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女人真的能從身體里散發出異香嗎?大清朝就有這樣一位神奇的女人

女人真的能從身體里散發出異香嗎?大清朝就有這樣一位神奇的女人

原標題:女人真的能從身體里散發出異香嗎?大清朝就有這樣一位神奇的女人


據迄今為止的考證得知,最早出現香妃之名的當屬光緒十八年蕭雄寫的《西疆雜述詩》卷四「香娘娘廟」,其中,有「紛紛女伴謁香娘」一語。他在附錄中進一步寫到:「香娘娘,乾隆年間喀什噶爾人,降生不凡,體有香氣,性真篤,因戀母,歸沒於家。」


所以,「香妃」之名早在清朝末年的一些私人著述中就已出現了。可以說,香妃在歷史上是個特別神秘的女子,她是清朝時期的人物,但是,在當時並未聞名。清朝覆滅之後,香妃之名卻忽然盛行,在民間廣泛流傳,以至於後世中的小說、歌舞、戲曲中,都會有香妃的影子。



那麼,為什麼會造成這種現象?香妃又為什麼越叫越響?

終其原因,還是在於香妃身上眾多的謎團,包括名稱之謎、畫像之謎、婚姻之謎、死亡之謎等,都是人們數百年來一直關注的問題。前文也說過,「香妃」之名最早出現在清朝末年,當時《西疆雜述詩》便出現了關於香妃的描述,這是目前已知,出現香妃之名最早的文集。


雖然,在清朝時期,便已經出現香妃之名,但是,香妃真正廣泛為人所知則是清朝覆滅之後。準確來說,此名是在民國時期興起,或許只是當時的文人們覺得乾隆這個妃子很是特別,加之姿色貌美,遂在「香妃」之上進行宣傳推動,一定程度上,「香妃」之名是後人捧起來的。



我們今天之所以熟知香妃,多數是通過影視作品。


1914年,故宮古物陳列所要進行文物展覽,特地從瀋陽故宮和承德山莊調來一批文物字畫,其中便有一副女子畫像圖。在這幅圖的下面,有一排文字說明,稱:「香妃為回部王妃,姿色絕美,因天生伴有體香,被國人封為香妃。」也正是因為這段文字,香妃之名正式在國內流傳。


綜合以上信息,我們已經對香妃有了大致的了解:


首先,香妃是回族人;


第二,香妃名字由來是因為她體有異香,這點顯得有些不可思議。



那麼,世間真的有能夠身體散發香味的人嗎?

正常情況下,每個人都會通過汗腺、皮脂腺分泌出一些氣味兒,體內臟器間的氣味有時候也會隨之而出。由於每個人體質不同,所產生的氣味也定然有所差異。有的人氣味濃重,容易引起別人注意;有的人則氣味清淡,不仔細嗅探很難發現。


那麼,民間所傳的香妃身上的香氣是否真是分泌而出的氣味兒?由於已過數百年,我們無從考證。根據後世學者推測,體香雖然會有,但還難以達到旁人輕而易舉便能嗅到的地步,所謂的香妃體香,或許只是外物輔助,比如「花草浴」、「奶浴」,都會增加身體氣息的濃郁。



再者,清朝時期已經出現高級脂粉,具有特殊的香氣,如果女子在洗浴後塗抹在身上,也會隨之散發香氣,易被誤認為體香。史學界也有另一種說法,即:「體有異香」很可能是文人誇讚的一種表達方式,像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看到漂亮女生,常常會用「秀色可餐」稱讚。


那麼「體有異香」同理,很可能是古人見到香妃長得美艷,對其進行讚美。不曾想被後世曲解了意思,造成了如今「香妃體香之謎」。


當然,這一切都是後世推測,具體真相如何,還待日後研究。



畫像之謎,民間盛傳香妃貌美傾城,這點自然無需多論,從乾隆皇帝耗盡心力將她從回部接入京城當妃子,便能看出香妃不凡。那麼香妃到底有多美呢?


後世人們只能通過存世香妃畫像一睹容顏了。現代存世的香妃畫像存在四種:


一,身著紅色旗裝的半身像;

二,身著歐式盔甲、手拿武器的半身像;


三、身著歐式長裙的坐像,畫像中,香妃兩隻手分別提著花籃、花鏟,頭上戴著涼帽,怡然自得;


四,香妃吉服半身像,乃是太倉陸夫人於東陵拍照時所留。






婚姻之謎,根據歷史可知,香妃是在乾隆二十五年入宮的,當時她已經27歲,在後宮眾妃中,算是年紀較大。在當時的年代,女孩子正常出嫁年齡為十幾歲,皇帝挑選妃子的時候,13歲的女子便可以參選。


清朝的開國皇帝努爾哈赤,他出生的時候,母親才十三歲;孝庄文皇后在剛十三歲的時候,嫁給了皇太極;孝康章皇后十五歲時,生下了康熙,在此映襯下,香妃27歲進宮,顯得有些偏大,甚至,有人推測,香妃在入宮前已經結過婚,且婚史不會太短。


那麼,香妃入宮前的丈夫又是誰?選擇入宮是丈夫去世還是其他原因?如果離婚,那麼,其中原因又是什麼?一連串的疑惑使得香妃婚姻更加撲所迷離。


研究清史的學者認為:古人雖然崇尚早婚,但並沒有強行限制,因此,會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晚婚的女子。比如,葉赫部首領布揚古妹,性格柔順,綽約多姿,是當時有名的國色佳人,正因為此,她到了三十三歲才出嫁,在當時毫無疑問是「老女」了,畢竟,古人平均年齡也不過47歲,但是,人家就是喜愛這麼選擇。


這情況與香妃有些相像,同樣是天生麗質、蕙質蘭心,難道香妃就是要效仿她嗎?


