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張士信的一番話為何讓徐達惱羞成怒?因為他說出了朱元璋的本質!

張士信的一番話為何讓徐達惱羞成怒?因為他說出了朱元璋的本質!

徐達本來想要羞辱張士信,卻被張士信的一番話弄的惱羞成怒!

文學漫談第二百零八期,點評的是徐渭(或無名氏)的小說《英烈傳》。不是歷史人物,不是影視劇人物,不是其他文學小說,請大家予以區別!歡迎大家吐槽,但是吐槽前,請先看下徐渭(或無名氏)的原著好嗎?

上回咱們說到,由於受到朱元璋的步步緊逼,張士誠不得不做兩手準備,那就是一方面積極準備應戰,另一方面聽取了李伯清的建議,希望與朱元璋進行講和。但是張士誠的這番講和的想法,卻被劉伯溫從中打破了,李伯清連朱元璋的面都沒見到,就被劉伯溫授意之下的李文忠直接給殺死了。

既然劉伯溫一手主導了拒絕講和的這場戲,那麼很顯然的,朱元璋與張士誠之間,勢必要有一場生死之戰。只是在此之前,朱元璋還是採取穩紮穩打的態勢,一步步的蠶食張士誠的勢力範圍。

當然了,張士誠方面,也不是一直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在湖州被朱元璋奪取之後,張士誠也聽從了手下人的建議,派兵去救湖州。這一次,帶隊的主將,是張士誠的手下猛將之一的張士信,也算是張士誠的親信之一了。

對於張士信親自領兵前來,雖然是名聲很厲害的徐達,也不敢小視張士信。於是,為了對付張士信,徐達採取了智攻為上的策略,避免與張士信真正的正面開戰。由此也可以看出,張士信的作戰能力,多麼的讓徐達畏懼。

當然了,不管徐達畏懼不畏懼,總之在智戰這件事上,徐達是略勝一籌的,張士信雖然作戰勇猛,還是落入了徐達的圈套。於是,在作戰當中,張士信由於馬失前蹄,被徐達活捉了。

被捉之後,對於徐達而言,自然想要羞辱一番張士信。畢竟,張士信就算之前再怎麼厲害,現在也成為了階下之囚。但是,本來想要羞辱張士信的徐達,卻被張士信的一番話,說的是惱羞成怒。徐達為什麼會惱羞成怒呢?對此,在書中第五十二回《潘原明獻策來降》中,有這樣一段描寫:

徐達看了士信說:「你弟兄何不早降?自遭其禍。」士信回說:「昔日原與你為唇齒之邦,今日你等來取湖州,是你等先解好成仇。皇天不佑,將我墮馬,豈真汝等之力乎?」徐達大怒,命把士信梟首。

從張士信的這番話當中,咱們不難看出,原本朱元璋與張士信相當於比鄰而居,同樣是屬於農民起義軍,他們共同的敵人,應該是元朝的統治者才對。所以,張士信表示,「昔日原與你為唇齒之邦」,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但是,後來的朱元璋,卻在元朝還沒有被消滅的情況之下,卻先剷除了陳友諒,而後又對張士誠痛下殺手。如此一來,從一定程度上來說,等於是在幫助元朝的統治者,來剷除南部的起義軍勢力。

所以,張士信認為,是朱元璋「先解好成仇」,是不仁不義的表現。可以說,張士信的這番話,直接說出了朱元璋的本質,那就是沒本事對付元朝的統治者,反而奉行窩裡斗。所以,作為朱元璋的緊密跟隨者,徐達不禁惱羞成怒,也不與張士信多做辯解,直接就將張士信梟首。

不過,正是徐達的這番舉動,也從一個側面,驗證了朱元璋當時的本質。朱元璋雖然是反抗元朝統治的起義軍的一支力量,但是從始至終,基本上都不與元朝的軍隊進行正面交鋒,反而是積極的剷除自己身邊出現的,別的起義軍的力量。而張士信敢於直接說出事實的本質,或許就是他直接被殺的原因之一吧!

那麼接下來,在《英烈傳》當中,還有哪些你沒注意到的有趣的故事呢?咱們下回再說!

感謝您的閱讀,歡迎關注蟲子天下,看更多有態度的原創文學點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蟲子天下 的精彩文章:

作為第一個戰死的將領,耿再成有點窩囊,只為一件小事就送了命!
同樣是描寫農民起義的《英烈傳》,為啥不是四大名著之一?

TAG:蟲子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