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望遠鏡技術人才為何難招難留:人才管理機制亟待創新

望遠鏡技術人才為何難招難留:人才管理機制亟待創新


  來源:中國科學報


  近日,有媒體報道了《「中國天眼」10萬年薪難覓駐地科研人才》,引發科學界熱議。


  此後幾天,「科學網」微信公眾號發布了《沒想到,還真有人想去「年薪10萬都招不來人的天眼」》一文。其中透露,已有40餘人參加「中國天眼」新一輪招聘。

  「中國天眼」指的是位於貴州省黔南市平塘縣克度鎮大窩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由於地處偏僻、條件艱苦,項目組最新一輪的招聘結果並不理想。


  最近,經媒體報道,FAST項目開始引發廣泛關注,並且吸引了一些人才前來應聘。然而,FAST基地技術及運維人員缺乏、科研人員不得不身兼數職、「混搭」工作等人才及管理方面的問題仍有待解決。


  「身為駐站科學家,過去一年我既要參與望遠鏡調試,又要搞科研,很多工作不是說不能做,但還是影響到我的科研進度。」FAST項目工程部助理研究員小曾說。


  而在「中國天眼」,目前和小曾有類似經歷的科研人員不在少數。

  望遠鏡項目遭遇用人難題


  據了解,經過兩年的調試和試運行,FAST各項指標均達到甚至超過預期目標,預計將於明年上半年接受國家驗收,並正式對科學家開放。


  FAST正式投用後,獲得的數據量將大幅增長,由每天20TB~80TB增長到500TB左右。數據量激增意味著工作量也成倍增長。


  目前,FAST駐地有各類工作人員20多人。一旦開始24小時觀測,以及隨之而來的維護管理升級,人員缺口將更加明顯。


  「現在現場工作量很大,只能讓大家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中科院國家天文台工程師趙保慶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針對缺人的問題,台里正在通過內部挖潛、培養研究生、社會招聘相結合的方式予以緩解。

  記者了解到,不僅FAST存在人才短缺的問題,已通過驗收的內蒙古中國射電頻譜日像儀(CSRH)、去年剛獲批的新疆110米口徑全向可動射電望遠鏡(QTT),也面臨技術人才短缺的問題。


  不是「招不到人」那麼簡單


  事實上,對於天文望遠鏡等大科學裝置來說,科研及相關技術人員的緊缺問題由來已久。


  特別是大望遠鏡設施,其工作地點多在偏遠偏僻地區,而且往往需要24小時輪班值守,無論從工作條件還是工作要求上都比普通崗位苛刻。


  另一個重要方面,因為地處偏僻等原因,這些大裝置的技術人員的薪資待遇缺乏競爭力,還要面對科研產出低、項目經費少、評定職稱難等共性問題,因而上升空間相對有限。

  薪資問題與未來職業發展的雙重糾葛,使得望遠鏡技術人才難招又難留,因而在引人、用人、留人方面難免遭遇尷尬。


  以國內某個已運行多年的望遠鏡項目為例,其數據處理中心近年來一直處於人才入不敷出的狀態,男性離職率高且不好招的情況尤其突出,十幾個工作人員中只有三四個男性。


  人才管理機制亟待創新


  沒有技術人員校準設備,對數據進行預處理,正常的科研工作就無法展開。

  對於望遠鏡等科學裝置來說,擁有一支構成合理、運行高效的技術管理團隊以保障其科研產出,已成為裝置平穩運行的必然要件。


  「傳統上認為駐地技術人員就是觀測助手、技工鉗工的想法應該改變了,技術人員的春天該來了。」國內某望遠鏡工作人員對《中國科學報》記者說。


  為此,有關專家建議,應儘快完善大科學裝置人事管理辦法和職稱評定方案,合理配備、使用人才,確保望遠鏡等大科學裝置發揮更大的作用。


  「我們的人才基數大,但願意從事天文望遠鏡工作的人不多,關鍵在於如何培養一小部分人的熱愛並讓他們進入到這個領域來。」中科院新疆天文台副台長陳卯蒸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和其他科研領域一樣,天文望遠鏡科研、技術人才的供需變化,背後縱然有種種原因,但是否擁有強烈的興趣無疑是關鍵因素之一。


  國家天文台工作人員米琳瑩從小就是天文學發燒友,畢業後如願從事了天文工作。她曾經裹著兩層軍大衣在寒夜裡露天調試設備。「別人問我苦不苦,我內心是滿足的。」她說。


  陳卯蒸同時提醒,在建的望遠鏡工作量大,需要很多工作人員,但隨著調試完畢實現運行,需要的工作人員將減少。


  因此在進人用人時,要綜合考慮人員的合理流動,以避免出現人才結構失衡的問題。


  中科院國家天文台FAST工程總工程師、FAST調試組組長姜鵬也表示,此前FAST處於調試期,崗位類型、崗位數量不確定性大,但通過近一年的工作積累,人員崗位需要已經逐漸明確,所以FAST啟動了新一輪人才招聘工作。


  「FAST團隊已經是具有很強戰鬥力和豐富經驗的隊伍。」姜鵬說,現在他更希望有持續的研發工作能把隊伍穩定住,讓人才發揮更大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IDG資本首席暢想官劉慈欣:人類向左,人工智慧向右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