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傳說中「別人家的孩子」是如何養成的?

傳說中「別人家的孩子」是如何養成的?

01

前段時間,乒乓球名將福原愛,那個東北話說得666的日本姑娘,宣布退役。跟拍了她24年的紀錄片《鏡頭下的四分之一個世紀》也隨之被熱議。

這場拍攝的起始純屬偶然。電視台去拍一場全國比賽,發現了小小的愛醬,她長相甜美,又天真爛漫,而且打得一手好球,第一場比賽中,4歲的她就打敗了已經上小學二年級的對手。

這麼軟萌的天才兒童,自然容易吸引眼球,贏得大家的好感,但還有一個人,同樣不容忽視,那就是一直站在愛醬身後的媽媽。比賽取勝的時候,媽媽不吝誇獎:「平局後能贏下真不錯。」比賽受挫的時候,媽媽會安慰她,更會用具體的指導幫她面對困境。愛醬輸掉一局,哭著跑向媽媽,媽媽攤開她的小手心,讓她看寫在上面的暗號:集中,時機,用以指點她,為她打氣。比賽中,禮儀上有冒犯對手的地方,媽媽也不會因為她年齡小而縱容她,而是跟她說明原因,讓她明白哪裡不對,再去向對方道歉。面對高強的訓練,愛醬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媽媽也會對症下藥,使用激將法說:「不想練就算了。」她知道好強的愛醬不會就此放棄,果然,愛醬一邊哭一邊倔強地喊:「要練!要練!」

媽媽的陪伴和指導,是對愛醬的天賦最好的助力和激活。就是這樣一位媽媽,在該陪伴的時候會一直陪伴,一旦她覺得孩子需要獨自飛翔了,會果斷放手。愛醬12歲的時候,媽媽縱有萬般不舍,還是讓她獨自來到了中國打球。

漸漸地,鏡頭中滿是孩子氣的小姑娘長大了,一次一次地帶給大家驚喜,成了傳說中的「別人家的孩子」,羨煞了多少望子成龍的父母。

這場跨越了四分之一個世紀的拍攝,既記錄了一個天才兒童的成長之路,也展示了家庭的教養對一個孩子的影響是多麼巨大。

02

一個人活出怎樣的人生,不是某一時某一地的因素造成的。在他的成長過程中,他本人的天賦、個性,他的心智發展,他與周圍其他人的相處,固然很重要,但原生家庭的影響,父母的教養方式,是前面諸多因素的底色和背景,是重中之重。

雖然不是每個孩子都有成名成家的天賦,但是,把孩子教育成具備善良、責任感和自律等優秀品質的人,何嘗不是一種成功?育兒是一門科學,而很多父母並不知道如何用恰當的方式去教養孩子。他們渴望成為好父母,但常常會因為不了解孩子,不懂孩子的成長規律而犯錯,也可能明明發現了問題卻找不到正確的應對方式,從而錯過了孩子成長中的那些關鍵時期。

比如,你可曾留意過:

孩子的性格有什麼獨特的地方?

他對什麼特別感興趣?

每長大1歲,他的心理狀態有什麼變化?

他有什麼看似不正常的行為嗎?

這種行為,是他那個年齡的普遍特徵,還是他獨有的?

有多少父母了解:

1歲半前,孩子的行為和智力水平基本上和猩猩一樣,太早訓練並沒有益處;

2歲是培養幽默感不可錯過的時期;

3歲是培養創造力不可錯過的一年;

4歲是孩子語言表達能力飛速發展的一年;

5歲是親子關係最為親昵潤洽的一年;

6歲是孩子內心矛盾最為突出的一年;

7歲是孩子抽象思維開始發展的一年;

……

又有多少父母知道,在孩子從2 歲到 16 歲期間,隨著他逐漸長大,相對和順的年齡段與相對不和順的年齡段會交替出現,比如:

2歲時很和順的孩子,到2歲半時變得叛逆了;

5歲時帶給父母金色陽光的乖寶寶,到6歲時又成了集兩個極端於一身的矛盾體;

10 歲是和順的年齡段,不但孩子本身是一個調和而順暢的人,他與周圍其他人的相處也調和而順暢。

11 歲則幾乎完全相反,是不調和不順暢的反叛時期。10歲的怡然自得沒有了,11 歲的孩子變得有些頹廢,跟老朋友也不大往來了,而且會像個小孩子一樣去探測「權威們」允許或者不允許的底線。

而典型的 12 歲孩子,他的人際關係會緩和很多,心態更為正面,對生活更充滿了熱情。與渾身像刺蝟一樣的 11 歲孩子相反,哪怕成人做得不夠好甚至是錯了,12 歲的孩子也能表現出相當的寬容。而且,12 歲孩子明顯顯露出對新鮮事物的熱情。

孩子的種種變化,甚至種種「異常」,都是在傳遞信號:他的成長進入了新的階段,他遇到了新的發展任務,他需要父母來幫助他完成這個新任務。

這時候,如果有一幅地圖,上面標註著孩子的成長軌跡,告訴父母即將進入什麼地界,會遇到什麼狀況,需要做些什麼準備,父母們多多少少會輕鬆一些。雖然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寶貝,都有不同的個性特徵,但值得慶幸的是,在人類這個物種成長和發展的規律上,存在的差異不會太大。而《你的1—14歲孩子》,正是這樣一幅地圖。

