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每天糟蹋10噸糧食的蟲群很狂?其實是怕被同類吃掉

每天糟蹋10噸糧食的蟲群很狂?其實是怕被同類吃掉


每天糟蹋10噸糧食的蟲群很狂?其實是怕被同類吃掉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2010年,澳大利亞遭遇近百年來最為嚴重的蝗蟲災害。

其威力令人觸目驚心,僅1公里寬的蝗蟲群每天就能毀掉10噸糧食。

蝗蟲卵子連綿20公里,所覆蓋的土地如同西班牙的國土面積。

每天糟蹋10噸糧食的蟲群很狂?其實是怕被同類吃掉

巨大的蝗蟲群能一夜之間飛越數百公里的區域,移動速度相當快。

數百萬畝農作物被蝗蟲啃食一空,造成農業經濟損失高達20億澳元,實在駭人。


每天糟蹋10噸糧食的蟲群很狂?其實是怕被同類吃掉


事實上,不光是澳大利亞,世界絕大多數國家都發生過不同程度的蝗災。

而在我國,蝗災更是與水災、旱災並列為歷史上三大自然災害。

有史以來,我國蝗災就頻發,受災範圍、受災程度堪稱世界之最。

蝗災爆發之時,莊稼被吃得一乾二淨,糧食顆粒無收,百姓餓殍遍野。


每天糟蹋10噸糧食的蟲群很狂?其實是怕被同類吃掉


不像鼠患那樣是因為食物充足,大量繁殖而泛濫的。

蝗災往往是在食物匱乏的時候,蝗蟲才會聚集在一起四處為害。

小時候去過草叢裡玩的人就知道,零散的蝗蟲穿著綠燦燦的可愛外套,沒什麼危害。

那麼,它們為什麼一到特定時間就化身了土黃色的惡魔殺手?

