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趙雲去世了,諸葛亮只是悲泣,張飛之子死了,卻吐血三升?

為什麼趙雲去世了,諸葛亮只是悲泣,張飛之子死了,卻吐血三升?

原標題:為什麼趙雲去世了,諸葛亮只是悲泣,張飛之子死了,卻吐血三升?


蜀漢張飛去得早,留有兩子,一為張苞,一為張紹,兩者都成為了蜀漢後期的將才,不墮其父威名。而「閱文閱己」這次所要講的是他的長子:張苞。


眾所周知,張苞的姐姐妹妹先後做了皇后,因此,張苞當時是皇親國戚,有著顯貴的身份及地位,在蜀國,一般人都是不敢得罪他的,成長環境頗為優越,包括他的父親張飛和諸葛亮在內,朝中眾臣都看好他,希望他將來可以為蜀漢建功立業。然而,他卻意外早夭,對他寄予厚望的諸葛亮剛聽聞這一消息,竟吐血暈厥了過去。對於這一段,很多讀者都會感到震驚,吐血?至於嗎?其實原因有三:



第一個原因:根據當時蜀國的情況,缺少大量的實幹人才,尤其是善於帶兵打仗的將才,作為從小就著重栽培的人之一:張苞,就是最好的人選,繼續培養、歷練下去,將來是極有可能成為大將軍的,所謂國之棟樑,它也是要時間孵化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張苞就是天然的璞玉,只需要細心打磨就可成才。亮驟然知道這樣的事情,急火攻心之下,出現吐血這樣的情況,其實也說得過去。


這是因情而病。


第二個原因:諸葛亮坐鎮蜀漢,作為當朝丞相,為蜀國,為百姓,勞心勞力,日夜不輟地操持著大量的政務,軍務,每件事幾乎都會過問,要不是底子好,不然身體早就垮了,要知道,諸葛亮可是身高八尺的漢子,沒有那麼容易生病。只是,再健壯的牛,讓它幾天幾夜地耕,都不帶停的,那也會把它給耕廢了,更何況諸葛亮這樣長年累月的,所以,諸葛亮吐血,是因為積勞而病,累病成疾,突遭這一難,就傷了內腑,嚴重的還會出現吐血這種癥狀。


這是傷上加傷。



第三個原因:第三點也是我個人的觀點,恕我孤陋寡聞,其他地方我還沒從來見過。

上述兩個原因,都已經被很多三國迷、研究《三國演義》的人提到過了。


這個原因就是作者這麼寫是為了情節的需要而撰寫的這個橋段,史書上,也就是《三國志》上面,就寥寥幾句,但是到了《三國演義》當中,人物、情節就豐富、鮮活了許多,張苞也同樣「活了過來」,有了屬於他自己的故事,包括死因,而其中有這樣一段:「不多日,忽報有人自成都來,說張苞身死。孔明聞知,放聲大哭,口中吐血,昏絕於地,眾人救醒。孔明自此得病卧床不起。」作者這樣寫自有他的深意,一個是起到了,情節渲染的作用,這樣的結局令人驚訝和難以接受,讓讀者,為此「情傷而感懷」,如果只是掉幾滴眼淚,或者不聞不問,情節就顯得過於平淡了,寫文,尤其是寫小說,「情節起伏」還是有必要的,通俗來講就是「情緒過山車」,不管是悲劇還是喜劇,讀者都會因此而「印象深刻」,而且「悲的效果」往往比「喜的效果」要好得多。


這樣寫也不僅單單指這件事本身,也預示著後蜀漢時期的衰落,為之後的劇情做鋪墊。



而一些人常拿子龍之死與張苞之死作比較,比哪個更得諸葛亮的看重、厚愛,這是沒有可比性的,趙雲一生為蜀漢,為劉備打江山,沒有任何抱怨,他的功績不是一個小小的張苞能比的,諸葛亮對他的情也不是張苞能比的,這一點我想讀者都認同。

如果你還問趙雲張苞兩人我為什麼一個只是哭,一個卻吐血,反差太大,你個人實在接受不了,那麼只好去問羅大大了,只有他知道,如果他還在的話。


參考資料:《三國志》陳壽、《三國演義》羅貫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文閱己 的精彩文章:

魏延深受劉備的器重,卻未能善終,那魏延到底有沒有謀反呢?

TAG:閱文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