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飲食 > 立冬到!最重要的三件事,都在這篇文章里了,送給圈裡所有朋友

立冬到!最重要的三件事,都在這篇文章里了,送給圈裡所有朋友

立即加星標★每天看好文

戊戌年 農曆九月三十

2018 年 11 月 7 日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節氣,中醫學認為,這一節氣的到來是陽氣潛藏,陰氣盛極,草木凋零,蟄蟲伏藏,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來春生機勃發作準備。

大家都做好過冬的準備了嗎?

今天就是立冬了,冬天可算是真正來了!國醫大師健康祝大家:今冬全身暖洋洋,無病無災體健康!

其實,立冬這段時間的養生重點,概括下來就三句話,好記又管用,趕緊來看看是哪三句吧~

第一句

「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立冬後,草木凋零,蟄蟲休眠,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人常說冬至吃餃子,其實立冬這一天,民間也有「立冬,好吃不過餃子」的民諺。

說起立冬餃子,其實有一個歷史典故,相傳東漢名醫張仲景告老還鄉時,在路上見許多百姓由於天冷耳朵都凍壞了,於是在黃河邊支了口大鍋,把羊肉、辣椒和驅寒的藥材放進去熬,然後撈出來切碎,包在像耳朵一樣的麵皮里再下鍋煮,那個形狀和耳朵一樣,包著這些餡料的就是餃子。

所以立冬吃餃子老人們也稱「安耳朵」,更有「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說法。

羊肉餃子好吃,但是對於一些不會包餃子的人來說就犯難了。

所以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個能替代羊肉餃子的葯膳——羊肉湯。相對於需要擀皮、和餡、包、煮的餃子來說,一砂鍋的湯更容易煮,而且湯中還加了補氣血的當歸等藥材,養生效果不在話下!

當歸生薑羊肉湯

【食材】

1 斤羊肉,10 克當歸、10 片生薑

【做法】

當歸、生薑清水洗凈順切大片備用,羊肉剔去筋膜,洗凈切塊,入沸水鍋內焯去血水,撈出晾涼備用。

砂鍋內放入適量清水,將羊肉下入鍋內,再下當歸和薑片,在武火(大火)上燒沸後,打去浮沫,改用文火(小火)燉 1.5 小時至羊肉熟爛為止。取出當歸、薑片,喝湯食肉。

【注意】

這個湯的比例很關鍵,一般以 1 斤羊肉,10 克當歸、10 片生薑的比例製作,吃得少或者多,按照比例增減材料就可以了。

當歸生薑羊肉湯最適合體質虛寒的人群,陰虛火旺者、體內有濕熱者以及皮膚病患者均不適宜,不但起不到養生保健作用,反而會火上澆油。最好能在中醫大夫辨識體質後進行養生。

羅大倫在評價這道當歸生薑羊肉湯的時候說:

羊肉甘溫,冬季溫補最宜。

當歸甘溫、微辛微苦,甘溫宜於溫補,微辛稍具流通性,微苦可以適當潛藏相火。

同時加生薑辛微溫,使羊肉當歸補而不滯。

第二句

「立冬補冬,補嘴空」

古人云:「冬者,天地閉藏,水冰地坼。」立冬意味著冬季的開始,由此「萬物歸避寒冷,糧進倉,菜入窖,動物眠之」。

飲食調養要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的古訓,隨四時氣候的變化而調節飲食。

立冬進補,自古傳承至今。一來立冬後天氣很快轉冷,立冬進補即以各種食物為主,增加體內能量,以此禦寒。二來勞作一年的人們,身體較為疲憊,立冬這天置辦一些美食,可犒賞家人一年來的辛苦,補補身子。

元代忽思慧所著《飲膳正要》曰冬氣寒,宜食黍以熱性治其寒。也就是說,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熱,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以避免維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烏雞、鯽魚,可多飲豆漿、牛奶,多吃蘿蔔、青菜、栗子、花生、豆腐、木耳等。

需要注意的是,我國幅員遼闊,地理環境各異,人們的生活方式不同,同屬冬令,西北地區於東南沿海的氣候條件迥然有別:

冬季的西北地區天氣寒冷,進補宜大溫大熱之品,如牛、羊、狗肉等;

長江以南地區雖已入冬,但氣溫較西北地區要溫和得多,進補應以清補甘溫之味,如雞、鴨、魚類;

地處高原山區,雨量較少且氣候偏燥的地帶,則應以甘潤生津之品的果蔬、冰糖為宜。

除此之外,還要因人而異,因為食有谷肉果菜之分,人有男女老幼之別,體質有虛實寒熱之辯,本著人體生長規律,中醫養生原則,少年重養,中年重調,老年重保,耋耄重延。故「冬令進補」應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清補、溫補、小補、大補,不可盲目「進補」。

需要提醒的是,食補和精神、起居調養要結合起來使用。立冬時節要注意保持心境平靜、情緒安寧外,既要保證充足的睡眠,也要注意保暖,睡前可以熱水泡腳,促進機體陰陽氣的調和。

第三句

養精蓄銳,賴一會兒床防意外

在傳統觀念中「冬」即「終也」,為結束之意。中醫認為,這一節氣的到來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來年春天生機勃發作準備。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在睡覺這件事上,多睡一會、稍微賴一會兒床也是有益的。

其實,立冬日除了食補,還要重調養。我國最早的醫學經典著作《黃帝內經·素問·四季調神大論》中指出:

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以有得,祛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精闢地論述了精神調養、起居調養和飲食調養的方法,並根據自然界的變化引入人體冬季養生的原則,它告訴我們,冬天是天寒地坼、萬木凋零、生機潛伏閉藏的季節,人體的陽氣也隨著自然界的轉化而潛藏於內。因此,冬季養生應順應自然界閉藏之規律,以斂陰護陽為根本。

其中,起居調養強調「無擾乎陽,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也就是說,在寒冷的冬季,不要因擾動陽氣而破壞人體陰陽轉換的生理機能。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

賴床的好處還有一個:預防心腦血管病!在冬季,一天里最艱難的幾分鐘就是起床後的那幾分鐘:

一來,在沒有集中供暖的南方,溫暖的「天堂」和冰冷的「地域」只隔著一床被子的距離,從被窩出來著實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二來,不管在南方還是北方,清晨都是急性心梗、腦梗的多發時刻!據調查,70~80% 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都是在早晨 6~10 點。

臨床觀察發現,清晨是冠心病突發心肌梗死、高血壓等突發中風的多發時刻。其中,最危險的時候,就是我們剛剛睡醒的一剎那!

如果一睡醒就匆匆起床穿衣服,身體從長時間的休息狀態,突然改變體位進入到活動狀態,人體交感神經系統被迅速激活。老年人調節能力差,易發生體位高血壓。再者,經過一晚上的人體處於靜止狀態,血液粘稠度增高,血管阻塞發生幾率大,也有可能會加劇供血不足,引發心腦血管疾病。按中醫來說,剛剛醒來的時候,是陰氣和陽氣轉化的關鍵時刻。

所以說,心臟功能欠佳、有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高血脂的人,簡單一些,年齡在 40 歲以上的人,都要注意,早上醒來之後別馬上起床,賴會兒床,更安全!

立冬了,這三件事、三句話大家千萬記牢!也把文章發給親友,給他們送去一份溫和和提醒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醫大師健康 的精彩文章:

腸息肉、胃息肉、膽息肉、鼻息肉…到底哪個該切,哪個不用管?
人人都有癌細胞!防止它們被激活,關鍵在於…

TAG:國醫大師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