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黃庭堅最著名的五首古詩詞,寫景如畫,景中含情

黃庭堅最著名的五首古詩詞,寫景如畫,景中含情

黃庭堅(1045—1105),北宋著名詩人、詞人和書法家。字魯直,因游安徽潛山並愛其幽勝而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人。他少小即縱覽群書,博學多聞。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曾任國史編修官等。早年以詩文受知於蘇軾,與張耒、晁補之、秦觀並稱「蘇門四學士」。

黃庭堅的詩以杜甫為宗,有「奪胎換骨」、「點鐵成金」之論,句法特殊精於錘鍊,結構嚴謹富於音樂美,風格奇險深刻魄力雄闊,被推為江西詩派的創始人及領袖,對宋詩的發展影響深遠,並與蘇軾齊名,是矗立於北宋詩壇的兩座高峰,世稱「蘇黃」。

《過平輿,懷李子先,時在并州》

宋·黃庭堅

前日幽人佐吏曹,我行堤草認青袍。

心隨汝水春波動,興與並門夜月高。

世上豈無千里馬?人中難得九方皋。

酒船魚網歸來是,花落故溪深一篙。

《過平輿,懷李子先,時在并州》是一首懷人詩,是詩人於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春天,解去葉縣(今河南葉縣)縣尉職務時寫的。詩中描寫了對友人的思念和勸友人也辭官歸里與己同游的情景,表現了詩人因得不到賞識而欲歸湖山的心情。這首詩章法嚴謹清晰,結構既富於變化又完美自然。

《登快閣》

宋·黃庭堅

痴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

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

《登快閣》是一首登臨詩,是詩人於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任吉州太和縣(今江西太和)知縣時所寫的。詩中描寫了詩人於黃昏時分登臨快閣遊覽四處眺望時的所見所感,表現了詩人當時歡快爽悅和孤獨無聊的矛盾心情。這首詩構思奇妙,氣勢豪放,是詩人最優秀的名作,清人姚鼐說它「能移太白歌行於律詩」,後世的詩評家們也常舉出這首詩來代表詩人詩歌的主要風格。

《病起荊江亭即事十首·翰墨場中老伏波》

宋·黃庭堅

翰墨場中老伏波,菩提坊呈病維摩。

近人積水無鷗鷺,惟見歸牛浮鼻過。

《翰墨場中老伏波》是一首寫景抒情詩,是詩人於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秋初,由於權奸章下台,遂從四種戎州的貶所被朝廷召回,準備任吏部員外郎,途經江陵(今湖北江陵),因患病辭謝不赴,病癒後聽候新的任命期間,經常漫步荊江亭時所寫的組詩《病起荊江亭即事十首》中的第一首。詩中描寫了詩人留滯邊遠地區時的蕭條寂寞的生活,抒發了詩人一生中屢遭挫折的感慨和為國效力的意願與決心。這首詩寫景如畫,景中含情,並成功地運用典故,語言精練,含義豐富。

《寄黃幾復》

宋·黃庭堅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蘄三折肱。

想見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寄黃幾復》是一首懷友詩,是詩人於宋神宗元豐八年(1085)春,在德州德平鎮監鎮任上,為懷念自己少年時代的朋友、當時遠任廣州四會縣令的黃幾復而寫的一首著名詩作。詩中描寫了兩人昔日的友情和詩人今日的懷想,讚揚了黃幾復的清貧好學和幹練有為,表達了詩人對友情的珍重和對老友的深切懷念。這首詩用典嫻熟,內蘊豐富,能夠化腐朽為神奇,同時具有一股兀傲縱橫、奇崛特立之氣,常為後人所稱道。

《清平樂·春歸何處》

宋·黃庭堅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

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

《春歸何處》是一首惜春詞。詞中通過問春與尋春的描寫,反映了春天的可愛和春去的可惜,表現了詞人喜愛春光、留戀春天以及珍愛美好事物並執著追求的精神。這首詞風格清奇,語言輕巧,詞味雋永,並運用曲筆,寫得新穎跌宕,饒有變化,是詞人詞作中最為人傳誦的一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素佛堂 的精彩文章:

《六祖壇經》中8句經典禪語,明心見性,直指人心!
老祖宗的20句經典歇後語,話糙理不糙

TAG:素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