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自嘉道之後為何由盛轉衰?

清朝自嘉道之後為何由盛轉衰?

季我努學社

整理出版中國近代史料,傳播歷史知識

作者:林小靜,復旦大學歷史系還說是研究生,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在談及清朝歷史時,一般認為自嘉慶朝以後,清朝國力逐漸衰微,因而嘉慶、道光兩朝成了清朝由盛世走向衰落的轉折點。其實,清朝自乾隆晚清,便埋下了衰微的種子,只是到了嘉道兩朝完全顯現出來,這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吏治腐敗的出現。乾隆末期,隨著社會承平、經濟繁榮,官場上奢靡貪污腐敗之風極為盛行,最為典型的便是大貪官和珅。雖然嘉慶皇帝即位之初便清算了和珅及其黨羽,但自此清朝的吏治卻日益腐敗,成為清朝衰弱的主要原因。

嘉慶帝

清代進入嘉道時期,官場的病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欺矇之風日盛,尤其表現為地方官欺矇皇帝。我們都知道嘉慶時期民間發生了好幾次聲勢浩大的起義,白蓮教起義、天理教起義的背後是苛捐雜稅的增加、百姓生活的困苦,但地方官在上報時,卻往往卻此避之不談,洪亮吉對這種行為深惡痛絕,曾說道:「州縣以蒙道府,道府以蒙督撫,督撫以蒙皇上。」在鎮壓叛亂的過程中,地方官為了邀功,往往謊報軍情,殺敵以少報多,以敗報勝。儘管嘉慶帝曾多次鼓勵地方官員說實話,但卻於事無補。其次便是官官相互,彼此結黨營私,甚至敢與皇權對抗。許多地方官員往往互相包庇,貪污受賄、隱匿財產,並私自徵收名目繁多的稅,但在上交朝廷時卻經常稱財政收入不多。此外,朝廷在查辦犯法官員時,官員間互相通報,並隱瞞事實,泄密之風盛行。再次,凡是皇帝下令要處理的案子,地方官卻以各種理由推諉,案件堆積成山,短期內難以解決。

道光皇帝喜溢秋庭圖

吏治的腐敗不僅伴隨著軍隊戰鬥力的下降和社會階段矛盾的日益深化,同時也讓官僚隊伍素質整體下降,許多真正有才能、有品德的人被打壓。據不完全統計,嘉道時期因直言進諫而被革職、流放充軍和殺害的官員達到450多人,這些人被打壓的原因多種多樣。有的因為個性鮮明招致不滿,於是被羅織罪名入獄;有的因直言遭禍;有的因秉公辦事得罪了不少人,因而被陷害。這些有才有德的官越來越少,而圓通浮滑、八面玲瓏的官員卻不斷湧現,這些人成了嘉道年間吏治腐敗的毒瘤。對此,嘉慶初年的文官洪亮吉曾不無感慨道:「人才至今日銷磨殆盡矣。以模稜為曉事,以軟弱為良圖,以鑽營為取進之階,以苟且為服官之計。」

清朝疆域

嘉道之前,吏治清明,人們安居樂業,國家繁榮富強。自乾隆中期後顯現出來的吏治腐敗顯現在嘉道時期不僅沒有得到遏制,反而日漸嚴重,官僚統治階層的貪污腐敗滋生了社會的不安定因素,激化了階級矛盾,導致國力衰微。

參考文獻:

1.郝家龍、姜恆:《從「康乾盛世」到「嘉道中衰」談吏治》,《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1年13卷第11期。

2.張國驥:《清嘉道時期的吏治危機》,《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4年33卷第2期。

3.張國驥:《清嘉道時期的人才危機》,《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19卷第3期。

華 興 春 秋

小編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趙培文 楊培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學社 的精彩文章:

「成化無大件」, 為何明成化鬥彩如此受人追捧?
明代三大才子之一的徐渭,他的作品對後世的影響有多大?

TAG:季我努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