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關羽敗走麥城時候,劉封為何見死不救?是因為他早就生了反心嗎

關羽敗走麥城時候,劉封為何見死不救?是因為他早就生了反心嗎

熟讀漢末三國史,我們不難發現,在那個降將遍地走的時代,也有很多名將,對自己的主公忠心耿耿,就算曆盡千辛萬苦,也不會甘心為敵國效力,反而會堅決的回到舊主身邊。例如拒絕曹操厚愛,追隨劉備而去的關羽;忍辱負重回歸曹魏的于禁;以及千里走單騎,詐死逃亡的廖化,等等。這些人拚死回歸故主身邊之後,結局非常極端,有的從此走上人生巔峰,有人則會後悔自己的回歸。

例如,原本就與劉備情同兄弟的關羽,再次與劉備重逢之後,成為了劉備真正的心腹,從此完全得到了劉備的信任,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劉備麾下權勢最大的武將,甚至獲得了假節鉞的權力;廖化回歸故國之後,雖然沒有一步登天,卻逐漸成為了蜀漢後期的頂樑柱,這樣的成就也不可謂不小。可是,于禁回歸故國之後,等待他的卻只有曹丕的冷嘲熱諷,以及壁畫上重現襄樊之戰的羞辱,最終被生生氣死。

我們今天要說的主人公,同樣是一個堅持回歸故主身邊後,後悔不迭的人。只不過他並沒有成為敵人的俘虜,只不過曾被迫面臨過,降敵與回故主身邊請罪的選擇而已。這個人是誰呢?這又是怎麼回事呢?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劉備的義子劉封——襄樊之戰的時候,他與孟達一起駐守上庸,後來關羽敗走麥城,孟達嚇得率兵投靠了曹魏,並與魏軍一起前來攻打上庸。

在攻打的過程中,孟達一直勸劉封投降,並許下了高官厚祿。劉封卻直到城破,也沒有同意,反而回到了益州,向劉備請罪。劉備最終的處決,是賜其自盡,劉封在得知結果之後,曾忍不住悲呼「恨不用孟子度之言」,意思是說,早就知道他就選擇降敵,不回益州了。結是他的這句話,被一部分人斷章取義,甚至有人認為,襄樊之戰中,他之所以對關羽見死不救,僅是因為生了降魏的心思。然而,事實果然如此嗎?

答案是否定的,《三國志》記載,劉備真正賜死劉封的原因,是因為諸葛亮認為「(劉)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口頭上的說辭,則是劉封對關羽見死不救,以及欺凌孟達。這是劉封沒有想到的,他回益州請罪,請的是上庸失守之罪。不過失守城池,就算不會被處死,刑罰也不會太輕,劉封既然敢回來,就說明他還是認可劉備這個義父,以及蜀漢這個陣營的。

可是,劉備的處置,讓他寒心不已,他這才後悔自己太過天真,天真的認為,有了劉禪之後,劉備還能容下自己,這才感慨後悔沒有聽孟達的建議降敵。由此可見,劉封是直到生命最後關頭,才有此感慨的,並非早有預謀,否則的話,他也沒必要這般折騰一番,反而白白送了性命。

那麼,既然劉封沒有降魏之心,他為何對關羽見死不救呢?對於這個問題,小編認為劉封這樣做,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關羽請救上庸的幫助時,並非他大敗之時,而是勢如破竹之時,劉封沒有出兵的必要;二是出兵需要提前準備,關羽之敗太過突然,劉封就算想要救援,也已經來不及了;三則是因為,劉封和孟達一直在上庸明爭暗鬥,當時兩人都捨不得上庸落入對方手中,因此不肯率兵前往。

如此看來,劉封並不像演義中刻畫的那般可惡,反而是一個可憐之人,不知道大家有什麼想法呢?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圖說三國 的精彩文章:

梁山斬敵數量最多的好漢,盧俊義斬殺厲天閏,第一名弄死4員大將
梁山上有小關羽、小張飛、小呂布,為何沒有小趙雲?原因很簡單

TAG:圖說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