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大胖子+小短腿+暴力狂,這竟然是天鵝?

大胖子+小短腿+暴力狂,這竟然是天鵝?

和紅嘴藍鵲一起看鳥時,我有時喜歡惡趣味地把天鵝叫作「大鴨子」,因為在分類上,它們是雁形目鴨科(Anatidae)里最大的成員,確確實實是大鴨子。鴨科下的一百五十多種鳥中,有鴨有鵝,然而只有天鵝屬(Cygnus)才是真正的「天鵝」。

你知道為啥天鵝在陸地上走起路來搖搖晃晃顯得笨拙嘛?

——因為腿短,腳也短。

全世界的天鵝

全世界現存的天鵝一共有6種,除了黑天鵝都是白天鵝或以白色為主的天鵝。天鵝雌雄相似,長頸、短腿、腳有蹼。

黑天鵝

Cygnus atratus

Black Swan

黑天鵝是所有天鵝里唯一一種幾乎全黑的天鵝。曾經舊大陸的人因為見識少,以為天鵝都是白的,結果見到土生土長在澳洲的黑天鵝後大吃一驚。「黑天鵝」也因此被引申為能產生重大影響的意外事件。

這種翼展近2米的大傢伙體重能達到9公斤。儘管這麼重,它們也能飛得很好。作為雁鴨中的一員,黑天鵝每年也有一個月(一般是夏末)集中換羽的階段,這一個月它全身的羽毛都會脫落再長新羽毛,因而並不能飛。

作為澳洲的原生種,黑天鵝被當作稀奇的鳥兒引入了世界各地。時間一長,養著養著就跑了的事越來越多,於是中國如今也有不少圈養逃逸後的野生種群了。比如北京圓明園曾經就有一家子,它們還保留著在南半球時的生活節律——在北半球的冬天繁殖,全靠圓明園給這家黑天鵝的棲息水域灌水(讓湖水保持流動)才使得它們順利繁殖。

紐西蘭的黑天鵝,展開翅膀時可見白色飛羽 | 攝:鷹之舞

紐西蘭曾經是有黑天鵝的,跟現存的不是一個亞種,可惜很早就滅絕了。現在我們在紐西蘭看到的黑天鵝絕大多數都是19世紀60年代從澳洲引入的,少數則是自己從澳洲飛過來的。

疣鼻天鵝

Cygnus olor

Mute Swan

疣鼻天鵝又叫「啞聲天鵝」,來自它的英文名Mute Swan。得名mute(靜音)並不是因為它們真的「啞」,而是因為它的叫聲比其它天鵝小得多。它們叫聲沙啞,不容易被聽見,不過它們有獨屬於它們的聲音——拍打翅膀的聲音。它們拍打翅膀的節奏很容易識別,聲音能傳播1~2公里,是鳥群的一種交流方式。

疣鼻天鵝拍打翅膀(飛過)的聲音 | Joost van Bruggen / goo.gl/bDz6Ek,CC BY-NC-ND 4.0

疣鼻天鵝的領域性極強,最廣為人知的一點就是它強悍的戰鬥力。英國劍橋康河上打翻過往船隻干翻行人的著名網紅就是一隻疣鼻天鵝,而它攻擊人類的主要原因是人們出現在了它的巢附近、在繁殖季專屬於它的領地範圍里。因此,繁殖季時遠離天鵝是最明智的行為。

英國劍橋康河上襲擊遊客的雄性疣鼻天鵝 | goo.gl/Zbr19f

法律規定,英國所有未被標記的野生疣鼻天鵝都為女王所有,任何人都不能傷害它們。每年7月的第三個星期是英國的「Swan Upping」,這一周人們對泰晤士河的疣鼻天鵝進行鳥口普查,同時檢查鳥寶寶們的健康狀況。

疣鼻天鵝帶寶寶 | 繪:鷹之舞

大天鵝

Cygnus cygnus

Whooper Swan

瑞典一個保護區里的大天鵝 | 攝:鷹之舞

大天鵝是中國最常見的天鵝之一。它的種加詞和屬名一樣都是cygnus,正是這個屬的模式種。和大天鵝長得像名字也像的白天鵝是「小天鵝」,稍後會提到它們的區別。

大天鵝在亞歐大陸較常見且分布很廣,在中國既繁殖也越冬。它們集群遷徙,可一同飛越幾千公里的距離。

小天鵝

Cygnus columbianus

Tundra Swan

小天鵝 | Maga-chan / goo.gl/kKdJmy, CC BY-SA 2.5

小天鵝可不是別的天鵝的寶寶,而是一個獨立的物種。它和大天鵝長得很像,且都在中國有分布。小天鵝比大天鵝小(這不是一句廢話),脖子略短且沒大天鵝那麼彎;嘴雖然都是前黑後黃,我們仍舊可以依據黃黑顏色比例迅速區分兩者:小天鵝黑色比例比大天鵝大。聽起來可能有點玄幻,不過多看一看就會對這個比例判定有概念了。

雪中小天鵝 | 攝:鷹之舞

雖然距離我和紅嘴藍鵲的初識已經過去好多好多年了,不過我依稀還記得他最初帶我觀鳥,我第一次見到的天鵝就是小天鵝。在那之前,我對美麗優雅的白天鵝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安徒生的童話《醜小鴨》和《野天鵝》了。小時候讀《野天鵝》時我就想,一個把人變成天鵝的詛咒,應當是挺美的魔法了。

