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管教孩子,父母必看的一本育兒書

管教孩子,父母必看的一本育兒書

人們常說,糟糕的2歲,可怕的3歲。其實3歲才是孩子進入「可怕時期」的開始。確切說3-6歲的孩子,都有些「可怕」。

他們執拗、愛抵觸、總想做自己但又無法脫離大人的監管、精力旺盛、脾氣醜陋…很多父母在孩子進入3歲後,說話的音量提高了一個分貝。每天靠吼才能讓孩子消停,或聽話。

然而吼完後,又常常對自己粗暴的行為懊惱不已。可不吼孩子不聽,吼又傷害了親子關係,管教成了父母的世紀難題。


管教孩子,父母必看的一本育兒書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在譴責或批評一個人的行為之前,要先穿上他的鞋走一英里。當你能夠進人你的孩子的內心世界(並且穿著他的小鞋走路)時,他的行為可能就開始講得通了。」

這是尼爾森《3-6歲孩子的正面管教》書中的格言。

按照尼爾森的說法,應該絕大多數時候,父母的吼都出於自己不夠了解孩子,是誤解所致,孩子並沒有錯。可能你聽了會大跌眼鏡,覺得不可思議。

事實上,不管是尼爾森書中提到的案列,還是我個人在養育女兒過程中的切身體會,都證明了尼爾森說的是正確的。


管教孩子,父母必看的一本育兒書


除此之外,尼爾森在書中提到的很多理念,我都非常認同,並且在實踐中也有不錯的收穫。

所以今天,想把這本《3-6歲孩子的正面管教》分享給大家,讓更多的父母們能從管教的泥潭中,有所解脫。



管教法一:和善與堅定


知道《正面管教》這本書是源於《挑戰吧,孩子》,如果說《挑戰吧,孩子》是理論基礎,那麼《正面管教》就是實踐步驟。兩本書都基於一個理念,即個體心理學家阿德勒的「每個人都有得到尊嚴和尊重的平等權利。」

所以,正面管教的管教核心理念是:和善與堅定。即對孩子不批評、不懲罰、不羞辱、不說教、以尊重孩子尊重自己為前提,和善的堅持原則和底線。

簡單的一句話,父母若真要實踐起來,不容易。好比,一個孩子用剛玩了太空沙的手吃葡萄,不管你用任何話,告訴她要洗手了才能吃。孩子就是當作沒聽見,繼續撕葡萄吃。若用「和善與堅定」來管教,父母首先得忍住不批評,不處罰,用和善的態度堅持讓孩子洗了手再吃。


管教孩子,父母必看的一本育兒書


還有在超市裡滿地打滾要買玩具的小孩。父母既不能用斥責的語氣,告訴孩子不能買,又不能順遂了孩子的意。

和善與堅定並行,考驗的是父母的耐心和堅持。這個方法,不但減少與孩子間的衝突,還給了孩子犯錯誤時的尊重。

就如書中所說,父母要贏得孩子,而非贏了孩子。「贏了」是大人用控制、懲罰的手 段戰勝孩子。「贏得」則是大人維護孩子尊嚴,以尊重孩子的態度對待,相信孩子有能力與大人合作並貢獻他們一份力量。



管教法二:滿足孩子4種基本需求


《正面管教》告訴我們,「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所有人的首要行為都是歸屬感和價值感。當孩子無法體驗這些情感並喪失信心時,他們會為自己選擇四個不恰當或者錯誤的行為目的:

1、尋求過度關注;

2、尋求權力;

3、報復;

4、自暴自棄。

前段時間我寫過一篇《沒有成就感的孩子,才最愛無理取鬧》,實質上表達的是,孩子因為父母事事代勞,愛護過度,造成孩子無法從生活中感受自己的歸屬感和價值感。所以他才用哭、鬧尋求關注,以此獲得歸屬感和價值感。


管教孩子,父母必看的一本育兒書


而另一種,即需求權利的孩子,他們通常是因為被過度控制、懲罰造成。懲罰和過度控制正好是《正面管教》的對立面。所謂用不尊重孩子的方式贏了孩子。

尼爾森說,懲罰更像是與孩子間的一種權力之爭遊戲。大人贏了孩子,孩子再以其他方式贏了大人。

舉個例子。孩子正在踩泥坑裡的水,你看到了說「不許在泥坑裡踩,鞋子會弄髒的」。孩子不聽繼續踩,結果摔了個跟頭,連衣服帶褲全身濕了,這時你狠狠的朝孩子屁股上啪啪幾下,強行要把他拖走。可孩子並沒有玩夠,掙扎著要繼續玩。你用儘力氣將孩子弄到房間,準備換衣服時,孩子轉身跑回了泥坑繼續玩。


管教孩子,父母必看的一本育兒書


看似是孩子無理取鬧,其實就是一場孩子與大人之間的權利之爭:你不給我玩,我偏要玩。

如果用《正面管教》里的方法:

1. 讓孩子幫忙。「寶貝,我需要你的幫助,能請你幫我去收下陽台的衣服嗎?」提供幫助的機會對於一個正在尋求權利的孩子來說,一般都有吸引力,這給了她一個表現的機會。

2. 提供有限制的選擇。「寶貝,你想穿雨鞋再去玩踩水坑,還是把鞋子脫鞋去玩踩水坑?」讓孩子在你認為比較好的方式里做選擇,孩子也會很容易合作。



管教法三:理解孩子


如前所說,大人很多時候的吼叫,都源於自己不夠理解孩子。

有個泰國短片,媽媽接孩子放學,看到孩子滿身臟泥出來,媽媽第一反應是很生氣,責怪他們淘氣不乖。事實上,如果媽媽耐心冷靜一點,就會看到孩子另一面。孩子是去幫助一個花匠爺爺搬爛泥里的花盆。

前年國慶小姑子帶著外甥女回來玩,晚飯時候,她一直躲在房間裡面做手工,小姑子來回叫喚了幾次,讓她出來吃飯,外甥女都無動於衷,一直低頭默默地在剪手上的東西。惱火之下,小姑子就吼了幾句,大意是說她吃飯的時候還在玩。


管教孩子,父母必看的一本育兒書


後來我問她,在做一個什麼手工?外甥女說,明天是我爸爸的生日,我要把這朵手工花送給我的爸爸。聽完後,我瞬間覺得心裡暖暖的。本是一片心意,卻被大人誤以為貪玩,以此遭受謾罵。很多時候,確實是大人忽略了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

所以說,並非孩子不好管,是大人沒能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去觀察他們「不聽話的行為」。

當然,文章說的幾個方法,只是《3-6歲孩子的正面管教》一書中的冰山一角。裡面還有很多的實例和方法。積極暫停、有效溝通、能交給孩子技能的管教、鼓勵、如何與孩子有效合作等等。

如果你的孩子正好在3-6歲,那麼這本尼爾森的《正面管教》很適合你。



十分媽媽:一個有溫度的親子育兒公眾平台,在這裡,為你分享提升媽媽寶寶幸福指數的一切好文。

微信公眾號:shifenmama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分媽媽 的精彩文章:

批評幾句就要離家出走,是孩子太脆弱嗎?
發現孩子有這5種表現,恭喜你擁有了一個情商高的小孩

TAG:十分媽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