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你總說孩子要窮養,卻不知道窮養讓孩子失去了這麼多(深度好文)

你總說孩子要窮養,卻不知道窮養讓孩子失去了這麼多(深度好文)

01

與孩子「談錢「,是作為父母的我們繞不開的教育課題。

聰明的人應該腦里有錢,而不是心裡有錢,而教孩子認識錢,意義遠在錢之外。

而現實中,孩子對於「錢」的認識,很多是這樣的,我們舉幾個例子:

A.

在商場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孩子看中一個幾塊錢的玩具,想要媽媽給他買,媽媽瞪孩子一眼,歇斯底里地大吼:「你知不知道媽媽每天上班多辛苦?賺的錢除了給你上學,只夠每個月的生活費,你怎麼這麼不懂事!」孩子被嚇,大氣不敢喘,難以理解為什麼媽媽在前一秒還笑容滿面,此刻卻變成了一個陌生的瘋子。

B.

某父母為了培養孩子勤儉節約的習慣,喜歡在孩子面前「哭窮」,口頭禪是「家裡沒錢,只靠你好好讀書,以後賺大錢」。理所當然地給孩子穿親戚穿剩的舊衣服,玩別人玩膩了的玩具,靠哪個親戚發善心給孩子一點零花錢。孩子從小就被灌輸,錢來之不易,內心對錢充滿渴望。

C.

某父母毫不顧忌地在孩子面前表現出對金錢的憂慮,哪怕在飯桌上也可以因為錢的支配吵架,肆無忌憚地宣揚金錢至上的價值觀。錢是這個家的主要內容,而孩子的童年記憶也充滿了錢的味道。

以上幾個事例可以說是中國家庭中的常見場景,很多家長也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日常中的這些行為其實就是一種教育,只覺得應該讓孩子知道,「這個太貴,所以不買」、「家裡很窮,所以不買」、「家裡連買菜的錢都沒有了」、「掙錢不容易,爸媽上班很辛苦」……

或許有些父母會以為這樣與孩子溝通,孩子會懂得節儉和懂事。不否認孩子是會因為父母經常的「哭窮」而變得節儉了,但孩子內心的匱乏感會伴隨著孩子一生的成長,並且會因匱乏感而帶來諸多的毛病,因為窮意識背後緊逼家庭的壓力佔據了大腦的「帶寬」,很直接吞噬孩子大腦發展能力,影響孩子的眼界和格局。


你總說孩子要窮養,卻不知道窮養讓孩子失去了這麼多(深度好文)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02

歷史上很多大貪官都是小時候窮怕了導致的後果。如大名鼎鼎的大貪官和珅,雖是將門之後,但幼年喪母,其父做官清廉而又早逝,致使家境十分貧寒,在這樣的成長環境,物質上的渴望一直無法滿足,所以造就了後來瘋狂的和珅。

經濟上被嚴格管制,物質一直未能被滿足的孩子,長大後容易惟利是圖、處處追逐金錢,很難獲得真正的快樂人生。

不信?

那我們再舉幾個例子:

A.

某位被窮養長大的高級白領,手上存款不低於60萬,她身邊的朋友和同事從06年開始勸她買房,當時首付8萬就可擁有深圳市中心的小戶型商品房,但她就是沒勇氣從那60萬的存款中拿出8萬來獲得自己的房子,而如今哪怕把60萬都拿出來,也不夠那套房的首付。每次花錢出去旅遊的時候,被朋友拉去買護膚品的時候,喝一杯30多塊錢星巴克的時候......她都處在一種很痛苦的狀態,她覺得自己這樣花錢是罪大惡極。她就是如此,即使憑藉自己的勞動賺到錢,也無法安心享受。

B.

某位小伙從小就被灌輸,掙錢不易,要節約,要艱苦樸素,他從一名牌大學畢業後,與另一位普通大學的畢業生競爭一份工作,結果普通大學的畢業生被錄取。小伙不解,問面試官,面試官告訴小伙,說:「因為你要的工資太低了,由此可看,你不夠自信,我們不敢招一位連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人。」帶著物質匱乏感走入社會的他,總覺得能有一份可以溫飽的工作就可以了,不敢再有其他奢求,總覺得那些高薪輕鬆的工作,應該值得更優秀出色的人,而他不配。

C.

