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手機輻射與癌症有關嗎?美國曆時20年給出建議,請愛護自己的生命

手機輻射與癌症有關嗎?美國曆時20年給出建議,請愛護自己的生命

近五年來,智能手機走進我們生活,幾乎成了每一個人生活的標配,甚至人手數部都不足為奇。隨之產生的,是網路上充斥著的大量有關手機輻射與癌症相關聯的信息,但又每每被權威媒體斥之為「謠言」。那麼,手機輻射與癌症究竟有無關聯?近日,一項由美國研究人員主導、歷時20餘年、規模最大且成本最高的研究給出了真正的答案…

過去幾十年來,健康專家一直在努力試圖確定手機是否會導致癌症的產生。最近,美國國家毒理學計劃(NTP)正式公布了一份世界上規模最大、成本最高的相關實驗最終結果,表明來自某些類型手機產生的無線電波可能會增加雄性大鼠患腫瘤的風險。

該研究起源於柯林頓政府(任期1993-2001年),耗資3000萬美元,實驗涉及約3000隻嚙齒動物。研究人員將大鼠和小鼠暴露於高水平的射頻輻射之下,每天9小時共持續兩年時間。結果表明,5%至7%的雄性大鼠心臟中出現了惡性神經鞘瘤(一種神經腫瘤),而2%至3%的雄性大鼠體內出現惡性神經膠質瘤。惡性神經膠質瘤是一種致命的腦癌,而對照組中卻沒有嚙齒動物發生這些病症。

研究人員表示,無線電頻率輻射與雄性大鼠腫瘤之間的聯繫是真實存在的,手機使用與心臟神經鞘瘤以及腦腫瘤之間存在必然的聯繫。

不過,老鼠對輻射的暴露並不完全可與人類手機用戶相比。在研究中,老鼠全身都接受了射頻輻射,而我們使用手機時大部分暴露在手機附近的特定局部組織(面部)中,同時研究中的輻射暴露水平和持續時間也大於人類經受的正常水平。

20世紀90年代首次設計實驗時,研究人員將大鼠暴露於900兆赫茲(Hz)的輻射下,這是第二代手機的典型輻射特徵。然而現在,手機進入了4G時代,5G手機更有望2020年左右首發,如今的手機輻射頻率更高,顯然實驗所用的輻射頻率已經過時,不再符合目前的狀況。

美國科學家也坦誠地說道,「目前的挑戰是如何推進實驗,使實驗量足夠大且易於控制並縮短試驗周期,可以追上快速發展的電子設備的步伐。」

目前,毒理學機構正在建造一種較小型的輻射暴露室,使其能夠在幾周或幾個月而不是幾年內評估實驗結果。未來的研究將重點放在射頻輻射潛在影響的可測量物理標誌或生物標誌物上,包括DNA損傷,這種影響可以比癌症更快地被探測並發現到。

科學家認為,鑒於如今數十億人日日夜夜以手機為伴,即使是癌症風險的小幅上升也會產生廣泛的影響。目前唯一的建議就是在長時間的通話中儘可能使用耳機或其他方式來「增加手機與身體之間的距離。」

關愛生命,遠離手機,你能做到嗎?

參考文獻:Cell Phone Radio Frequency Radiation,National Toxicology Progra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科學大觀 的精彩文章:

我國攻克聲懸浮起泡技術!核材料開採或更上一層樓,具有深遠意義
我國攻克「聲懸浮」起泡技術!或推動稀土提取技術發展,意義深遠

TAG:環球科學大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