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教育故事:課堂不作秀 教育莫失真

教育故事:課堂不作秀 教育莫失真

一天早晨,班上兩名學生找到我:「老師,聽說下午有人要聽咱們班的語文課,您看是不是先演練一下?」我問:「演練什麼?」他們自信地說:「可以先把咱們要學的內容給大家講一遍。」這時,我才明白學生積極背後的用意。

「咱們不需要,大家可以先預習一下,上課依然像平常一樣自由發揮……」沒想到學生擔心:「有的同學發言不積極,要不咱們課上做個暗示,會的舉右手,不會的舉左手……」這時候,我有點呆了,心中頓生頗多感慨。

這些七年級的學生,進入初中才一個多月,就有如此想法。曾幾何時,我們的部分教師為了生存或榮譽在做公開課或優質課時,採用事先編排演練或一遍又一遍磨課實操的方式,讓學生「熟能生巧」,達成師生默契配合;曾幾何時,我們的教育為了順應形勢發展,總是熱衷於搞形式或新潮的花樣以博得關注……但課堂造假、學習形式主義等現象背後,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都無形中讓教師忘記了初心,磨滅了教育理想。學生耳濡目染,從而變得浮躁、虛榮,導致「三觀」不正。因此,這事看起來不大,卻隱患多、危害大。新時代教師不應該麻木,要覺醒起來,要回歸本真。

課堂上,教師要真心進行教育教學,用樸素的心做真正的教育。雖然客觀上可能還有許多限制,但教師要儘可能創造條件改變自己以及所處的教育環境,要用超常規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紮實做好常規工作。教師要拋開功利之心,用樸素的教育情懷真心體驗教育生活,與學生共同品味本真的教育生活;要與時俱進,積極投身改革,善於把握精髓,圍繞課改目的,大膽創新,不拘一格;要樹立課改思想,敢於課堂革命,通過課堂的錘鍊促進師生的共同成長;要用正確的思想引領教育實踐,分析教學現狀,摸清課堂實情,探尋教學痛點,以專業的眼光,科學有效地改進和完善教學改革的策略與技能。

同時,教師還要提升自己的思想,完善自己的思路,用旗幟鮮明的改革態度和先進的教育理念引領課堂教學改革,並使其落地生根,真正化為立德樹人的新行動。課堂上,教師要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活起來,主動參與到知識生成和生命體驗的過程中;要把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和自我建構空間還給學生,挖掘學生的潛能,提升學生的學習力。

另外,不管是從學生成長還是從教師專業發展的角度,教師都應以研究者的心態置身於教學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實踐中的問題,並對自身的行為進行反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探究,對積累的經驗進行總結,不斷探索有價值的課改範式,不再局限於固定的模式,使自己在遵循規律的基礎上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這樣,不僅能提高教學質量,也能提高職業幸福指數。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教師與其被動應付各種任務,不如積極主動靜下心來進行教育教學改革,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成長自己,成就學生。

(作者 陳紅剛 單位系河南省西華縣崑山學校)

《中國教師報》2018年11月07日第4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網路安全「無死角」覆蓋每位學生
凝心聚力探索強校之路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