某位IT工程師就是因為被父母從小到大經濟上嚴格管制的「窮養」,長大後的他特別渴望賺錢,又特別不捨得花錢。現在30多歲,月入4萬,不捨得給自己買件超100塊的衣服,不捨得花錢去旅遊,不捨得給父母換套好點的房子……生活品質奇差,且對未來的規劃毫無魄力,因為他不會花錢,只懂存錢。

這幾個悲催的小故事,故事背後的家境也許並不都是貧窮的,但有一點絕對是共通的,就是故事主人公的父母都有著「貧窮的思維」。


你總說孩子要窮養,卻不知道窮養讓孩子失去了這麼多(深度好文)


03

從小被灌輸貧窮觀的結果,往往是孩子特別在乎錢,哪怕長大後有錢,也會很摳門,以致出來社會後交際受阻。

因為小時候長期處於貧窮和窘迫,長大了很難有安全感。唯一能讓他有安全感的,就是存摺上的數字不斷往上漲。

這一切就像是得了一種如影隨形的病,由父母的言行植入到孩子的心中,從此揮之不去。

他們常擁有這樣的邏輯:

一、貴的東西不要買,沒錢買不起。

二、買廉價的商品就代表節省。

所以他們只能擁有廉價的商品,不懂辨別商品的真正價值。而那些廉價的商品質量不高,導致他們的購買頻率提高,又陷入一個「買廉價商品,短期損壞,繼續買廉價商品」的死循環。

如果去這些人的家裡,總會發現某個角落堆滿了玲琅滿目的雜品,因為他們購買的東西非常容易損壞,而壞掉了又捨不得丟掉,總想著哪一天還能用,或者可以送給別人,可是常常別人也不要,只能堆在家裡,越堆越多。最深受影響的就是居住在這樣環境里的孩子,以及每天受著貧窮價值熏陶的他們的下一代們。

曾在北方一城讀書,在南方長大的自己特別害怕坐汽車從學校郊區出市裡,因車費的收取分路段,每趟車上總會有乘客因幾毛或一兩塊車費大吵大鬧,甚至要動手,他們的爭執總讓我緊張和費解。

後來,我知道,對經歷過文化大革命和三年自然災害的他們來說,錢,就像一種信仰,這種觀念在他們的意識里根深蒂固,不允許別人對自己口袋的錢有一點怠慢和含糊。但因那地方又比較閉塞,大多沒有接受到改革開放的洗禮,所以,貧窮的思維與眼光,就這樣一代接一代,很執著地傳承著,錢控制著他們的情緒和行為。

如果你的孩子長大了,會為了兩塊錢想不開,潑婦罵街,或大打出手,你覺得丟臉,你一定要記得,那不是孩子的錯,那是你花了好多年用窮觀念「培養」出來的。

如果你的孩子長大了並娶了媳婦,會因為媳婦一年中共花了2000買衣服護膚品而大發雷霆,並思考要不要離婚,請不要怪他吝嗇或氣魄小,他只是繼承了你的節儉。

「貧窮」的思維就像一種遺產,如沒有摒棄,無論我們的孩子願不願意繼承,它都會被記在孩子人生的戶頭上。


你總說孩子要窮養,卻不知道窮養讓孩子失去了這麼多(深度好文)


04

那麼,如何跟孩子談錢?

其實一個孩子的內心是否富足或貧瘠,並不完全是由物質決定的,而是一個家庭對待生活的態度。

即使一個非常富裕的家庭,如果過分地跟孩子強調金錢的來之不易或者大人處處對金錢執著,甚至將金錢的維持建立在孩子的痛苦上,那麼孩子的內心也是不能富足起來的。

教育專家認為,家長跟孩子談錢的態度影響著孩子的金錢觀,曾經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問題引起了大家的反思:

一個孩子問家長:「爸爸,我們有錢嗎?」

美國爸爸回答說:「我有,你沒有,你想有錢要自己想辦法掙。」

中國爸爸說:「我有的是錢,等你長大了,錢都是你的。」

兩種不同的教育方法,於是,兩個孩子收穫了不同的人生,這就是家庭教育的奧秘。

不要告訴孩子,這個商品很貴,我們買不起。

告訴孩子,我們每個月都有預算,現在已經超預算了,所以我們只能下次再買。

告訴孩子,這個商品有比較複雜的性能,適合更大一點的孩子玩,所以等你再長大一點,我們就可以買這個商品。

不要告訴孩子,家裡沒有錢,只能靠你了,你要好好上學,才能賺錢養家。

詢問孩子,你喜歡什麼,為什麼。

詢問孩子,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可以為你做什麼。

不要告訴孩子,你只要好好學習就可以了,其他什麼都不用你管。

告訴孩子,要勞逸結合,只有強壯的身體,才能支持長久的學習。

定期給孩子零花錢。規定好零花錢的應用範圍,比如告知孩子,以後想要買小玩具、小零食,都可以自己買單了。孩子想要什麼的時候,提醒孩子用自己的零花錢去買。


你總說孩子要窮養,卻不知道窮養讓孩子失去了這麼多(深度好文)



引導孩子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合理理財,還應該教他們如何「給予」,讓孩子明白,錢不僅僅是滿足自己的物質需求的工具,它的價值還應體現在幫助他人上。

教育本來就是和窮富沒有關係的事情。

我們教育孩子,不是為了讓他背上沉重的家庭負擔,僅是為了讓他自食其力,撐起他自己的天空。

只要不給孩子灌輸「窮」觀念,只要家庭保持生活的美感,即使生活不富足,孩子們也同樣能愉快地成長,成年後也可以有足夠自信和勇氣。

切不可給孩子窮的壓力,不要讓窮酸成為孩子一輩子的魔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