黑頸天鵝

Cygnus melanocorypha

Black-necked Swan

黑頸天鵝和寶寶 | Christoph Str?ssler / goo.gl/PqT76C, CC BY-SA2.0

黑頸天鵝是南美本土最大的水鳥,卻是天鵝里最小的一種。這種天鵝很好認:身上白,頭頸黑。儘管是天鵝里最小的,黑頸天鵝的飛行速度卻一點兒都不慢,可達80公里每小時。

在一個繁殖季里,黑頸天鵝可以撫養多達3窩寶寶(天鵝一般是一個繁殖季生養一窩)。同其它天鵝一樣,黑頸天鵝也會把寶寶背到背上照料。

2004年,智利一條河旁的木漿廠排放的廢液毒死了這條河裡的無數生物,同時將一個五千隻黑頸天鵝的種群減少到了次年的4隻。這並不是這家木漿廠的唯一一次罪行,可惜的是當地政府因為經濟利益並不理會當地人民的投訴。

黑嘴天鵝

Cygnus buccinator

Trumpeter Swan

黑嘴天鵝 | Mick Thompson / goo.gl/mS57v9, CC BY-NC 2.0

黑嘴天鵝是北美本土鳥類中最重的,也是6種天鵝里最大的(即雁鴨類里最大的),翼展可長達3米(跟皇信天翁差不多哦)。

黑嘴天鵝的公鳥比母鳥大,已知的最大的公鳥體長達1.83米(比紅嘴藍鵲還長),體重高達17.2公斤(我們的荷蘭豬「麥芽」是一隻小母豬,體重還不到一公斤,這隻天鵝的體重差不多等於18隻麥芽)。

黑嘴天鵝曾一度被認為瀕臨滅絕,因為1933年人們已知的種群只有不到70隻了。好在二十年後人們找到了另一個幾千隻的種群,於是接下來的種群重建就容易了很多,而如今已經有四萬多隻個體了。

第7種「天鵝」

Coscoroba coscoroba

Coscoroba Swan

還有一種叫「天鵝」卻不是天鵝的鳥:扁嘴天鵝。你注意到了嘛?它並不是天鵝屬(Cygnus)的,所以儘管它名字里有天鵝(中文名和英文名都叫天鵝),它也不是真正的「天鵝」。雖然它長得挺像個家鴨或者家鵝,不過它確實是同它們不一樣的野鳥。

扁嘴天鵝 | Spencer Wright / goo.gl/9hkyHn, CC BY-SA 2.5

向左滑動圖片看家鴨和家鵝的圖片,你能找出不同嗎?

扁嘴天鵝是南美的鳥,比前面6種天鵝都小,不過也有差不多1米的體長,還是挺大的水鳥了。它的羽毛不全是白的,翅膀尖尖有一點黑色,飛起來時才能明顯看到。

扁嘴天鵝和真正的天鵝長相和習性都有些差別。最明顯的區別就是它的扁嘴,比起鵝的嘴更像是鴨的嘴。另外稍加註意就可以發現,天鵝的嘴到眼睛之間是裸露無毛的,而扁嘴天鵝的嘴基是覆蓋著羽毛的。此外,天鵝會把寶寶背到背上(太萌了),扁嘴天鵝則不會這麼做。

疣鼻天鵝背著寶寶。寶寶太多了,背上的位置不夠搶呀。

忠貞愛情的象徵?

這大概是我們最關心的一個問題:天鵝對愛情真的從一而終嗎?

在民間傳言里,堅守一夫一妻的天鵝會為死去的伴侶守節甚至殉情,所以天鵝被看作忠貞愛情的象徵。

雖然守節和殉情只是人們一廂情願的幻想,不過大多數天鵝確實是一夫一妻制的。天鵝夫妻關係可以親密到即使在非繁殖期也會在一起活動,而他們的專一相伴通常會維持到直到一方死去,此後活著的一方才會再尋覓新的伴侶。自然,也有少數天鵝時常更換伴侶(尤其是當對方生育能力出現問題時),也有出軌,甚至還有一夫多妻的家庭。

一對兒黑天鵝帶著他們的寶寶們 | 攝:鷹之舞

成對兒的黑天鵝里有約四分之一是同性夫妻,這其中夫夫關係佔比大。他們的同性關係通常並不能維持一生忠貞,往往會在鳥生中尋找異性伴侶(一般都是臨時的),以便擁有自己的後代。比如已逝的紐西蘭網紅公鵝Thomas相戀幾十年的老公,一隻叫Henry的黑天鵝公鳥,就在這段關係里出軌了一隻黑天鵝母鳥,並生下了很多寶寶。

撰文:鷹之舞

編輯:朱雷(紅嘴藍鵲)

創意編輯:Frances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

鳥生(ID:birdslife)

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果殼 的精彩文章:

2018年諾貝爾醫學獎頒布!在癌症面前鬆開免疫系統的「剎車」
果殼年度最重磅活動來襲!一場「科技與博物」的異想狂歡

TAG:果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