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門大炮也能當上「大將軍」,這事兒還真有!

一門大炮也能當上「大將軍」,這事兒還真有!

大炮,是殺傷力較強的重武器。據史料記載,我國早在明朝末年,軍隊里就有了比較先進的大炮。尤其是在對清軍作戰時,明軍的大炮更是發揮了決定性作用。其中一門主力大炮,因為戰功卓著,被朝廷封為「安國全軍平遼靖虜大將軍」。大炮也能當上「大將軍」,這是怎麼回事?

這事兒還得從大炮的主人、明軍將領孫元化說起。1632年9月7日這一天,孫元化在北京西市被斬首,年僅51歲。孫元化是上海人,學貫中西。他的老師就是大名鼎鼎的徐光啟,是徐光啟將孫元化帶上了西學之路。孫元化年輕時潛心研究西洋火炮,寫出了專業著作《西洋神機》,成為明末獨一無二的西洋火炮製造和彈道學的專家,被後人稱為「明朝的火器部隊總司令」。

明朝後期的文臣武將,先是抗拒西洋火炮,等到努爾哈赤崛起、所向披靡時,終於發現了大炮這個「神器」的厲害,而孫元化也有了用武之地。起初,孫元化出任登州巡撫時,就組建了一支擁有27名葡萄牙人炮手的「外籍軍團」,擁有十幾門威力巨大的大炮。後來,遼東戰事吃緊,孫元化又被朝廷任命為兵部司務,協同大將袁崇煥駐守寧遠。他主張築城制炮,結果在著名的「寧遠大捷」中,面對驍勇無比的後金鐵騎,寧遠城頭11門西洋大炮成了超級大殺器。

史書《明季北略》記載:當攻城者密密麻麻衝過來時,大炮「周而不停,每炮所中,糜爛可數里」,後金勇士再兇悍,也頂不過世界上最先進的熱兵器。是役,努爾哈赤就是被大炮擊中受傷的。努爾哈赤一生身經百戰,「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唯寧遠一城不下,遂大懷忿恨而回」。7個月後,努爾哈赤在鬱悶中死去,而明朝文武百官則為這場關鍵勝利欣喜若狂。其中一門主力大炮,就被朝廷封為「安國全軍平遼靖虜大將軍」,遣官致祭。而大炮的主人孫元化因此受得重用,逐漸高升。他雄心勃勃,想練就一支掌握火炮、戰術先進的勁旅,儘快收復遼東。

然而,壯志難酬。孫元化麾下遼籍軍人發動「吳橋兵變」,連陷四城,兵臨登州。孫元化一心想招撫,卻因種種掣肘,錯過機會,結果城外的孔有德串通城內的耿仲明殺入城來。孫元化被叛軍所執,自刎未果,並堅拒叛軍擁他為王的計劃。離開登州進京後,孫元化卻被逮捕下獄,最終遭到冤殺。

他的死,影響了歷史進程。1633年4月,在孫元化死去7個月後,孔有德、耿仲明渡海投奔後金,帶去了13000多人,數百艘船。最關鍵的,還有西洋大炮與嫻熟的火器手。這支明朝最精銳的火器部隊的叛逃,使明、後金的軍事力量對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後金如獲至寶,努爾哈赤的繼任者皇太極,親率諸貝勒出盛京十里迎接,並使用女真人最隆重的「抱見禮」相待。這一刻,他擁有了入主中原的本錢。

此後,由後金改為大清國號的驍勇騎兵,用繳獲與仿製的火炮攻城掠地,勢如破竹。入關後,在與李自成的農民軍交鋒中,火炮更是大顯神威,農民軍避之不及。

史學家認為:假如孫元化不死,假如明軍最精銳的火器部隊不叛逃清軍,清軍是戰勝不了明軍的。俗話說,堡壘從內部攻破。明朝滅亡,就是最好的詮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探秘大全 的精彩文章:

在赤壁之戰中專職「做媒」的魯肅和蔣干
從小就知道「鑿壁借光」的精神,卻不知道匡衡長大後的經歷

TAG:歷史探秘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