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民主黨重回牌局卻接鍋,特朗普走向世界欲連任

民主黨重回牌局卻接鍋,特朗普走向世界欲連任

這是選·美的第1052篇文章

本文作者刁大明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人大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文章原載於新京報評論,原名為《美國中期選舉結束: 「群雄逐鹿」加劇特朗普危機感丨新京報專欄》。

即便是看似頗為尷尬的「跛腳」,其實也只是美國政治回擺到歷史常態而已。

11月6日,在美國馬里蘭州切維蔡斯一個投票站,選民參加投票。 圖/新華社

2018年11月6日,美國新一輪中期選舉塵埃落定。時隔8年,國會眾議院再次轉入民主黨多數,而共和黨成功保持、擴大了在國會參議院的多數優勢。

這一基本符合選前一般預期的結果,也充分說明了本次選舉基本符合民意回擺的歷史規律的整體特性。

特朗普成了「跛腳」總統

在國會眾議院中,民主、共和兩黨基本上上演了各自穩固基本盤的戰爭。

對於民主黨而言,「一切政治都是身份的」,即「身份認同」牌有效抬高了女性、少數族裔以及其他弱勢群體的投票率,實現了在某些選區的反轉。

而對於共和黨而言,挽救選情的關鍵顯然是要維護對特朗普政府不滿的黨內溫和派群體的投票率,但到目前來看,這一努力並不成功。在原本就令民主黨面對更大不確定性的國會參議院選舉中,共和黨目前拿下的印第安納州和北達科塔州,都是民主黨在任者首次謀求連任。而且,兩州在政治態勢上也在近年來呈現出保守傾向,所以也並不意外。

無論如何,2018年中期選舉意味著1952年以來第一次共和黨總統上台後,就面對一屆完整本黨控制兩院的一致政府狀態就此結束。華盛頓政治將步入所謂「分立政府」的新階段。

而對於特朗普而言,「跛腳」也就成為他不得不面對的制度性困境。

白宮或將再面臨「關門危機」

關於「跛腳」的預測,自然要先從國內政策展開。按照一般觀點,在國會民主黨人的杯葛之下,特朗普在任期頭兩年「尚未成功」的國內政策議程都將舉步維艱。

其實,由於這種「分立政府」而帶來的尷尬,極可能將更快地,甚至不可避免地降臨到特朗普以及共和黨的頭上。2019財年目前仍未正式全財年撥款,而現在的臨時撥款將在今年12月8日到期。已成為下屆國會眾議院多數的民主黨人,自然不會情願地通過完整財年撥款,最多也只會繼續延續、將最終決定權延宕到可以大顯身手的第116屆國會。而這個隨時可能引發「關門危機」的地雷到底如何排除,無疑成了一個問題。

11月6日,在美國洛杉磯一個投票站,一名選民填寫選票。 圖/新華社

此外,2019年3月1日,新一輪聯邦債務上限的到期也一定會成為民主黨的戰場,民主黨一定會將國會眾議院在「錢袋權」及其衍生政策領域上享有的優先權最大化利用。

國內政策的麻煩,本質的結果是沒有立法產出,或者重蹈有限度的所謂「危機」,這種狀況未必意味著特朗普的絕對困境。

一方面,雖然特朗普以及共和黨議程將寸步難行,但民主黨也不可能有能力推進自身的議程。

另一方面,特朗普的攻勢仍在於他作為總統、特別是「社交媒體總統」,對公共議程的牢牢把控。從這個意義上講,特朗普最近看似「異想天開」地拋出廢除「出生公民權」的信號,其實也完全是吹響了保守派的「集結號」。

究竟是否可以落地是第二位的,通過設置直達保守派內心的一些議程,而掀起運動式的浪潮、直撲2020大選,或許是特朗普未來兩年在國內「解套」的超越式布局。

「跛腳」總統特朗普或將在對外政策上做文章

關於「跛腳」的另一個主流預判即可能是「堤內損失、堤外補」,國內政策毫無進展,對外政策議題上則需要加緊用力,給2020年大選增加一些業績。

這個邏輯是否會真的發生呢?如果做歷史對比,也即看看以往在第一任期中期選舉就丟掉國會眾議院的總統如何作出選擇的話,最近的先例其實就是2010年民主黨失去國會眾議院多數之後的奧巴馬。

