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打造「生命在場」的班會課

打造「生命在場」的班會課

班會課是班主任的重要抓手,是德育的重要途徑,是立德樹人的有效載體。上好班會課,應該是每個班主任的必修課。但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班會課沒有明確的課程標準、沒有教材、沒有系統的教育內容,幾乎全靠班主任自己「摸著石頭過河」。正如有人所概括的,在不少學校班會課成了簡單的「工作布置課」、經常的「老班訓話課」、多變的「候補文化課」、機械的「作業自修課」、隨意的「自主活動課」。

那麼,班會課應該是什麼樣的?在我看來,班會課應該是有情感的溫度、文化的寬度、思想的深度和高度的德育課程。

班會課的溫度

只有富於情感、關注生命的班會課才是鮮活的,才是學生所樂意接受的。

教育是一門溫暖的功課,溫暖自己,溫暖孩子。這是由教育的特殊工作對象決定的。教育的對象是人,是有情感的人。情動,才有心動;心動,才有行動。

班主任應是「性情中人」,「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也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只有富於情感、關注生命的班會課才是鮮活的,才是學生樂意接受的。

好的班會課需要感動、需要震撼、需要心靈的淚花。在班會課上,用自己的情去激發學生內心的情,用溫暖的眼神關注每一顆敏感的心靈,在對話中讓學生感悟和體會社會的況味,或高亢激昂,或悲婉凄清,或激動自豪……

有溫度的班會課必然是:有儀式,有慶典,有焦點,有高潮,樸素而熱烈,寧靜而悠遠。

我現在負責的懿陽班在高一階段進行過的有溫度的主題班會和微班會有《我們從此一家人》《老師,您辛苦了》《我的班,我的家,我的魂》《讓他人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我們是一個偉大的團隊》《天下興亡,我的責任》《我們了解父母嗎》《我身邊的最美》《青春飛揚,拼搏自強》《生命的力量》《獻出一片愛》《致敬!那些感動我們的人》《母親節:媽媽不再年輕》《父親節:世上不只媽媽好》《支教的故事》《懿陽不散》……

我想主要介紹一下兩個有溫度的班會案例。

案例1:生日慶典

懿陽班的每一個學生過生日時,都要舉行樸素而隆重的生日慶典,為過生日的學生唱《祝你生日快樂》歌,然後送上同學的祝福、家長的祝願和班主任的生日賀詩……濃濃的友情、親情、師生情,像潮水一樣瀰漫在學生的周圍。

自去年在北京房山軍訓基地舉行第一個生日慶典微班會以來,我們舉行了近40個生日微班會,為全班42名同學送去了生日的祝福,我也先後送出42首生日賀詩。

學生周佳樂過生日時,我贈給他的生日賀詩是:周家公子磨劍忙,他日雪山斬蒼狼。笑看四海非凡士,提攜玉龍走四方。

學生陸依寧過生日時,我贈給她的生日賀詩(藏頭詩)是:祝福聲中作此箋,陸府才女正華年。依山傍水悄飛鳳,寧風平波喜綻蓮。生逢盛世覓新句,日讀經典尋舊言。快意豪情巾幗志,樂憂在心不羨仙。

我們班在山西省靈丘縣義務支教時,在當地學校為我們班學生吳靜怡過生日,我贈給她的生日賀詩是:吳家有女初長成,點墨成詩頌雅風。亭亭玉立淑女范,彬彬有禮待人誠。靈丘支教逢生辰,平型關處學英雄。不要人誇外表美,只求心靈比花紅。

今年的7月6日,期末考試結束,因選科問題面臨班級調整的「懿陽班」,為七八月份過生日的9位同學舉行「生日同慶會」,班委精心設計,周密計劃,安排有序,我也分別給9位學生送上生日賀詩,其間一幕幕感人的場景讓孩子們潸然淚下。

案例2:頒獎典禮

每學期的期末頒獎典禮班會課,我們設置多種獎項,不僅有綜合獎、學科獎、生命獎,還有「十大風雲人物」「十大感動人物」「對自己最嚴格的人」「最能吃苦的人」「最值得信任的人」「最善於利用時間的人」等,可謂「星」光燦爛。每個學生至少能獲得一個獎項,上不封頂。在班會課上,為每個學生尋找一個契合他生命特質的意象,為他們每人寫一段頒獎詞,送一首小詩,頒發一個獎項,讓每個學生在班級里都能享受到尊嚴、快樂和幸福,我認為這是一名班主任力所能及的工作,也是非常有價值和美感的事情。

