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立冬補一冬|養腎正當時,七款「黑色」進補食譜請收好

立冬補一冬|養腎正當時,七款「黑色」進補食譜請收好

立冬補一冬|養腎正當時,七款「黑色」進補食譜請收好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點擊上方藍字,

關注廣州日報健康有約吧!

有約

君說

今日立冬

冬季第一個節氣如約而至

所謂「立冬補一冬

立冬後是進補的最佳時節

這一時節的食療要點是什麼?

貼心的有約君已經為大家準備好了——

立冬補一冬|養腎正當時,七款「黑色」進補食譜請收好

立冬,進補最佳時期到了!

廣東省中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林嬿釗指出,立冬節氣,養生保健當順應自然界閉藏之律,以斂陰護陽為根本。

此時是人們進補的最佳時期,民間早有「入冬日補冬」的食俗,認為進補可提高人體免疫功能,有助於在寒冷的冬天抵禦嚴寒的侵襲,還能為來年的身體健康打好基礎。故有「冬日進補,來年打虎」的民諺。

根據中醫五行理論,「腎主冬」,因而冬季養生要重視補腎。而「黑色入腎」,故以食「黑」為補。

黑色食物一般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經常食用可以起到很好的養腎健腎的功效:如黑米滋陰補腎、健脾養肝;黑豆補肝腎、強筋骨;黑芝麻滋肝養腎、明目黑髮;黑棗平胃健脾、補腎填髓;黑木耳滋陰潤肺、養胃補腎等,此類黑色食材皆是秋冬之交養腎補虛的佳品。

立冬補一冬|養腎正當時,七款「黑色」進補食譜請收好

7款補腎食療快快Get!

1

杜仲牛膝杞子黑豆龍骨湯

材料:杜仲30克、淮牛膝20克、枸杞子20克、黑豆50克、蜜棗2粒、生薑3片、豬龍骨500克。

製作:一起煲湯,食鹽調味。

功效:益肝補腎,強骨活絡,養血補虛,益精明目,健脾祛濕。尤其適宜肝腎虛損引致腰膝酸痛、腳軟無力、體質虛弱、脾虛濕重、視力模糊等人群飲食。

2

木耳黃豆花生豬尾湯

材料:木耳(泡水)30克、黃豆50克、花生仁100克、生薑3片、豬尾1條。

製作:一起煲湯,食鹽調味。

功效:補腎生髓,健脾養胃,壯腰增力,健腦益智,養血潤燥。尤其適宜記憶力衰退、腰軟無力、腰酸背痛、骨質疏鬆、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心腦血管疾病等人群食用。

3

杞子核桃蘑菇鵪鶉湯

材料:杞子20克、核桃肉6粒、蘑菇(水泡)100克、生薑3片、鵪鶉(凈身)2隻。

製作:一起煲湯,食鹽與少許酒料調味。

功效:滋補五臟,益精明目,補氣納氣,健脾養胃,潤燥通便,提高免疫力,抗癌,降血壓,降血脂。尤其適宜五臟虛損、視力衰退、肺腎虛虧之咳喘、肺燥便秘、血壓高與血脂高等人群食用。

4

党參紅棗海馬瘦肉湯

材料:党參30克、紅棗肉8粒、海馬100克、生薑3片、痩肉100克。

製作:一起煲湯,食鹽與少許酒料調味。

功效:溫腎壯陽,益精養神,補氣活血,健脾益肺。尤其適宜中氣不足、體虛倦怠、氣短懶言、陽痿、前列腺肥大、婦女宮寒及夜尿頻多等人群食用。但海馬性溫,陰虛火旺體質者和孕婦不宜。

5

黑豆黑米黑芝麻雞蛋糖水

材料:當歸15克、栗子(去殼、切小塊)50克、黑豆30克、黑米50克、黑芝麻(炒)50克、雞蛋2個、紅糖適量。

製作:黑豆、黑米與黑芝麻先泡浸2~3小時,雞蛋帶殼洗凈,用清水與上物一起煲,水開後煲15分鐘,撈起雞蛋去殼,再放回去,並加入紅糖,小火煲20分鐘後即好。分兩次早晚飲食。血糖高者可用食鹽調味飲食。

功效:健脾補腎,滋陰補血,益精烏髮,暖肝明目,養顏潤膚。尤其適宜脾腎虛弱、氣血虛少、腰酸膝軟、頭髮早白、膚色萎黃、小便頻數、腸燥便秘及月經不調婦女等人群飲食。

6

松仁黑豆芝麻黑米粥

材料:松子仁50克、黑豆(泡水3小時)50克、炒黑芝麻50克、黑米150克。

製作:一起煲粥,食鹽調味飲食。

功效:補益肝腎,滋陰潤肺,烏髮明目,養血潤腸,養顏美膚。尤其適宜肝腎陰虛、腰膝酸痛、血虛面黃、頭髮早白、視力昏花、腸燥便秘、小兒發育遲緩及年老體弱等人群飲食。

立冬補一冬|養腎正當時,七款「黑色」進補食譜請收好

7

核桃栗子甜杏粥

材料:核桃肉4粒、栗子肉100克、南杏15克、大米150克。

製作: 一起煲粥,食鹽調味飲食。

功效:補腎填精,健脾益胃,潤肺納氣,止咳平喘,潤腸通便。尤其適宜腎虛精虧、脾胃虛弱、腰酸膝軟、肺腎兩虛之咳喘、小便頻數及腸燥便秘等人群飲食。

整合自:廣州日報、番禺日報、人民網

整合:何家

編輯:李津

圖@視覺中國、網路資料

廣州日報健康有約工作室出品

有約君猜

你可能還想看以下報道

立冬補一冬|養腎正當時,七款「黑色」進補食譜請收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州日報健康有約 的精彩文章:

這個幾乎人人都愛做的動作,真的很傷身
入秋咳不停,名中醫送來保肺健身錦囊!

TAG:廣州日報健康有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