03

成書背景:

一群專家舉40年之力的研究成果

很多育兒書,是爸爸或者媽媽根據自己的體驗和感悟寫成的,也有些是教育專家根據自己的研究寫成的,而這套《你的N 歲孩子》,是由耶魯大學著名教授格塞爾博士領導的「格塞爾人類發展研究所」的專家們,歷時40多年,將針對數百個家庭青少年多年的詳細跟蹤數據、針對上千名全美各地青少年的問卷統計數據,經過科學的分析、提煉、總結而凝聚出來的心血結晶。它以任何一位爸爸媽媽或者兒童心理學家都不可能企及的充足的數據、翔實的研究、精密的分析、高度的概括凝結而成。雖然我國也有很多教育研究機構,但是,我們缺乏對各個年齡階段孩子科學嚴謹並能夠持續 40 年之久的研究。這套書能夠彌補我們的缺陷,也給父母養育孩子提供了非常大的幫助。

內容簡介:

1—14歲,每個年齡的日常生活、教養難題,統統有解

這套書可以說給家庭教育的研究、給父母養育孩子都提供了非常詳盡的指南,書中用通俗曉暢的語言生動的案例,講解了孩子從1歲到14歲,各年齡段在身體特質、心智、人際關係表現等方面的發展情況,也總結了他們各個階段的成長規律,各個年齡段都會出現哪些典型的心理和行為,尤其是在父母看來很「不正常」的行為。

1歲孩子的心智發展需要關注什麼?不喜歡吃東西;太黏人;喜歡咬人、打人;精力太旺盛;睡不安穩;半夜哭鬧……怎麼辦?

2歲孩子怎樣培養幽默感?害怕晚上入睡;說話不清楚;不肯自己進食;用頭撞牆;不能和其他孩子好好相處;事事和你對著干……怎麼辦?

3歲孩子是個小暴君;不肯接受大小便訓練;愛捉弄妹妹;不喜歡自己的性別……怎麼辦?

……

從1歲到14歲,每個年齡段的日常生活、教養難題,書中都給出了指導。

全書特色:

案例豐富,可供借鑒

這套書出自一群專家學者之手,但這絕不是一本只籠統談理論的書,畢竟,專家們跟蹤研究了多年,掌握著翔實的數據和豐富的案例,這些寶貴的資料能給存在相同困惑的父母們更具體更實用的幫助。

一位8歲孩子的媽媽很苦惱,她的兒子學習成績不是很好,更令她擔心的是,孩子悄悄把成績單撕了,然後回來朝父母撒謊,說老師沒有給他成績單。面對這樣的行為,父母怎麼做合適呢?

還有家長說,他感覺小學老師對自己的孩子不公正,孩子滿腔熱情地踏入學校,結果每天被老師批評,打擊得孩子如同跌入了深淵。這種情況,父母要怎麼幫助孩子呢?

有一個孩子,明知道借作業給同學抄是不對的,但她還是違背心意借了,她告訴媽媽,因為她沒有朋友,而她渴望朋友,借作業給同學,同學就願意做她的好朋友。

書中的這些例子,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常見的。父母預先了解這些情況,知道孩子在不同年齡可能出現的或讓你嚮往,或讓你頭疼的行為,從而會有合理的心理預期和準備。同時也明白,孩子的許多「壞」行為不但是短暫的階段性行為,其實也是合理的正常行為,放下許多不必要的焦慮和心理包袱吧,父母放輕鬆了,這種氛圍下成長起來的孩子也會更率真、更健康。

全新改版:

完善舊版存在的問題,

包裝設計更有質感

每本書的最後一章均附上源自家長的真實育兒故事,這些故事全部摘自當時的報紙專欄,是家長們寫給本書的作者,「格塞爾人類發展研究所」的資深兒童研究專家們的來信和應答,專家們一一解答家長在養育過程中的煩惱問題。專家們針對媽媽們的來信,給出的建議可能僅為其中一個角度,也可能半個世紀過去了,有些建議並不符合主流的觀點。此次改版,我們特聘知名育兒專家對案例進行審訂,與時俱進,剔除部分過時的、極端的案例及分析;同時結合原書觀點新增了一些新鮮案例,以確保科學合理性。

考慮到舊版的16開尺寸過大,不易攜帶,而許多家長就算是在家也會因為工作或帶娃佔去大部分時間,並沒有大塊的時間去閱讀。此次改版,我們將尺寸由170*240(16開)改為145*210(32開),小巧適手,便於攜帶,家長們閑暇之餘便可拿出來翻一翻。封面精選特種紙,內文選用輕型紙,紙張手感更佳,內容呈現效果更好。頁數和紙張調整後的圖書在整體上顯得更加厚重,也更有質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紫圖圖書 的精彩文章:

如果對星空都失去了興趣,拿什麼來支撐平凡的人生?
現在「國慶」放的假都是朕批的!

TAG:北京紫圖圖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