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隨所樂願,一切皆遂:藥師如來是如何幫助我們的?

隨所樂願,一切皆遂:藥師如來是如何幫助我們的?

文/聖玄法師

前兩天,在群里看到閆居士發了一條消息「幫小禾寫作業被老師發現,老師把她奶奶教育了一番,說怎麼會有這樣的家長。」

還沒看完,就見對話框里的文字似乎自帶配音,傳出了「哈哈哈哈哈」的笑聲,又見她接著「訴苦」:「我為了不被發現隨便畫的,然後老師認為是奶奶寫的,奶奶讓我找老師承認錯誤,說老臉掛不住,她不背這個鍋!」

看到這裡,群里已經笑開了鍋,可閆居士又發來一張截圖,原來是孩子父親的「嚴肅批評」——「腦子有問題,幫她寫作業,讓小禾怎麼想?」

她卻狡辯道:「小禾說幫助別人沒有錯啊!」

「從小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什麼是幫助,什麼是作弊,不然長大她吃虧!」

閆居士略帶哀怨地發來一則信息:「都在批評我啊,壓力好大。」

不過在大家的督促下,她連忙把道歉的簡訊編好,發到群里,請大家把把關——「老師,您好,向您承認個錯誤,最近弟弟一直不太舒服,沒有時間精力輔導小禾,昨晚一看作業好多沒寫,一時情急就幫她寫了。她爸爸和奶奶都批評了我,我也意識到這雖是小事,但對孩子的影響是很不好的。這件事情我也告訴了佳禾,犯了錯就要承認錯誤,也要改正。」

看到這裡,我忽然想到,這位歷來修習藥師法門的年輕母親,會不會對藥師法門有更深的體會呢?

在《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里說到,如法修行藥師法門,「隨所樂願,一切皆遂」。

這讓人對佛教有許多想像的人瞠目結舌,佛教怎麼還會有這樣的法門?孰不知我佛如來大機大用:如果眾生只聽聞一乘大道,便想著「佛道長遠,久受勤苦乃可得成」,於是不願親近佛法,豈不失去大利益。於是佛以方便力,為作一「化城」,使得在輪迴中疲極奔波的眾生能夠得以休憩,養足了精神再往無上正覺的道路上進發!

但是藥師如來的給予是無原則、無條件的嗎?

曾經,有一戶人家發心供僧,這家的千金跟隨著父兄一起到寺里修福,滿心的歡喜,可是她無意間見到一位出家人,相貌醜陋,竟然嚇得花容失色!這一舉動,深深地刺傷了這位僧人的自尊心。

「知恥近乎勇」,他以因果之正見來思惟自己的遭遇,懺悔自己前世的惡業,並發心持誦「藥師琉璃光如來」的聖號,精進修行,以扭轉自己的醜陋之報。

而到了來世,他依然不忘持誦「藥師琉璃光如來」的聖號,乘著本願之力再度出家修行,而因為其修行之功德,成為了玉琳國師,更因藥師如來的加持,感得琉璃一般明澈的容貌,莊嚴俊朗,令人見而生信。

這是以佛法凈化身心的動人故事,亦是藥師琉璃光如來的感應聖跡。

世人皆以為徹底的放下,就什麼都沒有了,豈不知成佛乃至福德與智慧都圓滿的「兩足尊」,不是「什麼都沒有了」,而是「什麼都具足擁有」。

如我們平常做功課所持誦的「南無多寶如來、南無寶勝如來、南無妙色身如來、南無廣博身如來、南無離怖畏如來、南無阿彌陀如來」,不僅寶物豐足,那麼色身微妙廣博,離諸怖畏,具足無量的光壽,無量的福慧,更如藥師如來一般,隨眾生所求,施予無上妙藥,治癒種種病痛貧窮、憂悲苦惱!

但修習藥師法門,可不止如此噢!且看玉琳國師的故事,尚有後文——

那位曾經被他嚇到的千金小姐這一世又見到了他,這次對他一見鍾情,茶飯不思,一心只想嫁給他!無奈之下,為了度化這位宿緣所牽的女子,玉琳國師便假意應允與她成婚。

可是在新婚之夜,他卻趁著月光朗照,帶著她坐禪,不一會兒,又帶著她行禪,行禪之時,二人繞著桌子,越跑越快,越跑越快,好不容易跑完了一隻香。

玉琳國師帶著那位千金小姐到鏡子前梳妝,看一照鏡子,她發現自己累得大汗淋漓,暈開脂粉的將姣好的姿容裝扮成一個「麻子臉」,羞慚不已。

這時玉琳國師向她開示佛法的要義,讓她知道美色如幻,「彩雲易散琉璃脆,世間好物不堅牢」,生起了出離心,放棄了對玉琳國師的世俗之情,而歸心凈業,一心修行。

就像閆居士一般,缺乏原則的幫助,就不免讓孩子吃虧,即成了「慈悲出禍害,方便出下流」。而藥師如來的本義,在於「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絕不會分不清「幫助」與「作弊」。

故藥師法門在究竟意義上,即「以佛神力,眾苦解脫,諸根聰利,智慧多聞,恆求勝法,常遇善友,永斷魔羂,破無明?,竭煩惱河,解脫一切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正如玉琳國師,他獲得了相好莊嚴以後,並未貪愛這副無常的色軀,在輪迴中糾纏不息,而是以此接引了有緣的人,走上清凈解脫之道,則是以佛法之正見,導向了光明的價值觀。

而藥師法門的關鍵就在於此——藥師佛理解同情我們凡夫眾生生命境界的局限,故興大慈悲而解粘去附,而我們凡夫眾生也要努力認清自身,以佛法的智慧來超越當前的困頓。

曾經有一個絕妙的譬喻——有四個人在奔波的途中一起暢想理想的生活,一個人說,但願身纏十萬貫,第二人說,願作揚州刺史,因揚州多美人故,第三個人則說,只願學得長生之術,騎鶴仙游,到了第四個人,靈機一動,口佔一聯:「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正契合了藥師經所說的「求長壽得長壽,求富饒得富饒,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

面對生命的困境,藥師如來必賜加被,然我們若心存邪念,只想著如何揮霍生命、浪費資源、驕縱跋扈,藥師如來豈會隨意「作弊」,給予一個滿足貪慾的對象?若這分對資財的「貪求」是以善用生命、善待一切的菩薩心腸,為莊嚴國土而求、為普濟群生而求,則不辜佛恩,不負己靈矣!

本文為騰訊佛學獨家原創稿件,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關注騰訊佛學 長享智慧清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佛學 的精彩文章:

《楞嚴經》,究竟厲害在哪裡?
鄭振煌先生:《西藏生死書》導讀

TAG:騰訊佛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