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小孩要管,小樹要砍:沒原則的父母,養不出有前途的小孩

小孩要管,小樹要砍:沒原則的父母,養不出有前途的小孩

文/溫暖小武

01

最近,我的朋友圈被一則新聞刷屏了:「家長帶娃瘋搶桔子」。

新聞講的是:

有位王先生開著車,把32噸桔子運往北京銷售,在高速上不慎追尾,駕駛室損毀嚴重,他只好把車拖到附近縣城,低價賤賣桔子,一筐50斤的桔子,只要30元。

因為王先生的腿在車禍中受傷,行動不便,他就讓買家自己上車取貨。沒想到,現場逐漸變得混亂,許多人只拿桔子不給錢。

當時恰逢附近學校放學,很多家長看到有便宜占,立刻領著孩子,衝過來哄搶:

家長扒在車上,賣力地掏桔子,而那些穿校服的小學生就跟在後面,拿著塑料袋猛裝。

王先生看得心酸,哭著哀求:「大伙兒可憐可憐我,別搶了。」可家長們忙於搶貨,毫不理睬。最後,他「賣」出了20噸的橘子,價值8萬,但他只收到9000元。

這件事被拍成視頻傳上網,網友義憤填膺,紛紛詰問:「這些家長是缺錢,還是缺德?」「家長這麼亂來,不怕把孩子培養壞?」

哈佛大學有研究指出:

童年是培養孩子習慣的關鍵期,可以用「潮濕的水泥期」來形容,孩子85%~90%的性格、想法、行為模式,都是在這個階段形成,從此定型。

所以,美國學校給父母的教育手冊里,寫有這樣的話:「別讓我養成壞習慣。年幼的我,需要你幫忙判斷對錯。」

孩子還小,需要你幫他明辨好壞,分清黑白。有了正確引導,他才能變成一個有規則感的人,懂得為人處世的章法,知分寸,不越界,受到別人的尊重。

古人說得好:「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真的愛孩子,就要為他的長遠考慮,而不是像這些搶桔子的家長,為了眼前的蠅頭小利,見義忘利趁火打劫,帶著孩子去學壞。

上樑不正,下樑就會歪。如果父母對規則隨意逾越,肆意踐踏,培養出的孩子,將來就可能讓別人感到無奈,甚至給自己帶來悲哀。

02

知乎上曾有一個問題:「為什麼做家長的一定要有原則?」

一個高贊回答是這麼說的:

家長有原則,孩子做事才會有規則感,知道界限不能逾越,秩序不能破壞。尊重原則,其實就是善待生命,但很多人並不明白。

我有一位鄰居,特別隨性。她經常踩花壇翻護欄,亂穿馬路。為此,她被交警訓過很多次,但積習難改。

每當鄰家院里的葡萄、石榴熟了,她總會帶著孩子,大模大樣跑來摘。別人略有微詞,她就懟道:「我這是幫你!這麼多果子,不吃也會壞。」

鄰居看到她,都極其無語,她卻覺得自己是真性情,活得瀟洒,自由自在。

她的孩子,學著她的樣,也變得橫衝直撞,無理又無賴。

一轉眼,這個孩子長到了12歲,有一天出門玩耍,就再沒回來。他跑到附近的小公園去游泳,然後溺水了。

那座公園,因為要裝修整改,早已把門鎖了起來,並在門口放置了公告。公園裡的施工區域,都設了圍欄,刷了鮮明的警示語。而他溺亡的湖邊,豎著一塊明顯的警告牌:「水深勿近」。

