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林夕:每人心中該有一把花錢的尺

林夕:每人心中該有一把花錢的尺

每個人心中該有一把尺,用來量度消費,在付鈔時衡量一下,不光是值與不值,是算一下機會成本。

例如,從個人小愛好,可以用錢買來的小確幸出發:喜歡喝普洱茶,又喝得講究的,會把價錢還原成一磚磚普洱茶餅;每次想買一些其實並不特別喜歡,沒有必要買的東西,都可以拿出這把尺,一量度,啊,這又不見了六分之一餅普洱了。

在內地吃名牌雪糕很貴,人民幣三十多元一小球。有次三個人逛著逛著,有個人忽然興起,想吃雪糕,這樣一吃,每個人吃了三球,始作俑者很大方請客,結果差不多三百元埋單。我明明記得,他之前看上過一個小巧精緻的紫砂茶壺,算不上什麼上品,但確實喜歡,可又怕茶壺會摔爛,猶猶豫豫之間,說再考慮考慮。

沒錯,茶壺會爛,可是雪糕融化得更快,爛在肚裡更迅速,停留在舌尖上的快慰,怕更是一瞬間也夠不上。當然各人有各人所好,有人願意花一千元買幾分鐘的口腹之慾,有人只捨得把錢用在不那麼快腐朽之實物上,每人的尺不一樣。

這個請吃雪糕的善長,當時如果量度一下,可能就要求各付各的,甚至放棄忽然想吃雪糕的念頭。另一個可能性是財都破了,事後才用尺一度,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把那茶壺也買下來,無端吃掉了三百塊,也不差那會摔破的三百元了。

以前曾經迷上一種琉金金魚,又長又寬的尾巴散開來像一把扇,美麗得很;可是魚命比茶壺壽命更無常,一直不敢輕易出手。可是一路把錢花得零零碎碎、無無謂謂的,常常就會感嘆,哦,又無端端損失了半條魚尾了。

後來愛上收集日本人的高複製古畫,更愛動用這把尺去量度一切必需的、不必要的消費。每個月的電費,又耗掉了半呎《富春山居圖》;買了本磚頭似的書,原來不大好看,怕也不會看完,這樣又損失了半呎《韓熙載夜宴圖》。

心中常懷這把尺,其實也不為節儉,精打細算到這地步,儲回來的彈藥,相比起浪費掉的精力心神,更不划算。這把尺,最終不過是量度出每個時期不同的喜好、不同的價值觀;還有最重要的,彈藥就像生命時間,如果當初沒有糊裡糊塗地亂花,集腋成裘,夢想可能早就圓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藝讀庫 的精彩文章:

畢淑敏:旅行是一味草藥
米蘭·昆德拉:活著,是為了愛

TAG:文藝讀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