面對共和黨主導眾議院的第112屆國會,奧巴馬在2011年做了三件大事:3月19日發動「奧德賽黎明」行動打擊利比亞、5月2日擊斃本·拉登、12月18日宣布伊拉克戰爭結束。

這三件事中,至少後兩件對奧巴馬當年的民調有積極影響,基本抵消了當年債務上限危機帶來的負面拖累,從而讓奧巴馬以一個不算太負面的民調挺進大懸念。

從這個經驗看,特朗普也很可能會憑藉在國際舞台上的獨舞來迎合國內觀眾。而他在選擇可以加分的對外政策議題時,估計要符合兩個標準:一個是一定要回應基本盤和關鍵盤(藍領中下層)的訴求;一個是要短期有效果、大忌拖拖拉拉的泥潭。

11月6日,在美國得克薩斯州休斯敦,選民在一處投票站註冊。 圖/新華社

從這個意義上看,中東似乎不是個好選擇,而貿易議題、半島事務,乃至美俄關係,相比而言更易成為大做文章的焦點。甚至民主黨如果要拿下2020年大選,也必須吸引到藍領的關鍵盤,進而在貿易保護政策上,跟白宮展開「示強競賽」的可能性也不會太小。

2020大選群雄逐鹿或將上演

此外,「跛腳」的一個隱形體現其實是美國政治大劇唯一「大男主」的地位將被分享。

中期選舉的結果就是大選的開始。這個說法隨著近年來大選周期的前置而越來越有道理。不比2008年或者2016年兩個開放式的大選周期,2012年這樣一個有在任者謀求連任的大選,也大概是從2011年3月3日,金里奇宣布參選而拉開帷幕的。

所以,在這次中期選舉之後的數月之內,民主黨陣營中極可能會紛紛殺出挑戰者。無論是伊麗莎白·沃倫、還是科里·布克、卡馬拉·哈里斯,甚至是拜登,這些人不但會跟特朗普「搶頭條」,還一定會與特朗普展開各類政策交鋒。

「群雄逐鹿」的態勢會加劇特朗普對於2020的危機感,屆時這位帶著全世界跟他一起競選的美國總統,或許會做出讓人更加大跌眼鏡的事情。

奪回眾議院的民主黨也有煩惱

握著國家方向盤的特朗普「跛了腳」,而重新坐回副駕駛的民主黨也有自己的煩惱。

一方面,民主黨內部不同派系的重組在2016年大選中已一覽無餘,如今掌握一定權力之後,必然再度激烈爆發。

在這個藍色大帳篷下,讓78歲的佩洛西與29歲的奧卡西奧同框都免不了有違和感,更何況要實現領導與協作。民主黨領導層的調整,也就牽扯出未來兩年路線的選擇。是針鋒相對強懟特朗普,還是深謀遠慮拿出合乎關鍵盤胃口的解決方案,民主黨在生態和理念上都面對極可能無法應對的巨大考驗。

另一方面,如果未來兩年美國經濟指標無法保持較好狀態,甚至特朗普其實在未來兩年原本也難以做成再多的國內業績,那佔據了國會眾議院多數的民主黨人豈不是趕來救場的「背鍋俠」?至少在2020年的競選動員框架中,特朗普會將屆時的問題全部歸罪於民主黨的拖累與杯葛。

如此看來,即便是看似頗為尷尬的「跛腳」,其實也只是美國政治回擺到歷史常態而已。但不可否認的是,黨爭極化與府會惡鬥早已成為這種歷史常態的慣常戲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選美 的精彩文章:

選美|美言者:美國競選資金制度
水門事件名記者新書曝白宮內幕:幕僚偷文件防特朗普錯誤決策

TAG:選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