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美國為何對中國金融科技感興趣?

美國為何對中國金融科技感興趣?

去年以來,包括樂信在內的中國金融科技企業在美國集中上市,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最近筆者在哈佛大學商學院與Christopher J. Malloy和Lauren H. Cohen教授以及哈佛商學院學生進行了一場關於中國金融科技發展的深度交流,現場反應很熱烈。原定一小時結束的,由於問題太多,持續了兩個多小時,大家還意猶未盡。可以說,在美國當前,無論是學界還是資本市場,都表現出對中國金融科技企業的濃厚興趣,這讓我印象很深刻。

去年樂信籌劃在美國上市時,我們曾遇到一個不小的難題——想在美國找到一個可以對標的公司,從而讓美國資本市場的投資人能夠更好地理解樂信,並給予恰當的估值,好像變得很難。我觀察中美資本市場近三十年,這種現象前所未有。我跟很多同行交流,大家也一致認為,尤其在互聯網、科技與金融交叉的領域,不少中國企業的創新模式在全球範圍內都是獨一無二的。以至於有人提出,中國已經從模仿者「Copy to China」(拷貝到中國),變成了被模仿者「Copy from China」(從中國拷貝)。

在海外異軍突起的中國企業軍團中,金融科技企業的表現確實亮眼。去年,安永在調研全球20個市場後發現,中國消費者的金融科技採納率全球最高,有69%的受訪者表示經常使用金融科技服務,是全球平均水平的兩倍以上,而美國只有33%。這些都說明無論是企業發展水平還是從民眾接受度,中國金融科技水平均處於世界前列。

很多國外的朋友不太理解,中國的金融發展水平不及歐美國家,金融基礎設施也有較大差距,為何卻能在金融科技領域佔據優勢?

事實上,很多人提到的中國金融基礎設施相對短板,正是金融科技異軍突起的推動力。

比如移動支付,中國是世界上移動支付普及率最高的國家,而這是因為中國的信用卡覆蓋率長期處於偏低水平。統計顯示,中國的信用卡人均持卡量約為0.3張,而美國為2.9張。

銀行發放信用卡需調取個人過往的信貸記錄,由於我國的個人徵信體系不夠健全,擁有信貸記錄的人口佔比不到30%,而美國則達到90%以上,這給銀行授信製造了相當大的麻煩;另外,刷卡消費需要POS機,而在我國,POS機的萬人覆蓋率不到發達國家的1/3,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信用卡在中國的發展。

金融基礎設施補齊短板,不是一早一夕能夠完成,如果此時出現一種新的技術,能夠以更廉價、更高效的方式取代傳統模式,它便會快速崛起,實現彎道超車。再加上傳統金融業態發展不充分,這讓新金融業態生長的阻力大大減輕,能夠以最低成本的急速擴張。其實這個邏輯也不難理解,中國高鐵通行里程冠絕全球,背後多少也有類似的邏輯。

樂信所代表的金融科技公司業績快速成長,正是享受到傳統市場不完備造就的發展紅利。樂信的價值就在於服務那些傳統金融機構過去服務不了,同時又是成長性很高的那部分優質人群,比如上述提到的徵信數據缺失、但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人。而之所以能夠服務他們,是因為金融科技公司基於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形成的風控理念和服務模式,有別於傳統銀行。

銀行對用戶進行授信,主要是評估該用戶當下的信用狀況,依據的是該用戶往期的信貸表現,一旦該用戶過往沒有信貸記錄(比如沒有申請過貸款),那麼就很難對其授信。而金融科技公司的風控邏輯是通過大數據預測該用戶未來可能產生違約的概率。

這些大數據不一定是該用戶過往的信貸記錄,也可以是電商交易記錄、社交關係網路等一些比較「弱」的徵信數據。當若干的「弱徵信數據」通過機器學習方式進行加工和分析之後,就能夠轉化成為「強徵信數據」,從而完成對一個用戶的信用評估。

這種方式能夠最大限度地擺脫金融服務對傳統金融基礎設施的依賴,且成效顯著。樂信財報顯示,超過180天壞賬核銷率基本保持在2%以下。金融服務的運營成本也持續走低,2015年樂信運營支出佔在貸餘額的比重為17.3%;到2018年上半年已經降到了4.7%。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金融科技公司所展現的這種能力是具有普適性的,未來他們有望成為席捲全球的一股新勢力。最近一年多來,包括BAT、京東金融、陸金所等在內的科技或金融科技公司都在進行海外布局,他們將試驗場選在了和中國國情比較類似的東南亞市場。

即便不選擇「出海」,在金融科技的細分領域,市場空間同樣空間巨大。在金融領域,贏家通吃是一個不可能的狀態,任何一個細分領域都可能成長出百億、千億市值的大公司。但要輪增長最快、最穩健的細分市場,我認為可能還是會出現在消費金融領域。

央行數據統計,截至2017年底,我國金融機構人民幣信貸收支表中短期消費貸款餘額達6.8萬億,加上非金融機構消費金融平台貸款,我國消費金融市場規模在8-9萬億之間,未來幾年,年複合增長率將保持在25%以上,這樣的增長速度在其他行業比較罕見。

另外,消費金融與個人消費密切相關,受宏觀經濟波動的影響較小,具有穿越經濟周期的能力,尤其是在經濟發展增速放緩時,能夠表現出較好的抗壓性。加上當前國家層面不斷強化消費驅動,這會有力推動消費金融行業持續向好發展。預計將來會有更多金融科技公司發力消費金融,而細分人群和海外市場會是主戰場,優質用戶會成為各方爭奪的焦點。

中國金融科技公司將為這一輪中國經濟調整以及全球經濟動能切換帶來哪些積極因素,我們拭目以待。

版權聲明:本平台除發布原創文章以外,亦致力於優秀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歡迎大家踴躍投稿,有區塊鏈&物聯網項目及相關消息請與我們聯繫!

健康薦讀

區塊鏈丨物聯網

微信ID:qklwlw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物聯網區塊鏈 的精彩文章:

互聯網巨頭力推金融雲服務:與銀行合作仍存磨合點
秋風吹,公寓涼

TAG:物聯網區塊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