但是,這個男孩硬是翻進了圍牆,鑽進了護欄,跳進了湖水。

和媽媽一樣,他非常任性,對所有警告,毫不在意;對所有規則,毫不理睬。

男孩去世後,他媽媽悔不當初,放聲大哭捶胸頓足:「都是我害的,我害的。」

她哭得痛楚哀切,可惜,既成的事實,已經無法更改。

忽視原則,漠視他人,得到的,是一時痛快;帶來的,卻可能是一世悲哀。

表面上看,沒有規則感的人,可以佔到一時便宜,可是,危險的種子,卻已經在生活里深埋。

如果家長忽視原則,那麼,孩子就可能放肆隨意,給別人帶來麻煩,或給自己招來危害。

今年8月,湖北一名5歲男童在電梯上隨意玩耍,家長並不阻止。結果,男童不小心將手掌卡進扶梯,身受重傷。

而山東泰安的幾個孩子,無視「有電危險」的字樣,跳進噴泉水池,潑水玩鬧,猛拽噴頭,家長站在旁邊也不管,最後,噴泉漏電,一名10歲男孩不幸當場死亡。

真正有利於孩子的愛,不是放縱,而是管束。家長的原則,其實是對孩子安全的保護,而不是對孩子自由的阻礙。

這些原則,就像一道屏障,把不計其數的危險擋在門外,護佑著孩子平安長大。這樣,孩子才有機會,擁有美好前途幸福未來。

比爾蓋茨曾說:「在孩子幼小時,以原則管束他們,是家長的天職,唯此,孩子才能具有自覺意識,知道不能做哪些事。」

讓孩子知道,有些事不要做,這種原則,是一種自覺的嚴謹風範。

而讓孩子知道,有些事必須做,這種原則,是一種自律的端正觀念。

03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

若父母原則端正,這種家庭養出的孩子,必能鶴立於人群中。

而原則會指引行為,行為會養成習慣,習慣會塑造性格,性格會決定命運。

如果父母原則很正,給孩子恰當的調教,孩子將來就會出類拔萃,人見人愛。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很寵女兒,但他原則分明,絕不把孩子慣壞。

他給孩子從小定下做家務的規矩。她們必須擺餐具、洗碗,自己收拾房間,打理床鋪,清理遊戲室,生活瑣事全部要自己干。暑假時,她們還要去餐廳打工賺錢,當收銀員。

奧巴馬說:「給孩子制定清晰的原則,她們就會有責任感,就不至於把自己得到的一切視為理所當然。

奧巴馬還給女兒們定下閱讀的規則,幼年時,便讓她們養成睡前閱讀的習慣,不但要讀童話繪本,而且還要讀科普雜誌和小說。他親自給孩子開書單,逢年過節便帶她們去買書,一次買20本是家常便飯。

奧巴馬也用同樣的原則要求自己:

無論多忙,他每晚一定會讀半小時書,每個假期,他都會制定詳盡的讀書計劃。在聖誕期間,他宅在家中,讀完了多本長篇巨著;暑期外出度假時,他也隨身帶著書,每天閱讀300頁,猛啃文學、歷史、傳記,通學博覽。

在他以身作則的影響下,家庭中形成了潛移默化的愛書氛圍,於是,讀書對女兒們而言,便不是負擔,而是自然而然的習慣。

最終,他的女兒們變得自律而博學,身上沒有半點名媛的浮躁之氣,紈絝之風,極受歡迎。大女兒順利考進了哈佛,小女兒還在上中學,學業成績和綜合能力都是頂尖。

心理學告訴我們:

家庭,是對孩子觀念發展至關重要的基礎環境。孩子尚小,尚未形成自己的思辨方法與邏輯體系,所以,家長教什麼原則,他就學什麼原則。

孩子的順利成長,離不開家長明確堅定的約束、設身處地的參與。家長制定和踐行良好的原則,就是為孩子的未來,添磚加瓦;家長不定規矩,隨意散養,就是為孩子的未來,埋下隱患。

身為家長,我們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變成未來的人才。我們先要用明確的原則,把TA教成一個優秀的人,能管理自己,豐富自己,然後,TA方能成才。

04

心理學上有個「鏡面效應」:別人的舉止,取決於你投射給他的形象

英國教育家斯賓塞,也把孩子比喻為家長的鏡子,能照出家長身上的一切理念。

是啊,家庭是理念的學校,父母是理念的教師。

如果父母富於原則,沉穩淵博,孩子就會彬彬有禮,多才多藝;父母缺乏原則,自私浮躁,孩子就會讓人無奈。

種什麼因,得什麼果,你今天的言談,決定他明天的心態;你今天的行為,決定他明天的成敗。

熊孩子都是家長慣出來的,而好孩子都是家長管出來的。

小孩要管,小樹要砍。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所以,一方面,我們要好好管教自己的孩子,未雨綢繆防微杜漸,給他指導,讓他更懂原則。

另一方面,我們要自己做一個有原則的人,身體力行,讓孩子有樣學樣,變得越來越可愛。言傳加上身教,才能讓孩子,符合你美好的期待。

有原則的父母,才能養出有前途的小孩。你的教育里,藏著孩子的運氣。你的舉止里,藏著孩子的未來。

作者簡介:溫暖小武,富書籤約作者,大學教師和自由翻譯,文靜吃貨宅,浪漫學院派,寫暖心的文,記入心的理,把生活中的足跡,譯成字裡行間的歡喜,願我們與世界,彼此溫柔相待,願我們都溫暖,且有力,簡書、微博、知乎@溫暖小武。

你願意當哪種父母呢?

你想要知道自己的教養方式嗎?

自己的教養方式會對孩子有怎樣的影響?

父母教養方式與勝任感測試

幫你了解自己,更了解孩子

心動不如馬上行動!快來測一測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東方家庭教育 的精彩文章:

怎麼說,孩子才會聽
十一假期,這10部適合孩子的紀錄片也許比旅行更有效

TAG:新東方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