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被低估的內向者:安靜,是最難得的氣質

被低估的內向者:安靜,是最難得的氣質


點擊音頻,即可聆聽


本期主播 | 

姝璇





你覺得自己是內向的人嗎?


你認為內向是一個人的缺點嗎?




「都怪我太內向,不太會跟人溝通。」常聽到有人這樣描述自己。

可是,內向真的是一種錯嗎?




我問身邊的朋友,她說:「還好啊,我覺得內向的人挺靠譜的。」




「那如果你的孩子內向,你能接受嗎?」我追問。


她沒有猶豫,說:「那不行,以後吃不開吧。」




說歸說,

終究,在很多人固有的印象里,內向稱得上一個人的缺陷。







父母擔心,老師排斥,同齡人疏遠,在眾人的評價里,內向的人就像個局外人。找工作、相親,也會被說:「哪都行,就是太內向」。




不是所有的樹都要結果,也不是所有的魚只能待在海里。但內向的人,總被看作「異類」,

其實我們都一樣,只是和這個世界相處的方式有所不同。




01


獨處,是內向型人的自我滋養



在紀錄片《零零後》里,有個小男孩叫於錫坤,他就是典型的偏內向的孩子。




他喜歡做實驗,喜歡魔術,更喜歡一個人獨處。為了「

鍛煉

」她,媽媽送他參加小主持人學習班,同去的小夥伴升到更高的班級,而他還在原來的班級,依然喜歡獨處。





| 從小就喜歡一個人玩的小錫坤




媽媽又送他參加英語夏令營,說要鍛煉他獨立和人際交往能力。在那裡,外教會領著孩子誇張地

朗讀

表演

,小錫坤選擇一個人躲在宿舍里。




為此,小夥伴嫌他不熱情,老師表示沒辦法,於是,媽媽來到營地,好說歹說讓他去參加活動。



背對鏡頭,這個十幾歲的男孩掩面大哭。

是啊,讓一個人強行融入喧鬧的環境真的太難了。

他鼓起勇氣,但還是一臉茫然,他如此「格格不入」,躲閃的眼神里都是不知所措。




媽媽說他太不自信,但透過鏡頭分明看到,他講述自己的發明時,兩眼放光;在表演魔術時,非常投入地微笑。




但所有人都覺得「合群」太重要,尤其他的媽媽,

於是才開始了這條「

改造之路

」。




另一個叫一一的孩子也是,當老師試圖說服她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她拒絕了,說:

我有權利這樣,我不想要好朋友。







可是,這根本就沒法改變,因為

有的人只有在獨處里,才能找到自己真實的存在感,就像有的人在人群中才覺得幸福一樣。




武志紅曾說,

內向是對內向者的保護,外向是外向者的嘉獎。兩者只有差別之處,絕無是非對錯之分。




02


我們每個人,都既內向又外向




曾從事人格結構研究的心理學家榮格表示,

每個人身上都有內向型因素,也都有外向型因素,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蘇珊?凱恩是《安靜:內向性格的競爭力》的作者,她就是一個內向的人,喜歡一個人靜靜地看書。




小時候也曾被父母送到夏令營進行鍛煉,因為美國文化里,更喜歡開放的人。看著老師帶領同學們故意讀錯單詞而喧鬧,她非常不解,但還是假裝投入。




就是這樣一個人,用了七年時間,寫完這本書,用了一年的鍛煉,走上TED演講的舞台。







可見,

每個人都有著兩個方面的性格,當自己真的需要另一面時,才會去找最合適的呈現方式。




而且雖然她內向,她也喜歡外向的人,有很多

外向的

朋友,她的老公也不例外。




就像她所說,很多偉大的人都是內向型性格,比如羅斯福、甘地,但他們一樣可以面對眾人演講,儘管看起來不是非常享受。




同樣,很多外向的人也有著內向的一面。謝娜看起來一副大大咧咧的樣子,

人緣

很好,

但在《妻子的浪漫旅行》里,站在告白台上的她哭著說,

自己不善於和父母溝通,總以自己認為好的樣子去對待父母。




可見,

沒有絕對內向的人,也沒有絕對外向的人。




偏外向的人更善於交際,喜歡熱鬧,能很好利用外部資源;而內向的人喜歡安靜,喜歡獨處,更能充分調動自己的內在資源。




而武斷地否定某一類性格的人,並不會顯得更正確,只會讓這個世界變得單調無趣。




03


內向者的優勢,需要被看見




內向的人比較安靜內斂、性情穩定、做事謹慎仔細,他們一般擅長從事設計、科學研究、文字創作等工作。




比如習慣沉默的張小龍研發出了微信,偏愛獨處的扎克伯格建立了眾人追捧的Facebook。

內向的他們,設計了世界上最偉大的社交應用。







我有個朋友也很內向,戴著一副大眼睛,整天與電腦黏在一起,

說話從來都是單句,即便參加聚會,也都是沉默寡言。

很多人都覺得他有些「古怪」。




但是他精通電腦,如今負責兩個大型公司的ERP,不用坐班,也不用算考勤。




看似木訥的他,還特別善於察言觀色,看起來一言不發,但都瞭然於心。如果有事找他,三言兩語後,就能說到點上。




好幾個朋友都喜歡找他各種吐槽,因為他不會指責,也不會說教,就安靜地聽著,偶爾回應一下,

細心穩重而又懂分寸

最好的傾聽者,不過如此。




如果讓他去干銷售,的確不是最好人選,但

世界不是只有一種生活方式,他們所擅長的,正是外向者所稀缺的。




04


你的內向,自有力量




作為內向的人,最不能做的便是演繹「被期待」的自己。

比如明明喜歡獨處,卻假裝興高采烈地合群。





就像很多喜劇演員,都有抑鬱傾向一樣,

被壓抑下去的那個真實自己,總會以其他形式出現在我們的生命里,懲罰我們的忽視。







如果說,內向的人有一件事必須要做,那就是做自己。




有些人需要在人群中找到自己的價值,而有的人需要通過獨處,找到自我,獲取生活的力量。




就像小錫坤,雖然不合群,但卻小小年紀就可以設計各種手工,善於鑽研魔術。

又像蘇珊·凱恩

,不把內向當成自己的缺陷,在7年的積累後,寫出了暢銷書《安靜:內向性格的競爭力》。




每個人對我們的期待都不一樣,而真實的自我只有一個。

一個人,只有看到自己的獨特之處,才能找准自我定位。




所以,作為內向者身邊的人,請放下指責和挑剔,看到他們的獨特之處。




作為內向的人,放下所有的討好和偽裝,在照顧好自己之後,去做自己真正擅長的事。





要相信,你的內向,自有力量,也自帶光芒。


作者:微奢糖


一個愛折騰的85後天蠍女,應用心理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工作8年,辭職讀研,專註於將心理學更好地應用於生活。公眾號:糖糖心理社(weshe99)


主播丨姝璇,電台情感節目主持人,公眾號:眼子君。




今日話題





親愛的朋友,你是偏內向還是偏外向的人?你喜歡自己這樣的狀態嗎?




歡迎在下方留言,跟我們分享你的想法和故事。




喜歡,就點個贊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德芬空間 的精彩文章:

她在《如懿傳》里從「小白兔」成為大贏家,靠的是……|免費直播
為什麼你比別人活得更累丨內耗型人格測試

TAG:張德芬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