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杜達耶夫不死,車臣不可能臣服」,俄軍是如何幹掉杜達耶夫的?

「杜達耶夫不死,車臣不可能臣服」,俄軍是如何幹掉杜達耶夫的?

車臣,俄羅斯轄下的自治國之一,曾經反抗俄羅斯統治最嚴重的地區,兩次車臣戰爭令世界震驚,如今卻成了最順從俄羅斯的自治國,而這一切的改變都因為一個人的死亡——杜達耶夫。

杜達耶夫,車臣前總統,車臣獨立事件的發起者,車臣戰爭的源頭人物。

杜達耶夫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車臣人,因為二戰時的表現,車臣被蘇聯宣判「集體叛國」,整個民族被流放,去了中亞、西伯利亞等荒涼之地。

杜達耶夫跟隨父母去往哈薩克時只有7歲,許多車臣人死在了路上,也給幼小的杜達耶夫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長大之後,杜達耶夫參軍服役,期間表現優秀,從一名普通士兵做到了愛沙尼亞駐軍總司令。

也正因為位高權重,杜達耶夫對俄軍的戰術非常了解,這也是為何第一次車臣戰爭中俄軍傷亡慘重的原因之一,一個熟悉你的一切行動的敵人太可怕了。

在車臣戰爭中,俄軍除了在打地面戰,背後的信息戰也在悄然運轉,曾多次探測出車臣高層的手機信號,進而發射導彈實行「斬首計劃」。

杜達耶夫很小心,每次打開手機通話的時間都非常短,導致俄軍始終探測不出他的具體位置。然而凡事總有例外的時候,1996年4月22日,杜達耶夫通話的時間長了一點,被俄軍探測到了準確坐標,隨後兩枚反輻射導彈就炸毀了杜達耶夫所在的小樓,這位車臣之父當場喪命。

杜達耶夫死後不久,第一次車臣戰爭便結束了,失去了杜達耶夫的強大威信,車臣內部出現了分裂。馬斯哈多夫是杜達耶夫的副手,原本應當由他繼承總統之位,但卡德羅夫不服,於是兩派爆發了內部衝突。

普京敏銳地察覺到了車臣內部的矛盾,於是悄悄扶植了卡德羅夫(馬斯哈多夫是杜達耶夫死忠,也是狂熱的反俄分子),擴大車臣內部的裂縫。

第二次車臣戰爭與其說是俄羅斯與車臣之間的戰鬥,不如說是卡德羅夫與馬斯哈多夫之間的鬥爭。以馬斯哈多夫為首的頑固反叛派腹背受敵,最終被徹底消滅,只剩下了順從俄羅斯的卡德羅夫。

成為車臣總統後,卡德羅夫充分發揮了之間的價值,對普京一直是「誓死忠誠」,這也影響到了他的兒子小卡德羅夫。如今,在卡德羅夫父子的推動下,車臣人對俄羅斯的仇恨逐漸被抹除,他們開始崇拜起了普京,也成為俄羅斯最順從的一個共和國。

如果當年杜達耶夫沒有死於導彈襲擊,那麼車臣依然是反對派當道,顯然不可能向臣服俄羅斯,如今的車臣又會是什麼樣呢?

延伸閱讀

如果你穿越回古代,千萬注意別惹這類人,他們殺人無需償命

穆斯林國家中的另類,嫌人口太多搞計劃生育,如今後悔要放開限制

二戰之後,很多國家想當常任理事國,唯獨這個呼聲最高的一點不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根知底 的精彩文章:

常任理事國本無中蘇,這兩國被踢後補入,一個想回歸,一個已放棄
維京海盜建立的三個國家,兩個比沙特還富,一個擁有190萬兵力

TAG:知根知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