蝗群釀成災害背後隱藏著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


每天糟蹋10噸糧食的蟲群很狂?其實是怕被同類吃掉


實際上,蝗蟲並非單一物種,隸屬於直翅目、蝗總科的昆蟲。

它的種類繁多,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目前,全世界大約有10000餘種。

而我國是蝗蟲大國擁有700餘種。北方常見的種類有棉蝗、東亞飛蝗、花脛綠紋蝗。

其中,東亞飛蝗是我國歷史上危害最大最廣的種類。

它幾乎遍布我國的每個地區,蝗災則主要集中在河北、山東、河南、江蘇、安徽等省較為低洼的地區。


每天糟蹋10噸糧食的蟲群很狂?其實是怕被同類吃掉

棉蝗:北方乃至於全國體型最大的蝗

每天糟蹋10噸糧食的蟲群很狂?其實是怕被同類吃掉

花脛綠紋蝗:小時候在草叢中追逐而不得的蝗蟲

東亞飛蝗的體長一般3~5厘米,由頭、胸、腹這三部分構成。

它們的身體表面有一層十分堅硬的外殼,撞中疾馳的汽車也照樣安然無恙。

這也難怪每次蝗群移動時,都表現出一副無所畏懼的姿態。

而銳利的嘴巴吃起植物來就像割韭菜的刀子又快又狠。

水稻、小麥、玉米、粟、高粱、蘆葦、狗尾草等只要是綠色的植被,它們都一律不放過。


每天糟蹋10噸糧食的蟲群很狂?其實是怕被同類吃掉


除了拚命吃之外,它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拚命繁殖後代了。

通常而言,東亞飛蝗一年會繁殖兩代,第一代稱為夏蝗,第二代稱為秋蝗。

雌性蝗蟲一生交配次數至少40次以上,交配一次就能產卵多次。

這還不算什麼,即便沒有交配,它也能進行孤雌生殖。

也就是說無需交配也能產卵,卵也照樣進行孵化和正常發育,擁有驚人的繁殖力。

這也是蝗蟲卵能連綿不斷,蝗蟲迅速泛濫的重要基礎。


每天糟蹋10噸糧食的蟲群很狂?其實是怕被同類吃掉


它們會將比自己身體長兩倍的產卵瓣伸入土壤,將卵粒產在土裡。

一隻雌性蝗蟲一生平均能產下400-600枚卵,卵在地下越冬。

等到次年的春天,卵就孵化出蝗蝻。經個把月的時間就能完成四次蛻皮,最終完成翅膀的發育羽化成蟲。

羽化後不到一周的時間內,東亞飛蝗就能進行短距離、小規模的飛行。

一旦等到合適的時機,它們就聚集起來進行大規模遠距離的遷飛。


每天糟蹋10噸糧食的蟲群很狂?其實是怕被同類吃掉


據統計,歷史上最大的蝗群記錄估計有2500億隻蝗蟲,重量達55萬噸。

飛行時聲振數里,遮天蔽曰,太陽為之失色,著實是一道黑雲壓城城欲摧的"奇觀"。

你恐怕很難想像,這樣像鳥群、魚群等群居動物其實也愛獨居。

它們往往在食物匱乏的時候,才會聚集在一起四處為害。


每天糟蹋10噸糧食的蟲群很狂?其實是怕被同類吃掉


一般而言,蝗蟲在獨處時儼然是綠油油的乖乖仔,一聚集便成了土黃色的植物惡魔。

在過去,它們被認為是兩個物種,直到1921年俄羅斯科學家才證明它們是同一物種的兩種形態。

他們將蝗蟲放在一個密閉的空間里,並通過錄像拍攝它們的行為。

當數量20隻時,蝗蟲會朝著各自不同的方向自由飛翔,處在一種無序狀態之中。


每天糟蹋10噸糧食的蟲群很狂?其實是怕被同類吃掉


當蝗蟲數量增加到60隻時,一個很有趣的現象發生了。

蝗蟲開始朝著同一個方向移動,並不斷在打圈。

等到錄影結束後,研究者發現居然少了一隻蝗蟲。

這令大家十分驚訝,蝗蟲採取一致的方向時,究竟發生了什麼?

於是,他們將錄像帶倒回去放,才發現蝗蟲數量增加後互相碰撞。

在這過程中,蝗蟲也一下從溫和的素食者驟變成了兇猛的肉食者。


每天糟蹋10噸糧食的蟲群很狂?其實是怕被同類吃掉


它們之間相互撕咬,最後導致一隻蝗蟲被硬生生地吃掉了。

人們才逐漸發現蝗群整齊有序地往前飛是因為害怕自己被同伴吃掉。

因為它一旦不與其他蝗蟲保持隊形,就會暴露其脆弱的側翼,從而喪失性命。

只有在保持一致的隊形時,蝗蟲才處於較為安全的位置。

這似乎與劉慈欣的黑暗森林法則有異曲同工之妙,只要暴露位置就必死無疑。

說白了,表面上大夥能站在同一戰線,最根本的原因是來自死亡的恐懼:害怕被同伴吃掉。


每天糟蹋10噸糧食的蟲群很狂?其實是怕被同類吃掉


蝗蟲越擁擠,就越容易造成彼此咬食現象。為了保命,大批蝗蟲就像如黑雲般結集飛,你追我趕,像瘋了一樣。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蝗災並不是蝗蟲的本意,而是為了生存的不得已之舉。

有人將它比喻成我們處在一個集會中的陰暗面,當每個人彼此離得很遠,有一定的距離便覺得大夥都還不錯。

但一旦異常擁擠,空間越來越窄小,情緒就會莫名暴躁起來,甚至發生踩踏事件。


每天糟蹋10噸糧食的蟲群很狂?其實是怕被同類吃掉


因此,同樣都是蝗蟲,當它們分散而居,不會造成很大的危害。

而當它們就聚集在一起遷飛,就會四處為害,所到之處片甲不留。

顯然,之所以形成這一獨特現象,主要是因為蝗蟲密度的大小。

如果某一年,一定單位面積內的蝗蟲數量較少,食物充足。它們就會形成散居型,不再遷飛覓食。

而在另一年,一定單位面積內的蝗蟲數量特別多,食物匱乏。它們就會在體內產生特殊的生理反應,產生集群的要求。

畢竟它們取得食物和蛋白質最便捷的方法便是吃掉彼此。


每天糟蹋10噸糧食的蟲群很狂?其實是怕被同類吃掉


那麼問題來了,原本分散各處的蝗蟲究竟是如何聚集到一塊的呢?它們又如何進行聯繫?

