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中國將用新技術立體觀測泛第三極環境變化

中國將用新技術立體觀測泛第三極環境變化

中國將用新技術立體觀測泛第三極環境變化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河湖源」冰川與環境變化考察隊在西藏阿里地區日土縣東汝鄉阿汝村留影(9月13日攝)。

新華社記者 劉東君攝

新華社北京11月6日電(記者屈婷 袁全)中國科學院院士、泛第三極環境專項負責人姚檀棟日前透露,中國科學家將用覆蓋地、空、天的最新技術,立體、綜合地觀測泛第三極的環境變化。

在近日召開的「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ANSO)成立大會暨第二屆「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國際研討會上,姚檀棟表示,泛第三極環境專項將在ANSO的框架下發揮更大作用。

泛第三極是指青藏高原、帕米爾、伊朗高原、高加索、喀爾巴阡等山脈的亞歐高地及其水文過程影響區,面積達2000多萬平方公里,其環境變化影響30多億人的生存。

據透露,這一綜合、立體的觀測體系包括:航天空間的衛星觀測;航空空間的低空無人機、遙感飛機、系留艇和飛艇、無線電探空等;地面上的天氣雷達、降雨雷達、風溫廓線儀、自動氣象站、測風雷達車、邊界層塔站、無人船、超聲風溫儀器等。

泛第三極地區與絲綢之路經濟帶高度重合。中國在9月啟動了泛第三極環境專項,旨在研究該地區自然條件與環境變化及其影響,整合相關基礎科學、應用研究、技術創新和政策建議。

剛成立的「一帶一路」國際科學組織聯盟是首個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由沿線國家科研機構和國際組織共同發起成立的綜合性國際科技組織。姚檀棟強調,這將有利於加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科技合作,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影響加劇帶來的挑戰。

中國將用新技術立體觀測泛第三極環境變化

海拔6656米的岡仁波齊峰,是青藏高原西南部岡底斯山脈的主峰(2018年6月24日攝)。

新華社記者劉東君攝

他透露,泛第三極環境專項未來的工作計劃包括:開展十多項由不同氣候系統主導的垂直和水平橫斷面科學調查計劃;建立37個綜合觀測野外站網;若干個多學科交叉的地球系統聯合攻關方案等。

姚檀棟指出,未來除了做科學前沿的冰川變化和多圈層作用研究,還要儘快建立系統的、完整的觀測體系,因為「這將真正地解決一些問題」。

在他的設想里,各國科學家將共同完成一幅綠色絲綢之路的「路線圖」。「通過將泛第三極地區的自然因素與社會、地緣政治、環境和生態因素相結合,這一路線圖將幫助確定各地區發展的優先事項。」

科學監測顯示,由於劇烈的氣候變化,被譽為「亞洲水塔」的泛第三極地區已經「失衡」,冰川退縮加劇。姚檀棟呼籲:「在應對氣候變化和生態環境保護上,全球應達成共識,並儘快進行體系化的設計。」

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國產5G晶元廠商加快推進步伐
向民企派掛職工會主席,謹防遞混亂信號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