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隋文帝楊堅作為開國帝王,赫赫功績,卻沒有稱為隋太祖

隋文帝楊堅作為開國帝王,赫赫功績,卻沒有稱為隋太祖

原標題:隋文帝楊堅作為開國帝王,赫赫功績,卻沒有稱為隋太祖



隋文帝楊堅(公元541年7月21日-公元604年8月13日),隋朝開國皇帝。漢族,弘農郡華陰(今陝西省華陰市)人,漢太尉楊震十四世孫。

楊堅親自經歷過宗室權臣專國的現象,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他廢除了以前的九品中正制,發明了科舉這種選官制度。科舉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權貴朝廷專權現象,也使很多有才能的人有機會實現抱負。


公元584年,楊堅命宇文愷率眾開漕渠,修建大運河。和著名的軍事建築長城相比,惠民工程大運河的作用顯然要大得多得多。正是由於修建了大運河,才使得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得以連接起來,交通的方便,文化的交流,商業的發展,都使得隋朝的發展越來越好。


隋朝從建立之初的開皇一年全國總人口400多萬戶,到隋煬帝楊廣繼位時已經有接進900萬戶,這個數字放在有著開元盛世的唐朝,那也是到了唐玄宗時期才能匹及的。


從人口的快速增長來看,隋文帝的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後人也把隋文帝時期稱作「開皇之治」。

他也是一位很有作為的皇帝,隋朝雖然和秦朝一樣存在時間很短,但他和秦朝一樣,都結束了之前的動亂時代,楊堅廟號高祖,謚號文皇帝。


那隋文帝楊堅為什麼不稱作隋太祖呢?



太祖、太宗、高祖、高宗等是廟號,而文帝、武帝、宣帝等是謚號,楊堅謚號為文,所以為隋文帝。而楊堅的廟號是高祖,所以又是隋高祖。


而廟號的使用是祖有功而宗有德,而祖的用法是建立基業為太祖,功高的為高祖。所以楊堅是隋高祖,而非隋太祖。開國皇帝比如還有唐朝的唐高祖李淵、宋太祖趙匡胤、明太祖朱元璋,這些都是廟號。

皇帝,特別是秦朝以後的皇帝,一般都具有廟號、年號、謚號,有的還有各種封號!在秦始皇統一天下後,他認為謚號,是一種後人對前人,子對父,臣對君的評價,是一種僭越,不合綱常倫理,是對死者的不尊敬,所以下令廢除了給人取謚號這一慣例!直到漢朝以後,漢武帝又恢復了這一慣例!所以一個皇帝,他一般是既有謚號又有廟號的!


謚號是指一個人死了只後,後人根據他一生的所作所為,給予一個適當的評價,通常簡稱為一個字或2個字,謚號不一定是帝王的特有專屬!一般士大夫或者高官,都會有。廟號是皇帝特有的!廟號就比如高祖啊,太宗啊等等```


那沒什麼一般稱呼楊堅為謚號而非廟號呢?



漢朝使用謚號非常嚴謹,不會出現濫用的情況,所以一般都能從謚號看出其人一生的功過是非,常見的有文武景惠宣昭元等,謚號分為褒、貶、平謚。比如文謚就是褒謚。惠就是平謚,沒有大功也沒有大過。而煬就是貶謚。

而廟號在漢朝的用法同樣嚴謹,沒有資格的是不能擁有廟號,整個西漢也只有四位皇帝是得到認可有資格擁有廟號的,分別是劉邦、漢文帝、漢武帝和漢宣帝。


而到隋朝之後,謚號就出現了濫用的情況,新君繼位後,新君就對他的上一任皇帝所平定的都是褒謚,這樣就不能從謚號看出皇帝一生的功過是非。



在這樣的情況下,就使用了廟號,取代了謚號。使用廟號後,皇帝也基本都有廟號,所以隋朝之後多是廟號,比如唐高祖、唐太宗、唐中宗、宋太祖、宋太宗、宋高宗、明太祖等。稱呼皇帝除了廟號、謚號之外,還有一種年號。

而且歷史每一個時期又因為習慣上的不同,會用謚號或者廟號或者年號來稱呼前代君王,這純屬後人的傳統習慣!比如,在漢朝,就習慣上用謚號來稱呼皇帝,劉邦除外·到了唐朝直至元朝,就習慣用廟號稱呼皇帝,到了明清時期,就是謚號和廟號混用了,甚至是用年號來稱呼皇帝的,因為從明朝開始,一般一個皇帝,也就是一朝只用一個年號,不像前代,年號換個不停!這樣一來用年號來稱呼這個皇帝也是比較方便的!


我舉個例子,清朝我們習慣上都用年號來稱呼皇帝


比如康熙皇帝,他也是有廟號、謚號的,還有封號


他的全稱:康熙名"玄燁",廟號"聖祖",謚號"仁皇帝",全稱:"合天弘運 文武睿哲 恭儉寬裕 孝敬誠信 功德大成 仁皇帝"


這裡的全稱,就是他的封號!康熙則是他的年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蒲公英有約 的精彩文章:

朱元璋當上皇帝後秘密尋得此物,並且以王禮厚葬
悲傷十月,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王秀英去世,勿忘國恥

TAG:蒲公英有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