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太多人知道《遊子吟》,卻鮮有人知道他的這首《登科後》!

太多人知道《遊子吟》,卻鮮有人知道他的這首《登科後》!

孟郊,唐代詩人,漢族。生於湖州武康,父親孟庭玢是一名小吏,任崑山縣尉,家中清貧,孟郊從小生性孤僻,很少與人往來。先世居洛陽(今屬河南洛陽),後隱居嵩山。孟郊兩試進士不第,四十六歲時才中進士,曾任溧陽縣尉。由於不能舒展他的抱負,遂放跡林泉間,徘徊賦詩。以至公務多廢,縣令乃以假尉代之。後因河南尹鄭餘慶之薦,任職河南(河南府今洛陽),晚年生活多在洛陽度過。唐憲宗元和九年,鄭餘慶再度招他往興元府任參軍,乃偕妻往赴,行至閿鄉縣(今河南靈寶),暴疾而卒,葬洛陽東。

孟郊現存詩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詩最多,代表作有《遊子吟》。 因其詩作多寫世態炎涼,民間苦難,所以有「詩囚」之稱,又與賈島齊名,人稱「郊寒島瘦」。

太多人知道《遊子吟》,卻鮮有人知道他的這首《登科後》!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孟郊以短篇五古最多,沒有律詩。藝術上不蹈襲陳言,或擅長用白描手法,不用典故詞藻,語言明白淡素,而又力避平庸淺易。大家所熟知的一首就是他的經典之作《遊子吟》,此詩郎朗上口,而且感情真摯,幾乎讓每個讀到它的心靈都能感受到那份濃濃的母愛。

代表作:《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太多人知道《遊子吟》,卻鮮有人知道他的這首《登科後》!

譯文: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製身上的衣衫。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全詩共六句三十字,採用白描的手法,通過回憶一個看似平常的臨行前縫衣的場景,凸顯並歌頌了母愛的偉大與無私,表達了詩人對母愛的感激以及對母親深深的愛與尊敬之情。此詩情感真摯自然,雖無藻繪與雕飾,然而清新流暢,淳樸素淡的語言中蘊含著濃郁醇美的詩味,千百年來廣為傳誦。

太多人知道《遊子吟》,卻鮮有人知道他的這首《登科後》!

孟郊的詩歌在唐代有著重要的地位,他的詩風以冷峻、嚴酷著稱,又能夠貼切地表達他自己的現實生活和創作心態,在詩歌史上創作特點突出。大家往往知道他的那首名詩《遊子吟》,卻很少有人過多的評說和了解孟郊的另一首詩,這首也堪稱傑作,把考上科舉後那種鮮衣怒馬、內心激昂、事業得意的情形和姿態都很好的表現了出來,今天哲學詩畫就和大家分享下。

《登科後》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譯文: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頓與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題名,鬱結的悶氣已如風吹雲散,心上真有說不盡的暢快,真想擁抱一下這大自然。策馬賓士於春花爛漫的長安道上,今日的馬蹄格外輕盈,不知不覺中早已把長安的繁榮花朵看完了。

太多人知道《遊子吟》,卻鮮有人知道他的這首《登科後》!

關於這首詩的故事——

孟郊四十六歲那年進士及第,他自以為從此可以別開新生面,風雲際會,龍騰虎躍一番了。滿心按捺不住得意欣喜之情,便化成了這首別具一格的小詩。

這首詩因為給後人留下了「春風得意」與「走馬觀花」兩個成語而更為人們熟知。

詩一開頭就直抒自己的心情,說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頓與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題名,鬱結的悶氣已如風吹雲散,心上真有說不盡的暢快。孟郊兩次落第,這次竟然高中鵠的,頗出意料。這就彷彿象是從苦海中一下子被超渡出來,登上了歡樂的峰頂;眼前天宇高遠,大道空闊,似乎只待他四蹄生風了。「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活靈活現地描繪出詩人神采飛揚的得意之態,酣暢淋漓地抒發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這兩句神妙之處,在於情與景會,意到筆到,將詩人策馬賓士於春花爛漫的長安道上的得意情景,描繪得生動鮮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哲學詩畫 的精彩文章:

現代詩歌四首,再忙也得讀首詩,陶冶情操!
10個人生哲理智慧,教你修心明志、去偽存真!

TAG:哲學詩畫 |