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政府對西方列強唯一打贏的戰爭,為何贏了還割地賠款?(十九)

清政府對西方列強唯一打贏的戰爭,為何贏了還割地賠款?(十九)

原標題:清政府對西方列強唯一打贏的戰爭,為何贏了還割地賠款?(十九)



四、清軍陸路大捷

(一)臨洮敗敵


1885年3月,法軍既解宣光之圍,即以第一旅留守宣光,其餘部隊撤回端雄、河內等地。接著,波里也企圖向興化以西紅河兩岸滇軍發動進攻,進一步改善法軍在北圻西線的態勢,保障主力繼續在東線發展進攻。岑毓英獲此情報,即令覃修綱部(此時約為四千人)嚴守夏和、清波、錦溪等紅河兩岸要點,令雲南農民軍竹春、陶美等部千餘人及越南義軍一部,與滇軍李應珍部共同防守臨洮府以東村落,劉永福則率黑旗軍進駐臨洮。


3月23日,法軍非洲兵千餘人及越南教民一批,由興化渡紅河,進攻臨洮東南的山圍社。在此防守的中越軍民聯合部隊堅守地營,沉著應戰。待敵接近時,槍炮齊鳴,並引發地雷,打退了進攻之敵。法軍連續幾次衝擊,守軍均依託工事,發揮近戰火力,頑強奮戰,斃傷不少敵人,守住了陣地。傍晚,正當法軍進退維谷之時,與劉永福有聯繫的越南義軍在村落四周遍插黑旗,用中國話齊聲喊殺。法軍以為突遭黑旗軍包圍,驚魂落魄,紛紛脫掉軍服,乘夜從附近的河溝泅水,偷偷向越池方向逃竄。守軍沒有發覺,未予追擊。


中越軍民在臨洮附近大敗法軍,斃傷敵軍數百人①,繳獲法軍紅白衣褲、軍帽等千餘件。這是西線戰場上取得的一次較大勝利。這次戰鬥的主要特點,是中越兩國軍民緊密配合,英勇戰鬥。另外,守軍充分利用地形,構築了比較適應當時作戰情況的野戰工事——地營,減煞了敵人的火力優勢,彌補了自己火力不強的弱點,也是這次取勝的一個重要原因。

唐景崧對滇軍構築地營一事,作了相當詳細的記載①,這表明滇軍在這方面有其獨到之處,至少在他看來,如此完善的地營是當時戰爭中的新鮮事物。


「野戰築城工事具有和軍隊同樣悠久的歷史。」「兵力上處於劣勢的軍隊,可藉以成功地抵抗優勢敵人,因而野戰工事能對戰局的結果起重大影響。」②隨著野戰炮兵的大量使用和火炮射速與彈丸威力的加大,僅憑地面工事遠遠不能適應戰爭的需要,從而迫使人們向地下發展,構築既能防護自己、又能攻擊敵人的地下工事。地營的出現和發展,正是戰爭發展的必然產物。在中法戰爭中,滇軍和黑旗軍一直重視這一作戰手段,「紮營之處,兵卒均荷鋤鏟刀鋸之類,掘地鋸木」③,修築基本上相當於今日有被覆的野戰掩體的地營,在各次戰鬥中都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日月晨雲 的精彩文章:

清朝同治年間西北回亂那些事—勝保折翼關中(六)
中國歷史上誰是第一個泰山封禪的帝王

TAG:日月晨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