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飲食 > 「立冬駕到」冬季該如何食療養生?

「立冬駕到」冬季該如何食療養生?

「立冬駕到」冬季該如何食療養生?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立冬駕到」冬季該如何食療養生?

冬季食療養生

文/中華中醫藥學會中藥基礎理論分會首屆副主任委員、《中國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2015版》中藥材及飲片臨床標準修訂專家組成員、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科 藍森麟教授

一、冬天氣候與人體的關係

冬季是從立冬之日始,至立春之日止,中間經過 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節氣。冬季依據氣候養生,正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所指出的:「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卧晚起,必待陽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即是說,冬天的三個月,謂之閉藏,是生機潛伏,萬物蟄藏的時令。當此時節,水寒成冰,大地龜裂,人應該早睡晚起,待到日光照耀時起床才好,不要輕易地擾動陽氣,妄事操勞,要使神志深藏於內,安靜自若,好象有個人的隱秘,嚴守而不外泄,又象得到的渴望得到的東西,把他密藏起來一樣;要守避寒冷,求取溫暖,不要使皮膚開泄而令陽氣不斷地損失,這是適應冬季的氣候而保養人體閉藏機能的方法。違逆了冬令的閉藏之氣,就要損傷腎臟,使提供給春生之氣的條件不足,春天就會發生痿厥之疾。

「立冬駕到」冬季該如何食療養生?

「立冬駕到」冬季該如何食療養生?

冬天,天寒地凍,寒邪襲人,人體陽氣漸弱,生理功能減退。冬屬水,其氣寒,通於腎,冬季陽氣內藏,萬物蟄伏,人的機體生理活動處於抑制狀態,容易感受寒邪,寒氣凝滯收引,易導致人體氣血運行不暢,皮膚緻密,水濕不易從體表外泄而下輸膀胱,腎臟負擔加重,易導致一些與水液代謝相關的疾病發生,如腎炎、遺尿、水腫等;使許多舊病複發或加重,特別是中風、腦出血、心肌梗死等。因此,冬季養生「貴乎禦寒保暖」,要注意腎的養護。

二、食療葯膳調養原則

根據冬季的氣候與人體關係的特點,冬季食療養生,應遵循「秋冬養陰」、「養腎防寒」、「固護陽氣」的調養原則:宜多食甘辛溫熱、滋陰潛陽的食物,增加熱量,以養腎禦寒;宜「增苦少咸「,以補心強腎。

三、宜忌食物

宜食:狗肉、羊肉、鵝肉、鴨肉、豬肝、羊肝、牛肉、海參、海帶、魚、蝦、牡蠣、紫菜;大頭菜、萵苣、糯米、大豆、紅薯、蘿蔔、韭菜、香菜、南瓜、生薑、蔥、大蒜;蘋果、橘子、櫻桃、榴槤、獼猴桃、核桃、栗子、荔枝幹;黑木耳、黑芝麻、醋、紅茶、紅參、黃芪、當歸、制首烏、龍眼肉、紅棗、枸杞子、鹿茸、冬蟲草、肉蓯蓉、杜仲、巴戟天、肉桂、丁香等。

忌食:寒涼生冷食物,以免助寒傷陽。

四、食療、葯膳舉隅

人蔘飲、兩儀湯、人蔘胡桃湯、蟲草燉雞、蟲草蓯蓉羊肉湯、靈芝煲雞、肉蓯蓉燉海參、當歸生薑羊肉湯、首烏核桃羹、蓯蓉燉海馬、鹿茸燉花膠、鹿茸燉雞、鹿尾巴煲雞、海參歸杞湯、人蔘蛤蚧湯、肉桂丁香茶、菟絲子茶、茯苓栗子小米粥、參茸杞精酒、溫腎助陽酒等。

「立冬駕到」冬季該如何食療養生?

覺得不錯,請點贊↓↓↓

「立冬駕到」冬季該如何食療養生?

「立冬駕到」冬季該如何食療養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州中醫藥大學一附院 的精彩文章:

「育兒幫」小兒積滯簡易食療方
「微提醒」你身上有大痣、深黑痣、破潰痣嗎?專家說最好手術切除哦!

TAG:廣州中醫藥大學一附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