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臨床檢驗方法淺談

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臨床檢驗方法淺談

【摘要】目的:探討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臨床檢驗方法以及價值。方法:從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選取120例為觀察對象,根據有無併發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0例。對照組為無併發症組,觀察組為糖尿病並發其他疾病組,同時以60例同期與我院參加健康體檢的患者為參考組,對比三組研究對象各項檢查指標並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三組研究對象各項指標存在顯著差異,其中糖尿病合併其他癥狀患者空腹血糖值、糖化蛋白水平、D二聚體水平、胰島素水平最高,顯著高於對照組和參考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定期檢驗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值、糖化蛋白水平、D二聚體水平、胰島素水平對其進行綜合評價和分析,並採取對應手段進行干預,將有效降低臨床中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率。


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臨床檢驗方法淺談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關鍵詞】糖尿病;併發症;臨床檢驗

【中圖分類號】R781.6+4

【文獻標誌碼】

B【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9-203-02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機體代謝功能異常病徵,臨床主要特徵為患者持續保持較高的血糖水平,這種異常與患者體內胰島素分泌異常有關[1]。由於糖類是人體主要能源物質,患者又不能通過控制糖類攝入來降低血糖水平,如果患者長期處於高血糖狀態下,患者的各類器官會承擔巨大負擔,從而極容易引起其他併發症,如糖尿病足、糖尿病腎病、心腦血管疾病等,此類併發症不僅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產生嚴重影響,甚至會給患者的生命健康構成威脅[2]。為此,我院以120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進行了本組研究,詣在探討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臨床檢驗方法及意義,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臨床檢驗方法淺談


11一般資料本組研究樣本共計180例,120例為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其中60例為單純糖尿病患者,60例為糖尿病合併其他病徵患者,同時隨機選取60例同期於我院接受健康體檢的健康人為研究對象。分別為對照組,觀察組和參考組,每組60例。三組樣本一般資料如下:對照組60例,男33例,女27例,平均年齡(477±23)歲;觀察組60例,男31例,女29例,平均年齡(469±29)歲;參考組60例,男27例,女33例,平均年齡(480±24)歲;三組研究對象性別、年齡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研究對象均接受常規糖尿病臨床檢驗,具體如下:於檢查開始前12小時通知所有受檢人員禁食,次日早晨抽取空腹狀態下血液樣本3ml,於實驗室測定血液樣本的TC、TG、HDL-C、LDL-C、糖化蛋白、FBG等指標。其中TC、TG採用酶法測定,HDL-C、LDL-C直接測定,FPG採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測定,糖化蛋白用金標法測定。

13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140軟體對測得的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採用平均數±標準差表示,經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標識。

2結果


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臨床檢驗方法淺談


21三組研究對象觀察指標對比對三組觀察對象空腹血糖值、糖化血紅蛋白、D二聚體、胰島素水平進行對比和分析。從結果上來看,參考組所有指標均優於對照組和觀察組,且整體上相關指標觀察組<對照組<觀察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糖尿病患者觀察指標對比對兩組糖尿病患者的TC、TG、HDL-C以及LDL-C水平進行測定和統計分析,結果顯示雖然對照組患者前述四項指標高於參考組(除HDL-C外),但觀察組前述四項指標顯著高於對照組(除HDL-C外),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血糖水平持續較高是糖尿病的一個基本特徵,當機體長期處於高糖狀態下的器官需承擔較大負擔,從而極容易誘發其他病徵。常見的糖尿病足、糖尿病腎病、心腦血管疾病等,其中以心腦血管疾病最為嚴重[3]。

在糖尿病臨床檢驗中,TC與LDL-C水平是誘發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原因,而HDL-C則是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保護性物質,因此臨床檢驗中可通過檢查患者該項指標來判斷是否存在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同時D-Dimer指標能夠有效提示受檢者的血液粘稠度,可用於判斷血栓形成風險;


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臨床檢驗方法淺談


在本組研究中,分別以60例單純糖尿病患者、60例糖尿病合併其他病徵患者以及60例健康受檢者為研究對象,並對所有對象進行了常規檢查,利用統計學方法分析了三組受檢者的多項觀察指標。結果顯示,與健康受檢者相比,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血糖蛋白與血脂內TC、TG、LDL-C明顯偏高,而HDL-C明顯偏題;而糖尿病合併其他病徵的患者空腹血糖值、糖化血紅蛋白、D二聚體水平、胰島素水平明顯偏低(P<005);這提示可根據這些檢驗指標判斷患者是否存在潛在的合併癥狀。

綜合來說,機體血脂內所含的各個指標與糖尿病及其併發症有密切聯繫,糖尿病會增加其他併發症發生的風險,同時其他併發症的發生和進展會反饋在糖尿病常規檢驗指標中,兩者之間有明確的關聯性。因此在以後的糖尿病臨床中,應密切關注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及時診斷和監控糖尿病輕症和陰性的併發症,從而提高糖尿病臨床療效。

因此綜上所述,定期檢驗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值、糖化蛋白水平、D二聚體水平、胰島素水平對其進行綜合評價和分析,並採取對應手段進行干預,將有效降低臨床中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付曉傑,王璐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臨床檢驗探討[J].糖尿病新世界2016 (4) :123-125

[2]姚雪糖尿病及其並發症的臨床檢驗分析[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6 , 1 (13) :72

[3]李高蘭,楊桂芝淺析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的臨床檢驗意義[J].臨床心身疾病雜誌2016 , 22 (1) :26-27

喜歡內容的朋友,轉發點贊後。可私信糖糖老師,提供控糖指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營養師糖糖 的精彩文章:

雖然都是血糖高,但空腹和餐後血糖高的用藥策略卻各不相同!
吃梨不削皮,能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還有個作用你應該沒想到……

TAG:營養師糖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