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智隨法師·四大菩薩與阿彌陀佛

智隨法師·四大菩薩與阿彌陀佛

四大菩薩與阿彌陀佛

佛法修學,旨在依法得果,轉凡成聖。於諸聖之中,大分有三:一因圓果滿、究竟無上之佛,二上求佛道、自行化他之菩薩,三生死已了、所作已辦之羅漢。此三者前二為大乘聖人,後一為小乘聖人。漢傳(包括藏傳)佛法偏重大乘,故佛、菩薩普為學修者所信仰、所依止。觀釋迦本師一代所說,虛空法界、微塵國土,諸佛菩薩無量無邊;於無量無邊之諸佛菩薩中,四大菩薩與阿彌陀佛,於此娑婆世界可謂影響深遠,最為人知。

四大菩薩為觀音、文殊、地藏、普賢,分別代表修學成佛之四大精神:悲、智、願、行。

觀音菩薩代表大悲,文殊菩薩代表大智,地藏菩薩代表大願,普賢菩薩代表大行。此四大精神並非一一割裂,只是分而論之,各表一法耳。實則彼此俱含,一攝一切。有大悲者必有大智,有大智者必有大願,有大願者必有大行,有大行者必有大悲。四者圓滿具足,即成無上佛道。四大菩薩既為學佛成佛之重要因素,自然成為眾生之必然依怙,故四大菩薩於民間信仰最為普及,人人皆知,普皆信仰,已完全成為人格化之信仰對象,並因茲形成一一對應之四大名山——浙江普陀山之觀音道場、山西五台山之文殊道場、安徽九華山之地藏道場、四川峨眉山之普賢道場,觀禮朝拜者,絡繹不絕,可見其信仰之深入,影響之廣泛。

普陀山觀音菩薩道場

五台山文殊菩薩道場

九華山地藏菩薩道場

峨眉山普賢菩薩道場

欲滿眾所希求者,則多求大悲觀音菩薩;欲得智慧圓滿者,則偏信大智文殊菩薩;欲免三塗苦海者,則偏歸大願地藏菩薩;欲使眾行圓滿者,則效法大行普賢菩薩。此四大菩薩已成佛法人格化之精神支柱,已完全融入佛法信仰者之修行生活中。

於此四大菩薩之外,信仰最普及之佛,則是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乃西方極樂世界之教主。

雖為十方諸佛之一,但阿彌陀佛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釋迦宣說,諸佛稱嘆,故於諸佛之中,信仰最廣泛,影響最深遠。男女老少,巷裡鄉野,無不聞知。

一佛四菩薩,於中國漢地形成別開生面的佛法信仰,此二者看似無甚關聯,但若將四大菩薩與阿彌陀佛一一對比,即會發現,大悲、大智、大願、大行,欲得疾速圓滿,無過念佛,往生西方。彌陀大悲,普救一切,五逆十惡,回心皆往,即暢觀音之大悲;彌陀大智,圓超一切,佛中之王,唯佛能知,即含文殊之大智;彌陀大願,五劫思維,永劫修成,光壽無量,度苦眾生,即攝地藏之大願;彌陀大行,果地究竟,功德無上,萬善圓具,眾行皆成,即圓普賢之大行。故觀音、文殊、普賢皆一一求生西方,以究竟圓滿其大悲、大智、大行。地藏似無求生之說,然觀地藏「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度盡眾生,方證菩提」之大願,實為彌陀大願「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之一內在表現也,其常居三途苦海,救度沉溺眾生,亦正為助成、圓滿彌陀之大願也。地藏乃因地之願,彌陀則果地之覺,因願欲圓,必歸果覺。雖諸多眾生因地藏之救度而出離三途苦海,得生人天,因未究竟出離生死輪迴故,以致無量眾生,又「旋出旋入」。可見生界不盡,地獄難空。若眾皆往生,則地獄即空。故地藏之願,唯憑彌陀之願方得大成。

如是而觀,四大菩薩可謂與阿彌陀佛關係甚深,一佛圓攝四菩薩,一法圓成四心要。經言,一稱彌陀佛名,十方諸佛護念,二十五大菩薩相隨,正顯二者密切關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彌陀帶你回家 的精彩文章:

凈宗法師·樂於念佛 與世無爭

TAG:彌陀帶你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