古代時候,許多姿色貌美的女子,在還未找到門當戶對的如意郎君時,是不願將就出嫁的。為了能夠更好的生活,她們寧願耗費寶貴年華獨身等待,有的人等到了合適的伴侶,而有的人則錯過機緣,浪費了妙齡花季。很慶幸,香妃遇到了乾隆,或許在香妃心中,乾隆便是她要等的如意郎君,因此,27歲選擇入宮也就解釋的通了。



死亡之謎,關於香妃的死因,現在流傳著兩種說法:


一說、是香妃被皇太后賜死;


另一說、則說香妃因病去世。


第一種說法,最早來源於香妃畫像,在古物陳列所中,有一副香妃戎裝像,根據它的文字說明,是香妃不聽皇帝的命令,因而,被皇太后賜死。這種說法經不起推敲,我們都知道,乾隆的生母是孝聖憲皇后,於乾隆四十二年去世。而香妃則死於乾隆五十三年,比孝聖憲皇后晚死了十一年,時間對不上,因此,此種說法不準確。


而因病去世卻在歷史上鮮少有記載,因此,香妃之死逐漸成為一個謎團。


乾隆的後宮嬪妃中,縱觀已有封號的妃子,並沒有香妃此人,後來,經過史學家縝密分析,認為:香妃便是指的清宮容妃,此種觀點後被史學界廣泛認同。其實,稍微了解一下容妃生平,便能發現她與香妃的諸多相似之處。香妃來自新疆地區,而真實歷史中,乾隆後宮只有一個妃子來自新疆,她就是容妃。


這點在各類清史、檔案記載中得到了證實,無論是文獻資料,還是實物考證,都足以證明容妃來自新疆。因此,香妃就是容妃。「兩人」所在的民族、信奉的宗教都是相同的,且進入皇宮後,都被冊立成妃,如此高度重合的人生,足以證明「二人」為同一人。「兩人」的家人相同,通過對當時的史料考證,明顯可以看出「二人」家人親屬相同,自然為同一人。



容妃與乾隆相識的方式也很特別:


清朝時期,北疆地區的分裂勢力動作不斷,回部更是多次叛亂,導致清朝從康熙到乾隆,歷經三任帝王不斷出兵平息叛亂,前後打了幾十年。在容妃(和卓氏)20歲的時候,清軍再次發兵入疆,平定準噶爾叛亂。沒想到兩年後,回部的大小和卓木再次起兵叛亂,不過這次叛亂並不得人心,畢竟新疆連年征戰,百姓早已厭惡。


因此,叛亂剛開始,便有許多當地百姓站在清軍一邊,其中就包括容妃一家。平息叛亂中,容妃(和卓氏)的哥哥圖爾給予了清軍很大的幫助。戰爭勝利後,清廷賞賜有功之人,圖爾遂進京領賞。其後,圖爾不願意再待在分裂的部落,便想著留在中原發展。為了進一步討好乾隆皇帝,他將自己的妹妹容妃(和卓氏)送給乾隆,以表忠心。至此,容妃開啟了新的人生階段。



容妃在宮內,很受乾隆皇帝寵愛。她從遙遠的北疆而來,在京城生活必然會有水土不服,且中原的語言以及生活習慣都與維吾爾族相差甚大。


乾隆自然考慮到了這些,為了能夠使得容妃適應宮廷生活,他特意請了一個回部的廚師,讓容妃能夠每時每刻吃到家鄉的食物。同時,在每年的回部上貢中,乾隆總會優先讓容妃品嘗,瓜果也會多分一些。每到宮廷典禮,需要設立宴席的時候,宮內都會特別安排一些回部菜肴,如羊肉、手抓飯,這些飯菜為容妃準備的。

容妃27歲入宮,55歲離世,生活還算富足。在她去世之後,乾隆為了讓宮裡的人時常思念她,將容妃幾十年里所用過的物品,分發給各位嬪妃、公主、格格以及娘家人。



乾隆後宮妃子眾多,其中,有一個維吾爾族的妃子也算不上驚奇。其外,納和卓氏為妃,一定程度上存在政治考慮,應該與當時清朝對少數民族實行「懷柔」政策有關。乾隆將出自少數民族的和卓氏納入妃子,可以無形中與北疆地區達成一種聯姻。其次,還能通過容妃家族在當地的影響力,使得當地百姓對清朝態度轉變,有利用民族團結,加強清朝對北疆地區的控制。


可是,在容妃死後的一百多年內,卻引起了一批騷人墨客的極大興趣,在容妃身上大做文章,甚至,編造出一個「香妃」的故事。從野史、詩詞到舞台,繪聲繪影大肆渲染,竟達到了真假難辨的程度。



《清史稿》后妃傳有記載:「容妃,和卓氏,回部台吉和札賚女。初入宮,號貴人。累進為妃。薨。」詩詞、戲曲中的人物是可以編造的,但是,發展到排除史實、以假亂真的程度,就有問題了。


參考資料:

『《西疆雜述詩》、《清史稿》、《香妃的身世之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川社 的精彩文章:

溥儀女人中,他最喜歡的不是婉容也不是文秀,而是一個閃婚老婆
一個外國人竟然左右了中國百年歷史,沒有他就沒有現在的中國農曆

TAG:山川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