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氣虛和血虛,怎麼用西醫指標來判斷,說得非常清楚!

氣虛和血虛,怎麼用西醫指標來判斷,說得非常清楚!

人之所有者,血與氣耳。古代的文字,都是高度精鍊概括,一個字,一個詞,都可以延申出很多含義。血,並不單指我們現在所說的血液,而是指代人的整個軀體。人的生物學結構,都依賴於血液的營養,營養就是建築材料。

據估算,成年人體約有60萬億細胞,約有毛細血管1000億條。細胞依賴於血管運輸的血液營養而生存,有這麼多的細胞,相應就需要這麼多的血管來運輸。如果給人的身體下一個定義,可以這麼描述:人體就是生長在營養管道上的,各種功能組織的有序集合體。

古人也清楚這一點,於是將人的軀體,抽象為一個血字。氣,又指代什麼呢?有形為血,為陰,所以常說滋陰養血。無形為氣,為陽。所以常說補氣壯陽。陽氣充足的人,不怕冷,這是能量充足,體溫稍高。

陽氣充足的人,不容易生病,這是能量充足,抵抗力強。人強人欺病,病強病欺人。氣,指代的是能量,是將營養轉化為能量的能力,是新陳代謝的能力。氣足的人,基礎代謝率較高。

氣虛和血虛,怎麼用西醫指標來判斷,說得非常清楚!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氣,雖然指代的是能量,但是人體呼吸的也是氣,空氣的氣,與能量的氣,很容易混淆。其實混淆了,也並不要緊。文乃質之飾,質乃文之本。說穿了,文字只是用來描述修飾本質的,雖然寫字者力求精確,但總有偏差,無法道盡真諦本質。古代人深知這一點,所以佛有不可說,道有非常道,大道無言,開口就錯,文字障,知識障等眾多說法。

呼吸的氣,與能量的氣,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首先都是看不見的,是無形的。其次,兩者相關性非常高。人活一口氣,這說的是能量,但若呼吸之氣沒了,能量很快就沒了。身體生產能量,需要飲、食、氣三要素,不吃飯不喝水,一般人可存活一周,但不呼吸,可能幾分鐘人就沒了。

可見在這三要素中,呼吸之氣,是短板,是決定因素。古人說,氣足不思食,食補不如氣補,都是深知這一道理。古代修行人士,修行不從運動入手,也不從食物入手,而是從呼吸入手。也就是說,呼吸之氣,與能量之氣,緊密相關。現代醫學也發現,生理活動和心理活動之間,重要的橋樑,就是呼吸。這也是為什麼,我在講了很多營養學的知識之後,會花這麼多精力來寫氣。

中醫常見的虛症,有氣虛、血虛和氣血兩虛。如何判斷呢?

可從體形上判斷。胖人氣虛,瘦人血虛。胖要補氣,受要補血。為什麼胖人,是氣虛。胖人之所以發胖,是因為身體內,將營養氣化成能量的速度,小於營養攝入的速度,營養不能良好加工,變成脂肪或一些廢物,存儲在體內,因此是氣虛。典型有單純性肥胖。瘦人之所以瘦,是體內氣化能量充足,營養更多氣化為能量,沒有用來豐滿為細胞結構,組織細胞瘦弱,所以顯瘦。因此是血虛,典型有瘦長的青少年。

上面給的氣虛和血虛,分類標準比較單一,實際情況,往往比這複雜。青少年的身體,相對健康,是氣虛還是血虛,用胖瘦來判斷,是沒有問題的,但到了中年人身上,判斷標準,就不能如此簡單粗暴。

從氣與血的關係看,二者相輔相成。時間一長,氣虛可導致血虛,血虛也能導致氣虛,所以氣血雙虛,是比較常見的情況。即便是氣血雙虛,根據虛的程度不同,又有主次之分。比如一個中年發胖的女性,有貧血的情況,顯然是氣血雙虛。那這個時候,應該先補氣還是先補血呢,肯定是先以補氣為主。

如何知道自己是胖還是瘦,有一個公式,可以計算出體質指數,也叫BMI。用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結果在18到24之間,是標準體重。小於18就是瘦,大於24是胖。舉例:身高1.75米,體重68千克,計算一下可得:70kg÷(1.75×1.75)=22.86,說明是正常的。

也可以從指標上去判斷。凡是指標升高,就是氣虛,凡是指標降低,就是血虛。比如高血糖,然後體形發胖,顯然是氣虛,血糖之所以升高,是身體加工血糖的能力下降。高血糖後期,人會變瘦,這是氣血兩虛,是由氣虛引發的血虛。

氣血平衡,人不胖不瘦,指標穩定。但氣血不那麼容易平衡,指標也可能會有波動,這跟你使用身體的習慣有關。不管是氣虛還是血虛,不論你要補氣還是補血,記住一定不要貪功冒進,要緩進慢補,取細水長流之功。養生,出在時間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身體自我修復研究者 的精彩文章:

飲食氣是生命能量三寶,提高身體加工飲食氣的能力,是養生總法則
人的自愈力,能強大到什麼程度,是不是所有的疾病都能自愈?

TAG:身體自我修復研究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