我就以帶過的2015屆常春藤班為例,選取其中幾個頒獎詞片段。

我給學生王奕濃寫的頒獎詞: 她是一個善良、細心的女孩。學習上,她踏實努力;班級的衛生管理,她細心負責,從沒出現任何差錯;她雖很少言語,卻樂於助人,每天放學後,總不聲不響地留下來幫助同學打掃衛生,用愛心、勤勞、奉獻感動了常春藤的每一個人。她就是常春藤教室清香怡人的茉莉花!「玉骨冰肌耐暑天,移根遠自過江船。山塘日日花成市,園客家家雪滿田。」茉莉花,天賦仙姿,玉骨冰肌。願你像茉莉花一樣, 「眾葉薿(nǐ)薿開綠雲,小蕊大花氣淑貞。」

我給學生劉嘉宇寫的頒獎詞:他非常聰明,後半學期踏實認真,進步巨大。他相當可愛,是班上的開心果、表情帝、變相怪傑,渾身洋溢著幽默的細胞,舉手投足都令人忍俊不禁。有時記性不好,會犯迷糊,偶爾會說出一些不著邊際的話,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時不時還會半夜給老師打電話:「老師,今天什麼作業?」他很善良,與別人發生矛盾,從不記仇,同學們都喜歡和他玩。劍閣迢迢子午關,行人歸路繞樑山。明朝枝頭搖落去,開心果綻為人間……嘉宇,你就是常春藤班快樂的秘密武器!希望你新學期一路歡笑,勇往直前!希望未來的你「笑傲江湖」……

總之,班會課如何溫暖起來、明亮起來,成為班級文化的點睛之筆,主要取決於班主任敏感的洞察力和創造力。

班會課的寬度

我們的教育,不能只有風乾的知識、精確的訓練、冰冷的分數,還應該有古典、浪漫、詩情和上品文化的熏陶,否則我們培養的生命就不夠豐盈。

沒有見過風景的人,會把盆景當作風景;即使見到了真的風景,也不應只停留在一處。對班會課而言,這兩句話我覺得同樣適用——而它恰恰最有賴於班主任「腦內存」的容量和品質。

班會課不能沒有文化的寬度。沒有了文化的寬度,班會課就是雞蛋殼裡的道場。大視野才有大格局,大格局才有大成就。現在孩子精神殿堂的高低,決定了他們未來成就「天花板」的高低。

我們的需求不能只停留在低層次的動物性生理需求,而應該有高層次的精神滿足。我認為,教育應該從閱讀開始,孩子只有在書香中成長,才能擺脫低層次需求的局限,才能在精神上拔節、豐盈。

前段時間看過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故事。父子二人飲茶,兒問:「為什麼要我讀書?」父答:「我這麼跟你說吧。你讀了書,喝這茶時就會說:此茶湯色透亮,氣味幽香如蘭,口感飽滿純正,圓潤如詩,回味甘醇,韻味十足,頓覺如夢似幻,彷彿天上人間,真乃茶中極品。而如果你沒有讀書,你就會說:嗯,茶不賴!」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閱讀可以讓我們慢慢脫俗,並且可以改造我們的語言系統。北京大學教授陳平原有一個觀點我非常認同,「如果過了若干年,你半夜醒來發現自己已經好長時間沒讀書,而且沒有任何負罪感的時候,你就必須知道,你已經墮落了」。

但閱讀必須解決三大問題:為什麼讀,讀什麼,怎麼讀。為此,我們班先後開展了《最是書香能致遠》《怎樣閱讀一本書》《永遠相信書籍的力量》《我向大家薦好書》《雙11,我們搶點好書吧》等班會課。

為了拓寬學生的視野,我們還把經典電影引入班會,堅持每個月至少看一部電影。師生一起探討真相與謊言、義務與權利、個人與國家、現代與傳統、革命與非暴力、正義與公正、美麗與醜陋……

我們的教育,不能只有風乾的知識、精確的訓練、冰冷的分數,還應該有古典、浪漫、詩情和上品文化的熏陶,否則我們培養的生命就不夠豐盈。若師生心中都有「桃花源」,即使「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也會如同身處「水雲間」。

為此,每學期我們都會利用班會課開展多次詩會和名著知識競賽,為孩子們營造「桃花源」,讓他們的靈魂飄溢一點靈性和古典的詩情。

在班級文化的塑造中,我們還通過班會課「以文養心,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我認為,最好的班級文化,應該是植根於內心的修養、無須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和為他人著想的善良。

