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友情的關鍵在於「懂」對方

友情的關鍵在於「懂」對方


人世間的友情往往很難建立,即使是建立了也往往很難維繫,有很多的哥們朋友當初打得火熱,到後來有的形同陌路,有的甚至反目成仇,說到底關鍵在於一個「懂」字。如果不懂對方,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對方,不理解對方的脾氣秉性,不理解對方的所作所為,要想維繫友情就只能靠謙讓,但謙讓往往又是最脆弱和有限度的,一定超過了這個「度」,朋友之間就會失去再謙讓的耐心,到那時,所謂的「友情」就可能被宣告終結,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夠了」!

我國古代有很多被人們稱道的友情,如鍾子期與俞伯牙,羊角哀與左伯桃,劉備與關羽、張飛,廉頗與藺相如等等,但我覺得在眾多的友情中管仲與鮑叔牙的情誼堪稱友情的典範,他們之間的友情是終其一生的,是經過「權」與「利」洗禮的,是奸佞小人所不能離間的。他們的成功關鍵就在於這個「懂」字上,他們是真正的懂得對方。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常常喜歡說:這個你懂的!其實,這個我真沒懂!

根據有關史料和小說的記載,管鮑之交可以分為三個時期,即貧時、賤時和臨終時。當然,這也只是我個人的主觀武斷,實際上的管仲和鮑叔牙不可能去分段設計、實踐自己的友情。

貧時,他們在金錢利益上能相互理解,「懂」對方。很年輕的時候,管仲和鮑叔牙一起做生意,到分錢的時候,管仲要比鮑叔牙多取一倍,鮑叔牙的從人很是不平,鮑叔牙便說:管仲不是那種貪錢的人,只是家裡實在太困難了,我是願意多讓他的。管仲和鮑叔牙一起出征作戰,在進攻的時候,管仲往往都是走在後面,而撤退的時候卻跑到最前面,很多人笑話管仲沒有勇氣,鮑叔牙卻說,管仲有老母在堂,留著性命為的是奉養母親,哪裡是真的怯懦呀?管仲聽說這些話後很是感慨:「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哉!」

賤時,他們在權力地位上能相互理解,「懂」對方。齊襄公死後,他的兩個兒子都從國外趕著回國搶奪國君的位置,當時,管仲和鮑叔牙分別輔佐這兩個公子,結果被鮑叔牙輔佐的公子小白搶佔了先機,即後來的齊桓公。小白即位後,想讓鮑叔牙為上卿執掌國政,而鮑叔牙卻極力推薦管仲,對齊桓公說了許多自己不如管仲的話。但齊桓公對爭奪君位的時候管仲射了他一箭始終耿耿於懷,鮑叔牙使出了全身解數終於說服齊桓公,最終桓公任管仲為上卿執國政,在管仲的精心輔佐下,齊桓公曾稱霸一時。可以看出,鮑叔牙是真的「懂」管仲,懂得他的能力所在,當然,也懂得自己不及管仲許多。鮑叔牙可謂是真的「懂」,懂對方,懂自己,算得上知彼知己。

臨終時,他們在國家利益上相互理解,「懂」對方。管仲病的不能起床了,臨終時齊桓公來看望他的仲父,並詢問他走了之後誰可為相?齊桓公首先想到的是鮑叔牙,但管仲卻說不合適:雖然鮑叔牙是個好人,但他的缺點的善惡過於分明!於是,管仲死了之後,按照與管仲達成的共識桓公任用隰朋為相。在管仲臨死的時候,還對齊桓公說了不能重用易牙、豎貂和開方三個佞臣。有人就把這些話告訴了易牙,易牙就到鮑叔牙那裡去說管仲的壞話:當初是你推薦了管仲,可管仲臨終卻不讓國君用你,而推薦了隰朋。鮑叔牙笑著說:這就是我推薦管仲的道理,管仲能忠於國家而不結黨私友。如果讓我執掌國政,哪裡有你們這些奸佞小人的留身之地?隰朋為相只有一個多月的時間就病逝了,齊桓公再次啟用鮑叔牙為相,但鮑叔卻向國君開出了條件:必須罷黜易牙、豎貂和開方,齊桓公也不得不答應這個條件。管仲可謂是「懂」鮑叔牙的性格秉性,鮑叔牙可謂是「懂」管仲的「忠於為國,不私其友」,「懂」管仲不薦他為相的理由。

只要是真「懂」了,其它的一切就好辦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篇美文 的精彩文章:

好有道理!歲月不回頭,人生當無悔,請珍惜
餘生,且行且珍惜

TAG:美篇美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