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15歲女生為1000塊出賣身體: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15歲女生為1000塊出賣身體: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作者:北墨大叔

前兩天在網上看到一個新聞:15歲的女生為了買一套化妝品,在校園貸上借了1000元,利滾利之下再也還不清,最後只能出賣身體償還。

著實讓人唏噓。

關於超前消費,想到之前看過的一篇文章:

一個家貧的女大學生,辦了張信用卡,開始享受揮霍無度的生活。入不敷出後挖東牆補西牆,等到畢業時,整整欠了20萬。

催收的像催命一樣,後來電話直接打到了親人朋友那裡,她被迫辭了工作,四處漂泊。

這種事在校園並不罕見,甚至非常普遍。

據報道稱,某校大二學生鄭旭因為賭球欠下60多萬元。這些貸款大都來自於校園貸,其中有他冒用或求助同學辦理的分期付款。

他曾經想過退學去打工,但是月薪2000多元無異於杯水車薪。

後來他孤注一擲,想到賣腎還錢,可惜最後傳來的是他跳樓自殺的消息。

「聽說跳樓摔下去會很疼,但是我真的太累了,兄弟一場,真的很感謝大家以前對我的照顧,我鄭旭對不起大家。」在微信群里留下這段話,年輕的生命縱身一躍就此終結。

很多人勸慰自殺者,都說自殺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卻沒有想過一位絕望者之所以尋死,就是為了不想再負任何責任。

14天後,催債電話又打了過來,鄭旭父親告訴他:「鄭旭死了。」

催債人不信,認為這是找借口賴賬。

老人對著電話大喊:「小孩都不在了,小孩都被你們逼死了。」


15歲女生為1000塊出賣身體: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鄭旭的遭遇絕非個例。

大學生經濟能力有限,由於虛榮心作祟,辦信用卡借網貸創業買手機買化妝品買名牌包,最後往往是笑著開始哭著結束。

他們基本都會多頭借貸。當第一家平台的貸款期限到了,而自己的生活費無法償還時,他們便轉向第二家,開始借新還舊,利滾利,直到滾出一個讓自己難以接受的數字。

隨便搜一搜「網貸」,與之關聯的詞往往是「輕生」或「自殺」。

知乎上有個帖子:如果借網貸的人死了,那這筆錢是不是不用還了?

點贊最高的答主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幾個年輕人晚上出去喝酒,有個女生在馬路上被計程車撞了。 一群人叫了救護車,將女孩送到了醫院。 醫生檢查後,發現需要立刻進行手術清創,否則女孩可能要截肢。 手術需要家長簽字,但是她的同伴不想讓學校知道,因為他們是偷偷溜出來的。 女生打電話求救,被他們奪下電話。 她轉向醫生:「醫生把手機借我,我給我爸打電話,別聽他們的,他們不是我朋友,我不認識他們......」 然後,她給家人打電話:「爸爸你快過來救我啊......」 最後她爸爸過來,輕鬆解決了所有問題。

很多被網貸痛苦折磨的人都說:「最難過的一關,就是告訴家人。」

因為不能正確面對網貸造成的惡果,自己背負了所有壓力不敢告訴家人,最後不堪重負只能走向悲劇。

父母辛苦把你養大,又歷經艱辛把你送進大學校門,在你身上花費的,絕非區區二十萬。

在他們的眼裡,你是無價的。

你可能是怕欠了幾十萬拖累父母,怕父母罵自己,怕自己給父母丟人,但是我告訴你,其實你怕的,你的父母並沒有那麼在乎。

他們大風大浪都見過,最怕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失去你。


15歲女生為1000塊出賣身體: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父母能幫助還款自然是皆大歡喜,怕的是父母能力有限,或者是網貸上癮難以抽身,最後父母只能狠心拒絕。

這有可能是壓死當事人的最後一根稻草。

誰都會犯錯,所以人們才會在鉛筆的另一頭裝上橡皮。

但是,作為一個成年人,完全可以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死不能解決問題,只能讓愛你的人傷心絕望。

一花凋零荒蕪不了春天,一次挫折也荒廢不了整個人生。

所以不要慫,自己挖的坑,哭著也要想辦法把它填平。

說回前面欠了20萬的那個學生,家裡經濟條件不行,父親一氣之下把她逐出家門。

瘦瘦弱弱的女孩子,狠下心來只能自食其力。憑藉做手工蛋糕的天賦,風雨無阻地在大學附近擺攤。

直到後來,攢夠錢盤下一個店,自己做蛋糕自己送貨,攢下15萬,加上親人的幫助,終於還完了最後一筆賬。

所以你看,沒什麼不可能的事。別被那個數字嚇著,只要你願意做,總能做成。

就像路遙在《平凡的世界》中說的那樣:青年,青年!無論受怎樣的挫折和打擊,都要咬住牙關挺住,因為你們完全有機會重建生活;只要不灰心喪氣,每一次挫折都只不過是通往新境界的一塊普通絆腳石,而絕不會置人於死命。


15歲女生為1000塊出賣身體: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很多學生在「校園貸」里不能自拔,甚至還有人在「裸貸」的泥潭裡掙扎。

更普遍的螞蟻花唄和借唄,以及京東白條也成為大學生提前消費的首選。

但是,面對債務的大窟窿,很多人想到的不是擔當,而是逃避,甚至放棄寶貴的生命。

這個時候指責校園貸無濟於事,亂象叢生不是我們一句話可以解決的事。

但是,我們可以控制自己的行為。

拒絕誘惑最好的法子,就是遠離誘惑。亡羊補牢是下下之舉,抑制虛榮心理性消費才是上上策。

《紅樓夢》中劉姥姥有言:守多大碗吃多大的飯。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借的錢,也是遲早要還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先生說婚姻 的精彩文章:

餘生,找一個願意隨時陪伴你的人
" 我不是最好的,卻是你再也遇不到的 "

TAG:白先生說婚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