關於這個問題,有一種學說認為,隨著蝗蟲密度的增加,個體間身體相互接觸傳遞某種信息,刺激蝗蟲體內黑化誘導素大量增加,使蝗蟲體色由綠變黑。

另一種學說認為,散居型和獨居型這兩種生態型能相互轉變,是因為溫度、濕度等影響。但這些假說一直都沒有確鑿證據。

蝗蟲如何從散居變為群居的內在機制是全世界的科學家力求攻克的關鍵課題。


每天糟蹋10噸糧食的蟲群很狂?其實是怕被同類吃掉


2014年中國科學院動物所康樂院士帶領的科研團隊就破譯了飛蝗的全基因組序列圖譜。

別看飛蝗的個頭小,科學家們經過測序、組裝、注釋等工作,構建了約6.3Gb大小的飛蝗基因組圖譜。

要知道,它是目前為此已測序出的最大動物基因組。其大小約是人類基因組的兩倍多,果蠅基因組大小的30餘倍。


每天糟蹋10噸糧食的蟲群很狂?其實是怕被同類吃掉


通過分析飛蝗基因組信息,研究者發現了多個與脂肪酸代謝相關的基因。

它們能組成了高效的能量供應體系,為飛蝗的遠距離「飛」的能力提供了能量保障。

同時,飛蝗的基因組裡也含有68個編碼糖苷鍵轉移酶的基因,是所有昆蟲中最多的。

這類代謝解毒酶類能夠降解禾本科植物中的特定次生代謝物。它們豐富的存在也可能是飛蝗在飽吃一餐後半小時就消化完畢的原因。


每天糟蹋10噸糧食的蟲群很狂?其實是怕被同類吃掉


更令人歡喜的是,我國科學家還率先發現了群居型和散居型飛蝗之間的轉變奧秘。

這兩種不同習性的飛蝗,腦部基因表達具有顯著差異。比如在神經發育和可塑性調控相關的多個基因呈現不同的甲基化模式。

而且在與激酶、信號轉導蛋白、微管蛋白等系統相關的基因轉錄以及可變剪接情況,也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


每天糟蹋10噸糧食的蟲群很狂?其實是怕被同類吃掉


NPF/NO通路調控飛蝗型變過程中運動可塑性的機理模型

從蝗蟲複雜的基因來看,它的聚集和暴食行為都只是它生存的本性。

儘管這一本性造成了它同人類競爭食物資源的局面,但它依然是生態鏈中的重要一環。

單個蝗蟲只是為上一級的生物鏈提供食物,並不會成為危害作物的元兇。

因而,科學家對蝗蟲的研究,更多是為了找到更好的方法控制它們的數量。


每天糟蹋10噸糧食的蟲群很狂?其實是怕被同類吃掉


畢竟蝗災仍是我國危害農牧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的三大自然災害之一。 中國人和蝗蟲的戰鬥迄今也沒有停止,防治的方法更是數不勝數。

即便如此,還是不能阻止蝗災帶來屍鴻遍野的悲劇。此時有人就會問,為什麼古人不用蝗蟲來充饑呢?

其實他們從唐朝就開始吃了,這還得感謝唐太宗李世民。


每天糟蹋10噸糧食的蟲群很狂?其實是怕被同類吃掉


相傳最早食用蝗蟲的人是唐太宗李世民。當時蝗災嚴重,李世民體恤民情卻深感無奈,便不顧群臣勸阻,在視察時抓起蝗蟲就生吞下去了。

這樣的舉動既深得人心,也使當時的百姓們興起了吃蝗蟲的飲食習慣。

可因為蝗蟲將莊稼啃光了就立馬飛走了,並不會等著你來吃它。

所以,剛鬧蝗災的那兩天饑民還是有吃的的,但蝗蟲飛走後饑民沒了糧食便鬧饑荒,也就只能啃樹皮了。


每天糟蹋10噸糧食的蟲群很狂?其實是怕被同類吃掉


此外,民間還有一種迂腐的思想阻礙著吃蝗蟲的歷史進程。那就是「吃了災蟲,會得罪上天」。

災民害怕觸怒神明,不到萬不得已不敢捕捉驅趕蝗蟲,更別說吃了。這或許也是蝗災鬧得百姓們民不聊生的原因之一。

所幸如今我國的蝗災總能在剛起勢就被消滅掉。因為先進的思想早已刷新了國人對蝗蟲的認識。


每天糟蹋10噸糧食的蟲群很狂?其實是怕被同類吃掉


現在的蝗蟲被認為是富含高蛋白的營養食品,味道不錯,售價還相對高昂。

一旦哪裡有蝗蟲災害,人們就會自發性地去捉蝗蟲。

甚至還有不少人開始養起了蝗蟲,走上發家致富的陽光大道。

除了油炸以外,涼拌蝗蟲、蝦仁熗拌蝗蟲、蒜泥蝗蟲等吃法也在不斷推陳出新。

誰能想到,人類費盡心思鬥爭了千年的蝗災,最後還是餐桌上解決了。

當然,這過程中少不了思想與科技的不斷進步。

參考資料:

我科學家破譯飛蝗基因組圖譜是迄今人類破譯的最大動物基因組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作者:喻思孌 2014年01月17日

蝗蟲為何成災?[J].大自然探索,2009(07):8.

李鋼. 歷史時期中國蝗災記錄特徵及其環境意義集成研究[D].蘭州大學,2008.

陳永林.蝗蟲災害的特點、成因和生態學治理[J].生物學通報,2000(07):1-5.

全國蝗蟲災害可持續治理規劃(2014~2020年)(上)[J].農村實用技術,2015(01):6-8.

昆蟲的營養價值與開發利用 郭亞建 中國食物與營養 2008年0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ME科技故事 的精彩文章:

他偽造文物騙來估值24億的證書,靠抵押貸款登上富豪榜
照片最清晰的未知生物,未解之謎真的無解嗎?

TAG:SME科技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