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曹操號稱愛賢惜才,為何胸懷卻容納不了17歲神童呢?原因很現實

曹操號稱愛賢惜才,為何胸懷卻容納不了17歲神童呢?原因很現實

原標題:曹操號稱愛賢惜才,為何胸懷卻容納不了17歲神童呢?原因很現實


嚴正聲明:本文素材來自《三國志》一書,反對轉載,拒絕偽史,保證沒有任何政治聯想!


三國里曹操的形象是愛賢惜才的角色,可是他的胸懷卻容納不了一個17歲的神童,這是為何?在我們小學的時候,語文課本上就有一篇文章,叫做曹沖稱象。通過這篇文章,就能看出來,曹操對他的這個兒子那真的是非常喜歡的。排行老三的曹沖是環夫人所生。在許多方面都能看出來,曹操將這個兒子當成了自己的接班人在培養,可是沒想到的是,這個孩子短命,十三歲的時候就給病死了。


當曹沖病逝的時候,曹丕為了親近曹操,想著去安慰他父親的喪子之痛,可是沒想到,曹操這個人也是非常聰明的,當時就看出來曹丕心裡的真實想法了,而且還給說出來。告訴曹丕曹沖的死對於他這個父樣來說,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是對於他們這些兄弟來說,卻是一件好事,他們因此才有了當接班人的機會。從這件事上,足以看出曹操對於曹丕這個兒子並不是非常的看重。



曹沖活著的時候,有一位知己叫周不疑。曹沖非常聰明,當然能成為他朋友的人肯定是差不了的,周不疑與曹沖比起來,一點也不遜色。由於與曹沖交好,所以他也就歸順了曹操,那還是在攻破荊州的時候,由於他的幾條計策,打破了攻打荊州時的僵持局面。這讓曹操對其另想相看,也有了收復其的想法,不惜讓自己的女兒嫁給他,但是周不疑卻沒有同意。


曹沖死了以後,曹操總是觸景傷情,看到周不疑就想起自己的兒子,傷心不說,而更多的應該是不安。畢竟能人不能為自己所用,有可能將來就會成為自己的敵人。在敵人還沒有強大起來的時候,就將其斬殺可以說是一種一勞永逸的方法。曹操這個人本就多疑,再拿周不疑跟自己的兒子們一比,沒有哪個兒子能有人家的那份才能。這讓曹操為家族的未來開始擔心了。



曹操想來想去還是覺得殺了周不疑更放心,但是他又不敢光明正大的去殺,畢竟他還是要顧及自己的名聲的。不過,他的決定也到沒有避著曹丕,而曹丕知道了以後,覺得殺了這樣的人才很可惜,想著讓其當自己的左右手。於是向他的父親求情。沒想到曹操看他的這個兒子看的還是非常準的,知道他的這個兒子是駕馭不了這樣的人才的,於是沒有聽曹丕的。


曹丕通過這件事情,也知道了自己在父親心目中的地位並不高。正因為如此,他才一直隱忍,非常善於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也正是因為他的隱忍,才讓他最終從曹操手中接過了家族的管理權。曹操生前顧及自己的名聲,不想留下謀權篡位的罵名,一直沒有稱帝。


可是曹操死後不久,曹丕就稱了帝,坐在帝位上回想起當年自己父親說過的那些話,他才體會深刻,覺得曹操說的相當有道理,人才不能被自己所用,最起碼不能被敵人所用,所以還是殺了更保險一些。而曹丕這個人也是非常多疑的,要不然連其一母同胞的兄弟都容不下,正因為如此,才留下了那首流傳千古的《七步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諭 的精彩文章:

和珅早就富可敵國了,為何不金盆洗手呢?原因主要有這三點
李蓮英梳頭為何能不掉頭髮?原來袖子內藏一東西,慈禧都不知道

TAG:古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