵養,每天由兩個人負責,大家輪流餵養。每天上午在排長的帶領下,我們這些新兵各自騎上自己的馬,去訓練馬術。在訓練的過程中,有的人被馬摔下來了好幾次,可是我因膽大,包括在家裡是長期勞動鍛煉,身體比較硬朗,所以沒有被馬摔下的現象。
當時新兵連每天都是三餐,主要是米飯和饅頭,大燴菜,有時也有少許的肉。
每個班一挺輕機槍,兩個人使用。一個是主射手,一個是副射手。班長和副班長,一人一支衝鋒槍。其他的戰士,每人都是一支762式步槍,每人一個手榴彈,每人一把馬刀。
(輕機槍彈盤)一個大盤是45發子彈,共6個轉盤,共270發子彈,全部是背在身上,還有3個手榴彈,還有一個預備槍管。
就這樣,我們經過了3個月的訓練,便離開了中寧縣,前往甘南瑪曲縣。經過了一個多月的行軍,在行軍途中,每天到天黑才在當地露營。然後大家各自分工,有的喂馬,有的做飯。在露營時大部分時間是吃的米飯,基本沒有什麼配菜,只是吃白米飯。同志們到了宿營地之後,都比較勞累,有的人就地就睡著了。露營途中,每天早起先喂馬,然後整裝直接出發,都沒有吃飯。
白天的旅途中,戰士們都有乾糧袋,就著水壺中的水囫圇吞棗的就吃了。在行軍途中,不管風吹雨打,都是一直向前,從不受天氣影響,勇往直前!
五八年六月一日,瑪曲縣黃河彎曲部最大的一次剿匪戰鬥,我連損失最重,三排長犧牲了,四排長負傷了,好幾個班長犧牲了,六七個戰士也犧牲了。
當時我和兩名新戰士,同大部隊失去了聯繫,我們尋找部隊時突然從帳篷中跑出一個土匪,手提大刀,猛刺那兩名新戰士,當時我用手中備用的一根大木棒,用盡了全身力氣向土匪頭部打去,結果我手中的木棒被打斷了,可是土匪還是沒有被打倒。
這時,可惡的土匪用手中的刀刺向了我,刺透了我的棉衣,貼著腰部劃傷了我。我用手中僅剩的半截木棒向土匪的頭部狠狠打去,這時土匪的腦袋開花了,腦漿和血都噴洒了出來,濺得我全身都是,土匪終於倒下,我和兩名戰友的生命保住了。在這次戰鬥結束後,我榮立三等功,受到了表彰。」
一直向前,勇往直前!熱血沸騰,魏老說的正是騎兵第一師的平叛征程 。
53式輕機槍一個彈盤2.8公斤,副射手要背六個,光彈盤就17公斤,平叛時大多是下馬徒步戰鬥,高原地區更要加重體力消耗,魏老的戰鬥負重可想而知。在這裡魏老沒說常年在家裡勞動鍛煉是幹什麼:魏老十三歲開始常年在煤礦里挑煤 ,艱苦的體力勞動鍛煉了意志和膂力,在近距離被叛匪長刀胡劈亂刺、新兵戰友猝不及防的生死關頭,才能毫不猶豫迎刃而上,一擊斃敵 。
魏老回憶當年的戰鬥歷程和細節,還有一段戰馬的故事。
遭遇叛匪拿刀襲擊時,是在五八年六月一日瑪曲縣曬銀灘戰鬥結束後,這場仗從凌晨打到天黑,戰鬥非常激烈,部隊犧牲了一百三十多位戰士,魏老所在連隊建制已亂,他們三人遇襲時,正在尋找犧牲戰友的遺體。
三排長的坐騎是一匹叫「虎子」的大青馬,怎麼拉都拉不走,就站在三排長的遺體旁悲鳴嘶吼,好像還流著淚。魏老回憶:「 這匹忠誠於主人的馬沒有拉回去,就留在了血腥的戰場上,這匹通人性的馬曾是參加北京部隊檢閱的一匹好馬,一想起它我的心裡就肅然起敬 。」騎兵第一師參加過包括開國大典在內的連續四年閱兵,從魏老的口述來看,三排長的這匹馬 ,至少參加過國慶閱兵,從北京來到瑪曲,失去了戰友,從此流落安多草原,馬尚如此,人何以堪 。
離開戰場時,因天黑路生,三個新兵已經沒有了方向和目標,因極度疲勞,魏老在馬背上睡著了,「 不知咋搞的馬竟把我們馱回了大部隊住的大寺院 。」
戰馬是騎兵無言的戰友,戰馬認路,陳老也曾經多次提起過,後面寫到陳老的戰鬥經歷時還有事例 。
此戰中犧牲的官兵,都安葬在瑪曲烈士陵園,在網上搜「瑪曲、9021部隊(騎兵第一師代號)」,搜索結果都是烈士信息,陝甘籍官兵居多。(劉交旺政委也提到這次慘烈的戰鬥,這一年,劉老已調入騎兵第一師任連指導員,參加了平叛作戰 )
魏老祖籍陝西彬縣,1957年參軍,甘南剿匪作戰後給龔興業師長當警衛員,後歷任警衛排長、副連長、連長、指導員,1970年轉業 。
本文作者 :徐渡瀘,公眾號「這才是戰爭」加盟作者 ,未經作者本人及微信公眾號「這才是戰爭」允許,不得轉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
公眾號作者簡介: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


※魯肅是東吳第一戰略家?滑天下之大稽
※他搶了老爸的皇位後,假裝盡孝,禍害了中華整整500年
TAG:這才是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