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關注 | 當我抑鬱成疾,你是躲我苛責我,還是來拯救我?

關注 | 當我抑鬱成疾,你是躲我苛責我,還是來拯救我?


每 天 送 你 一 份 生 活 菜 單


給 寂 寞 的 靈 魂 畫 一 個 

 亮

 的

 妝



她鄉華聞 · HERLAND





她鄉華聞(微信ID:chicvancouver)編輯


精神分裂是一種疾病。如果要恨,請你恨這種病,不要恨這個人。





編者按

 


作為大陸移民,深切感受到我們對加拿大BC省醫療治療的了解遠遠不足,利用不夠,進而形成偏見和誤解。了解本地醫療衛生系統運行理念和機制,減少偏見和誤解,善用資源,我們的健康和生活質量將可以大幅度地提高。




精神健康,是華裔社區多年來了解不夠、重視不足的一個領域。但精神健康,其實對很多人、很多家庭都影響重大。




想想身邊的親人、朋友、同事,是不是有人總是情緒低落,什麼事情也高興不起來?是不是有人常因為小事而情緒失控,或者總以為別人在背後議論他們?是不是有人和青春期的孩子溝通不暢,家裡經常吵嚷聲不斷?是不是有人總是處在擔心、焦慮之中,總覺得錯過了什麼?是不是有人在親人過世後,長久地情緒低落走不出來?是不是有老人性情大變,逐漸失去控制?是不是有人沉湎於杯中物,流連於賭場,不能自拔?……






如果身邊的親人和朋友正處在上述困境中,我們知道該怎麼樣去幫助他們嗎?更重要的是,在我們心底,是怎樣看待這些親友的呢?




在筆者成長的環境里,「精神病」、「精神病患者」、「精神病院」這些詞,都有明顯的負麵價值判斷。這些詞往往和「瘋子」、「不正常」等帶有歧視的觀念畫等號。家裡有精神健康患者,也讓很多人覺得抬不起頭,見不得人。工作中情緒不穩,會被認為「難伺候,不成熟」;有焦慮情緒,會被認為「小心眼,瞎擔心」;生活里遇到事情,情緒調整不過來,會被認為「想不開,脆弱」。這種負面的看法和評價,往往對人們產生長久的,乃至於終身的影響。




了解精神健康領域,幫助有困擾的人群,第一點就是消除歧視。



上邊列出的這些癥狀,不是脆弱,不是無能,這和崴了腳、得了肺炎、出現貧血等等一樣,是一類疾病,是精神健康方面出現了問題,需要幫助、調整和治療。




消除對精神健康患者的歧視,首先要了解這個領域在現代醫學上的意義和範疇,究竟哪些表現、癥狀屬於精神健康問題,這些問題在人群中有多普遍,多嚴重呢?







答案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據加拿大聯邦公共衛生局(Public Health Agency of Canada)的數據顯示:





加拿大有三分之一的人口,一生中會受到精神疾病的影響;



每年有20%的人口,會有精神健康問題;



其中16%——17%的人會去看醫生,或者在醫療系統尋求幫助。




筆者沒有找到加拿大華裔的準確相關數據。感覺上,華裔認為自己有精神健康問題的比例應該不會有20%這麼高,去醫療系統尋求幫助的,也達不到16%——17%。是華人總體上精神健康狀況好於全國平均狀況,還是我們對這方面的知識和意識不夠強,尋求幫助的途徑和方法還不熟悉,這個我交給讀者自己判斷。




筆者曾經和中國大陸一位精神和情緒方面的專家聊起加拿大的精神健康發病率數據。他估計中國大陸的發病率也在20%左右,但就診的比率低很多。




來加拿大時間長一些的移民,可能還記得2008年夏天發生的灰狗巴士砍頭案。來自大陸的移民李偉光搭乘灰狗巴士時,突然持刀襲擊完全不認識的一位鄰座乘客,狀況恐怖。後來經過嚴格的精神狀況鑒定,確認李偉光當時發病,完全被幻聽臆想所控制,不能承擔刑事責任。這件事的餘波至今未平,無辜受害者的家人還在推動修改相關法律,媒體上發聲的民眾也是一邊倒地不認同這個判決。




筆者接觸過的精神科的醫生,從專業角度聊起這件事,多數傾向於認同當年的鑒定。當時,李偉光的精神鑒定醫生在發表鑒定結果的時候,說了一句話,讓筆者10年後仍然印象深刻——

「精神分裂是一種疾病。如果要恨,那麼請你恨這種病,不要恨這個人。」







精神疾病如得不到控制和幫助,將會給自己、家人和社區帶來負面的影響,而李偉光案就是一個很極端的例子。




大多數焦慮、抑鬱、患有各種癖癮(如藥物、酒精、博彩,等等)的患者,是在默默地承受著負面的情緒、整宿的失眠、想控制卻控制不住的行為。這裡邊有相當一部分是處於青春期的青少年。青春期本來就是迷茫和困惑,再和精神健康問題混合在一起,給孩子和家人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也形成了社會性的問題。




最近10年,精神健康受到的重視程度大幅度增加。重視這部分人群的需要,從早期幫助到治療,政府和各類組織在近些年來投入的資源也在迅速遞增。







去年,BC省在原有的衛生廳外,專門設立了精神衛生廳,專門應對精神健康和癖癮治療。教育局和中小學校也大幅度追加對學生的心理精神健康諮詢、輔導和幫助。孩子們在青春期前後這個精神健康問題高發的年齡段,得到有效的幫助。




以後的專欄文章里,筆者將詳細講述本地醫療衛生系統在精神健康各個領域的服務模式、資源配置,特別是:怎樣為有需要的家人、朋友,找到這些資源和服務,讓他們得到應有的幫助。




了解信息,善用資源。爭取每個人都能享受到需要的服務,也承擔一份相應的責任。






作者簡介

 


吳宏圖,現任溫哥華沿岸衛生局高管。主管醫生、醫院、社區醫療服務,及重大項目的績效評估,相關撥款。筆者在BC省醫療衛生系統管理層工作10年,負責過分診治療、手術排期、急診輪候、精神情緒健康、臨終關懷等領域。對系統的優勢、弊端、發展方向有第一手的掌握。




她鄉華聞出品|轉載申請授權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平台、衛生局或其他政府機構立場。


作者:吳宏圖


編輯:柏顏


平台:她鄉華聞


微信ID:chicvancouver


:

:

:

:







有她的地方就有家






 商務合作:


ads@herlandmag.ca


 歡迎投稿:


editor@herlandmag.ca


778.654.8488


:

:

:

:
@copyright http://www.herlandmag.ca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版權聲明:

【除原創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圖片、視頻及音樂屬於原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或會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內容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繫,或作者名稱及原始出處標註錯誤等情況,非惡意侵犯原權利人相關權益,敬請相關權利人諒解並與我們聯繫及時處理,共同維護良好的網路創作環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她鄉華聞 的精彩文章:

焦點 | 連李嘉誠都在溫哥華進軍醫療行業了,投資者們該如何先人一步?
人物 | 李震寧:年輕人站出來,就是希望

TAG:她鄉華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