教育者的責任在於喚醒、激活、點燃,用心靈去撥動學生的心靈。只學習如何成功的孩子,不可能成為卓越者,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我們班一直主張摒棄庸俗的成功學。我們不僅要教會孩子怎樣贏,更要教會孩子如何面對失敗及失敗後如何振作的方法和智慧。

上學期,我校舉行男子籃球賽,我班隊員奮力拚殺,但最後還是輸了。幾個隊員哭得很傷心,甚至還有男生爆粗口……當時,我並沒有批評他們。第二天等學生的情緒稍微緩解,我為他們上了一節微班會——「輸了之後該怎麼辦」。我先放了一段視頻,內容是2014年巴西世界盃一支球隊輸掉比賽後,隊員沒有立即離場,而是向球迷鞠躬道歉。我告訴學生:「贏要贏得體面,輸要輸得有尊嚴。文明體現在時時處處。輸了之後該怎麼辦?是抱怨天氣,抱怨裁判,抱怨對手,還是認真反思自己的問題?這都取決於自己。孩子們,我們該怎麼辦?」經過討論,孩子們很快就認識到自己「皮袍下面的『小』來」,當即決定向對手道歉。

班會課的深度和高度

教育需要有思想的技術,也需要有技術的思想。學會用有思想的技術培育種子,學會用有技術的思想呵護成長,潤澤每一個生命,慢慢地靜待他們燦爛花開,這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教室,註定是一個要誕生規則與文化的地方。從社會學角度看,每一間教室都是一個生長中的「小國家」或「小社會」。有關一個國家和社會的一切:行為與規則、規章與制度、道德與規範、榜樣與底線……全都要同步建構而成。現在有什麼樣的教師和學生,就意味著我們這個民族有什麼樣的未來。

我始終認為,思想貧困比經濟貧困、知識貧困更可怕。坦白說,多少年來,中小學的班會課很難與思想的深度和高度聯繫起來。唯有思想,才能還班會課以永久的靈性、質感與生命的活力。

為了提升學生的道德文化認識,我們班經常進行「道德兩難」微班會課。這樣的班會課,一般都是選取一些鮮活的案例讓學生討論,而絕不是給他們一個外在的客觀規律甚至「真理」。通過創設情境,激發認知衝突,道德兩難對話,讓學生看到這個世界的複雜性。

案例1:海因茨偷葯

一個名叫海因茨的美國人,需要一種昂貴的特效藥來挽救生命垂危的妻子,但他沒有那麼多錢。若偷取藥品,他就違背了社會「不許偷盜」的規則;若遵守社會規則,他就只能讓妻子等死。假如你是海因茨,你會怎麼選擇?假如海因茨選擇了偷葯,作為法官,你會怎麼判決?

對於這個案例,學生爭得面紅耳赤。通過引導和點撥,我不斷把學生的思考引向深入。通過多元深度對話,形成共識,提高了學生的道德文化認識和辨析能力。

案例2:家國情懷

去年10月31日,我校第八屆科技節開幕了。為此,我們開了一個微班會。我先問學生:10月31日是什麼日子?為什麼學校科技節放在這一天開幕?不少學生只知道這一天是西方的萬聖節前夜。我告訴學生:這一天也是我國「中國航天之父」和「導彈之父」錢學森的逝世紀念日。我們只知道西方的萬聖節,卻不知道為我們國家作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錢學森。我繼而帶領學生討論,並銘記那些讓我們在國際上挺直腰桿的科學家。

案例3:法、情、理

《我不是葯神》是一部打動人心、發人深省的好電影,我決定圍繞這部電影上一次班會課。我把電影的故事梗概印發給學生,又帶領學生觀看了一些精彩片段,然後讓學生討論:

這出荒誕的悲劇到底是誰的過錯?投入昂貴成本研發「格列寧」的製藥公司做錯了嗎?保護知識產權、依法捉拿走私販子的警察做錯了嗎?千里迢迢冒著牢獄風險低價銷售救命葯的主人公程勇做錯了嗎?

好像誰都沒錯,但好像誰都有錯。我與學生一起探討了種種現實中的矛盾與困境:病人的生存困境,藥販子的道德困境,警察的法律困境,醫藥公司的商業困境。我想讓學生明白:法、情、理一直是幾千年來難以權衡的問題,沒有標準答案,需要我們自己深入思考。

最美的時光在路上,我們一直在努力做有溫度、有寬度、有高度和深度的班會課。

(作者單位系北京市丰台區第二中學)

《中國教師報》2018年11月07日第10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賞識的關鍵是激活幼兒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