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為什麼我們愛的都這麼累

為什麼我們愛的都這麼累

幸福是我們一生都在尋覓的東西,愛情之所以被人期待,幸福的需求感佔據相當大的比例,我們都希望自己擁有的愛情是限量版,能被所有人羨慕甚至嫉妒,而為此心生自豪與驕傲情緒,然而現實生活中真正的愛情幸福的鳳毛麟角少得可憐,兩人相處交往間更不會是一帆風順,充滿著無數的牽絆和矛盾的發生。

有人說愛是社會的規律生理的本能,到了一定時間和年齡就會遇到那個人,但不免有些太過偏倚的理解了情感的本身,愛情的出現最初其實源於自己內心對另一半的過度詮釋和被自己誇大的幻想,因為顏值,因為性格,因為某個舉手投足間的氣質,形成了一種莫名的牽引功能,讓人慾罷不能隨其起伏心動。

而尤其女人會本能的更為誇張解讀愛的程度與唯美童話性,為它定義賦予了很多男人世界根本不存在的光環和形象,在自己編製的夢裡,高估了自己,也誇大對方的優秀與承受力,跌跌撞撞的維繫關係,自以為是上帝的寵兒,可以成為所有不幸福關係的例外唯一。然而最後才感嘆,原來花開花謝自有時的無奈。

身邊單身狗想脫單,戀愛久的鬧分手,婚姻圍城裡的想逃走,糾纏間身邊好似四面楚歌都沒有幸福的模仿標本,一時間讓人感慨,現在的人為什麼愛的就那麼累,就不能好好在一起,相互的給予,相互的扶持與滿足,大家一起感受幸福短暫的人生,為什麼要這樣的彼此折騰。

霍尼說過,我們追求愛情,為得是讓人生更加豐富、更加幸福。但有一種人,他們為得卻是其他。這就是自戀型的人。而關鍵讓我們如此不痛快的核心問題,或許和自戀有著重要的關聯因素,每個人骨子裡都會或多或少存在自戀因子,都覺得自己是世界上優秀獨一無二的特別,然而人本能的又存在自我舒適度滿足的欲求心理,看到對方好而自然靠近,因為鑒別對方可以給自己帶來期待的舒適度,成為關鍵粘合劑,才有了繼續互動維繫的行動力,那麼最初預設性心理,就會形成固有的預收成本,內心在慢慢等待對方的回饋和愛的收益。

而愛的索取心理是相互的,當沒有把握好自己索取的度,變成兩個極度自戀型的人在一起,愛的互動就會發生轉變,情感關係也會失衡,愛就不再是愛,而是一種依賴和依附的關係,因為他(她)可以給你帶來的價值,才會去和對方繼續關係,然而這種看似有來有往的互動,將變成兩個人心中的虧本心理,從而轉化成委屈湧上心頭,無法宣洩心中的情緒。因為自己的部分難以直接出口,說出來好似理虧太過自私自利,但卻仍然想對方不計較回報的對自己,而自身又不想耗費更多的力氣,最終這種愛成為了一場各自求而不得的獨角戲,各自登場,又各自失落離去。

追求的時候讚美表揚都是最稀疏平常的事情,然而在後期則變成了奢侈品,不貶低,不諷刺已經是最好的相處,奢求太多,失望辛苦的只能是自己。若總是想不勞而獲無需付出太多精力,就能得到更多美好的心理,渴望對方仍然視自己是最完美的伴侶,希望對方有父母般對自己的認可,更有他們對自己一般的驕傲和關懷體貼的溫柔態度。但卻唯獨忘記了要等愛交換的前提和必須。人誰都不傻只是不說,人可以在愛中犯傻,但卻一定要值得這麼做。而現實中往往即便是有人不吝嗇先走出一步,另一個人有的很少是感恩,而是恃寵而驕或者放鬆享受對方給予的舒適生活。

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結」其實存在很多人的骨子裡,渴望自己的伴侶,能夠完成父母當年在自己身邊缺失的角色扮演,凡事適度,如果能夠相互同步進行,也不失為一種童年創傷的彌補,而若駕馭不當,過度任性的自私心理佔據上風的情況下,就會破壞了本身的美好關係,從而也會讓相處的氣氛變得沉重而壓抑,自然會感到疲憊不堪沒有愉悅的情緒。

人的另一種惰性叫做怕麻煩省事就好,習以為常覺得他(她)已經離不開自己,無需再浪費時間和力氣,我行我素固執堅持做著自己,從來不去關心對方是怎樣的需求和情緒,並在對方傾訴內心的時候出現不屑和不滿的表情,久而久之內心擠壓的情緒變成怨念,自然會用另一種方式來對抗這種模式的交往關係,愛情里只有雙贏才會和諧,只有都快樂才能圓滿,當惰性毛病複發,不去克制,最終傷的是對方,損失的是自己,而那時大家都不會有痛快的心情和幸福的機會,疲憊也終將成為關係的主旋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沐雨有約 的精彩文章:

世界上最萌的4種寵物

TAG:沐雨有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