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現代女性都很少戴花,為什麼唐宋時期男子卻要戴花

現代女性都很少戴花,為什麼唐宋時期男子卻要戴花

咸淳五年,正是南宋度宗在位時期,當時京城流傳一句詩謠:「京師禁珠翠,天下盡琉璃」。這本來是玻璃簪釵的流行,以至於京師之中無論男女老少,都在頭上佩戴琉璃簪釵。然而,這句本還喜氣的詩詞,卻越傳越怪異,成為了一句可怕的預言。

原來,「琉璃」與「流離」同音,預示天下大亂,江山易主,百姓流離失所。有識之士認為這是「流離之兆」,果然在度宗駕崩五年之後,宋朝就被蒙古人滅了。

這個故事,往往用來說明在南宋時,男子具有戴花的習俗。即使不戴鮮花,連假花也要佩戴,現代女性都很少戴花了,為什麼當時的宋朝男人如此「娘」?這難道就是宋朝積弱的原因,就是外戰外行的表現嗎?

宋朝人確實喜歡戴花,在小說《水滸傳》中可窺一斑。外號「一枝花」蔡慶自不待說,小旋風柴進大官人在進禁苑的時候,就簪花而入。阮小五隻是一個漁民,卻「鬢邊插朵石榴花」。楊雄是個牢頭,讚詞中卻稱他「鬢邊愛插翠芙蓉」。宋江雖然沒有直接戴花,卻說道:頭上盡教添白髮,鬢邊不可無黃菊。

儘管《水滸傳》是明朝人寫的小說,內容不可盡信,然而藝術是源於生活的,宋朝男人戴花是有根有據,這在數之不盡的名人典故和詩詞之中可以看出來。

寇準官至參知政事的時候,還才三十多歲,正是年輕氣盛的時候。有一次他去宮中赴宴,宋真宗特地賜給他一株罕見的異花,並且向群臣說,你們不要嫉妒,「寇準年少,正是戴花吃酒的年歲」。

宋真宗將鮮花賜給臣下,已經成為了籠絡下級,拉近關係的手段。不光寇準有,其他大臣也曾受到過這種恩典。比如在封禪之前,他就任命陳堯叟、馬知節為東京留守和大內都巡檢使。封官之後,君臣三人飲宴,都帶著鮮艷的牡丹。在高興之餘,宋真宗從自己頭上摘下最名貴的牡丹,親自給陳堯叟戴上。

陳堯叟感激涕零,出門之後一陣風吹來,還弄壞了半片花瓣,他連忙讓僕人小心收好,還囑咐道:此乃官家所賜,不可棄之。

宋徽宗自己也愛戴花,史書記載他每次出遊「御裹小帽,簪花,乘馬」,他的隨從都會被賜花佩戴。宋徽宗還規定,御賜的簪花帶回家後,不得給僕從佩戴,違者嚴懲。皇家如此重視戴花,民間百姓更加效仿。當時的男子既可以插一枝花,也可以插滿頭,陸遊在《觀梅至花涇高端叔解元見尋》:

春晴閑過野僧家,邂逅詩人共晚茶。歸見諸公問老子,為言滿帽插梅花。

在韓琦擔任揚州太守時,府中的金纏腰花開了。當地早有傳說,只要金纏腰一開,就有人要拜相,那次一開就是四朵。為了應景,韓琦邀請了王珪、王安石、陳升之一同賞花。在興緻最高的時候,韓琦摘下金纏腰,給自己和另外三人佩戴。最後,這四人都得以拜相,這也是四相簪花的故事,被沈括寫入過《夢溪筆談》。

有人說送人文弱,才會有男子戴花的習俗。其實,這個風俗就是在民風彪悍的唐朝開始的。有史記載,男子戴花最早出現在唐玄宗時期,在春光明媚的一天,有位叫做蘇頲為皇帝作詩,其中一句「飛埃結紅霧,游蓋飄青雲」很得皇帝賞識。於是,唐玄宗親自為他在頭上插上了鮮花。這種習俗一直傳到了晚唐,杜牧在《九日齊山登高 》讚歎: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所以,宋代男人戴花,也不過是一種文化習慣而已,扯不到什麼重文輕武之上,頂多也就是因為宋代更重視文雅之氣,讓他們對戴花極具浪漫氣息的習俗更為熱衷而已。蘇東坡、王安石、司馬光、米芾等等文化大家都樂此不疲。到了元代,男子戴花漸漸稀少,但還是有零星的記載,明朝以後就基本絕跡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珏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他被皇帝點為狀元,口口聲稱要為主盡忠,一句話卻暴露了本性
她的地位本來和慈禧不相上下,一件事讓她徹底屈居人下

TAG:小珏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